晋国的史书《乘》,楚国的史书《梼杌》,鲁国的史书《春秋》,都是史书,只是记的人和事不同而已。《易》的“乾坤”,《春秋》的“元”,扬雄《太玄》中的“玄”,讲的都是气,只是赋予气的称呼不同罢了。由此说来,唐林、谷永的奏章,和《论衡》、《政务》是同一种意旨的东西。
汉代的文人多极了,书论的写作,在汉代特别的多。阳成子张写《乐经》,扬子云著《太玄经》,两种经产生于兰台之中,诵读于宫廷之内,奇异杰出惊人耳目,不是阐述而是创作,才智可与圣人相比,而在汉朝并没有人讥刺他们。
何况《论衡》只是细说微论,解释世俗的疑惑,辩明是与非的道理,让后辈读书做官的人,明白对与错的区别,唯恐这些废弃散失,就写在简牍之上,它和祖述经书的章句之学以及前辈老师与众不同的议论同属一类,是极常见的东西。
它的议论是为伸张法度,批判剖析庸俗的书传。伪书泛滥,贤明通达的人,痛恨不已。孔子说:“诗人痛恨它不能沉默不语,我痛恨它不能藏在心中不说。”因此我要发表议论。宝玉和石头混杂在一起,一般人不能识别;就像楚国的玉尹把宝玉当作石头,终于使卞和遭受了刖足的刑罚。
对的反而变在成了错的,虚假的反倒成了真实的,怎么能不发表议论呢?庸俗的传闻已经错了,庸俗的书当然又是假的。就如邹衍说现今中国只是一个州,四海之外有如中国这样的州有九州。
《淮南子》上说共工与颛顼争当天子,没有获胜,生了气而撞不周山,使天柱折断,地绳拉断。尧时十个太阳一同出来,尧从天上射下九个太阳。鲁阳公与人交战太阳偏西了,便向太阳挥戈,太阳因此而回到中天。社会上的著作,大多如上述这类事例一样,浮妄虚伪的说法,淹没和压倒了正确的事实。
思绪涌而出,手握笔疾书,怎么能不发议论呢?发议论时对问题用心加以思考,用事实加以证明,浮夸虚假的事情,马上就会检验出来。如太史公书,证实许由没有归隐,燕太子丹也没有使西偏的太阳再回到中天,读到见到的人,没有谁不称赞好的。
菩萨蛮(商妇怨)
春时江上帘纤雨。张帆打鼓开船去。秋晚恰归来。看看船又开。
嫁郎如未嫁。长是凄凉夜。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
一、词调与题旨:一声商妇,千年幽咽
《菩萨蛮》本为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音节宛转低回,最宜写闺阁幽怨。江开此篇更以“商妇怨”自标题目,把一位长江船户妻子的终生悲剧,用短短四十四字,写成一部缩微的“水上浮世绘”。春帆之去、秋帆之归、转瞬再发,便是她一生的圆缺循环;而“嫁郎如未嫁”一句,更把闺中寂寞与商业社会的冷酷一并揭开。
二、章法与层深:四折一瞬,拍成快镜
词分两片,看似平列,实则暗用电影蒙太奇:首片两句写别,两句写聚,中间无一句过渡,如快刀裁锦;次片撇开景语,直抉内心,由“未嫁”而“凄凉”,由“利心”而“郎少”,层层逼进,最后以问句作收,声泪俱下。全词几乎没有静态画面,读之但觉樯影乱、鼓声碎、江雨扑面,镜头切换之快,使离愁别恨被无限放大。
三、意象与时空:一江水,两季雨,半生漂泊
“春时江上帘纤雨”,一笔便画出江南三月,雨丝如帘,水气氤氲;“张帆打鼓”四字,鼓点与橹声并作,顿觉风色骤紧。此处“春”不仅是季节,更暗寓女子的“春华”——青春正盛,却逢离别。
下片“秋晚恰归来”,一个“恰”字,既含“好不容易”之意,又点出岁序如轮,转眼一年。“看看船又开”,连用两动词,写船行之速,也写人心之促;前帆去影未远,后帆已挂,归梦方温,征棹再发,令人如闻江风裂帛。通篇以江为轴,以船为梭,以春、秋为纬,织出一段“水上人生”。
四、情感与价值:从闺怨到社会批判
“嫁郎如未嫁”五字,最耐寻味。它把传统闺怨提高到一个新层面:女子所嫁并非具体情郎,而是“商业”本身。丈夫是商船的一部分,船又是商业利润的工具;江上风涛与市上风涛合而为一,最终把夫妻人伦也卷进利润漩涡。
“情少利心多”,一笔戳破商贾生涯的冷酷。商人重利轻别离,自古皆然,但在江开的笔下,这种“利心”已非个人品德问题,而是一种时代病症:长江成为一条巨大商路,黄金、盐米、丝绸、茶叶滚滚东下,人的情感被碾碎为货单上的数字。
末句“郎如年少何”,更是怨极之叹:纵使良人年少英俊,又能奈何?在利润面前,青春、容貌、温柔皆不敌银两。这一问,表面是妻子对丈夫的幽怨,实质是词人对商业社会的冷峻质问。
五、语言与音律:以口语入词,愈浅愈痛
全词几乎不用典,纯用白描。“张帆打鼓”“看看船又开”,都是江干船户的口头语;而“情少利心多”更是市井妇人的直白控诉。江开有意摒弃镂金错彩,借口语的锋利,直刺人心。
音律上,《菩萨蛮》前后片皆四句两仄韵,音节短促。江开利用这种节奏,造成一种“帆开人去”的跳脱感;读者口中尚留“秋晚恰归来”的温存,下句“看看船又开”已如鼓点骤催,声情与场景合而为一。
六、文化史的回声:从“商人重利轻别离”到“水上寡妇”
若把此词放回南宋,可见它与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遥相呼应。但白诗中的商妇尚能以一曲琵琶,赢得江州司马的青衫泪;江开笔下的商妇却连申诉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长是凄凉夜”。时代的演进并未带来命运的改善,反而因商业更繁盛而加深了人的异化。
再往后读,我们又会在明清的“水上寡妇”群体中找到她的影子:丈夫终年行商在外,妻子独守江口,既要操持家务,又须防备江盗;她们的哀怨与坚韧,被浓缩在这首小词的四十四字中。
七、结语:一只小船,照见整个时代
江开以极简笔墨,把个人幽怨、家庭离散、社会转型一并纳入长江的滚滚波涛。那只“张帆打鼓”的小船,既是从上游载货而下的商业载体,也是碾碎闺梦的巨轮;它带走了春闺的韶华,带走了秋夜的团圆,只留下“嫁郎如未嫁”的永恒叹息。千年之后,当我们重读这首《菩萨蛮》,仍能听见江风呜咽,似在为所有因商业而漂泊、因漂泊而破碎的灵魂低低招魂。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