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跟张元谈好了合作,那边林源便立即给临邱王上表,请求朝廷再加一场恩科。

不过上次林源自己参加考试那场科考是直达天听的会试,而这一次林源请求追加的乃是普及到地方的乡试和院式,如果用传统六科的说法,那就是考举人和秀才。

对于林源这个提议临邱王自然是欣然应允,毕竟以林源为首的西学派在上台之后立即作出了不少成绩,虽说还没到让临邱能够抵挡西方威胁的地步吧,至少局面不像西学派崛起之前那么绝望了。

然而随着西学派坐大,种种问题也随之暴露,其中最致命的就是临邱的西学人才还是太少,以至于将摊子铺开之后人事上立即捉襟见肘,如今的局面已经是恨不能一个人掰成三瓣用,再这么硬扛下去怕是没等维新改制成功,西学派的一众中坚人物就先被累死了。

所以林源这封奏疏不仅合时宜而且有必要,绝不是单纯的扩张派阀争权夺利,何况西学这东西一旦引进了就不能当成一次性的擦屁股纸用,竭泽而渔的后果便是后继乏力虎头蛇尾,在全国建立起一套规整的西学教育体系就成了当务之急。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朝廷不给官儿做,谁又愿意舍弃传统六科去学什么西学呢?所谓皇帝不差饿兵,临邱王想让西学派给自己办事总该拿出些好处在前面吊着,功名前途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诱惑,临邱王没道理拒绝林源的提议。

可让临邱王感到十分困惑的是,林源在朝堂上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遭到守旧派激烈反对的准备,实际情况却是只有几个老学究站出来不疼不痒地唱了几句反调,其他反对最大的部门比如礼部和秘书监都维持了诡异的沉默。

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自己没搞清楚的猫腻儿!政治斗争经验还算丰富的临邱王在意识到情况不对之后立即派出了自己的人手调查,很快那些密探就顺藤摸瓜查到了文昌教的头上。

因为事先已经和林源达成约定,文昌教那边丝毫没有遮掩自己为西学站台的行为,不仅京都的文昌教总舵动作频频,各地方的分舵也在大肆宣扬文昌帝君对西学和传统六科一视同仁,无分东西知识就是知识,两者没有高下之别。

最开始临邱王还觉得这文昌教挺识抬举事情办得不错,大概守旧派那帮人也是摄于文昌教在文坛的影响力才不好公开给西学派使绊子,不过始终留了个心眼的临邱王还是让自己的人继续深挖文昌教以防万一,结果这一查就查出了问题。

文昌教主张元跟守旧派之间的联系十分隐秘,要不是林家的密探曾经瞎猫碰死耗子偶然撞上二者联络,就是户部尚书也不晓得他跟礼部之间关系如此紧密。但所有组织都有自己的短板,尤其是文昌教这种早就腐败到根子里的组织更是很难做到绝对保密,临邱王的人没在京都查出线索,却很容易在文昌教的地方分舵找出破绽。

大概是因为跟礼部合作多年让文昌教已经有恃无恐了,那些地方分舵“做起生意”来简直肆无忌惮,这边朝廷要加西学恩科的消息刚传出去不到半个月,那边各地的分舵已经把西学举人和秀才的功名明码标价等着各大世家的人来买,就差举块儿牌子满大街地吆喝。

如此明显的动作自然瞒不过临邱王派出去的人,调查人员继续深挖下去很快就挖出了守旧派与文昌教科举舞弊卖官鬻爵的黑历史,消息传回京都好悬没把临邱王给气死。

“好!好好好!好一个贪心不足蛇吞象!这临邱到底是寡人的临邱还是他们世家的临邱?!”气急败坏的临邱王随手抓起个物件就想往地上摔,可东西入手他才反应过来自己拿的是桌上那个价值几百两纹银的青玉笔架,又悻悻然将东西放了回去。

没办法,朝廷的公库和他的内帑最近都拿去补贴国家工业发展了,国君家也没有余粮啊!

没能摔东西撒气,临邱王心中憋着的火却更大了,林源几个月前还只是个平头百姓,出了这些纰漏怨不到他身上,可你们这些世家是不知道外面什么情况吗?国家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却满脑子还想着争权夺利当国家蛀虫,这实在让临邱王无法忍受。

可以的话临邱王现在就想调动大军让那些不长眼的世家见识见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无奈把王室和西学派的力量加起来都未必动得了那些世家的根基,如果自己逼迫得急了搞不好还会演变为全面内战,到时候他这临邱国也就亡了。

但临邱王好歹也是个实权君主,整个世家阶级他动不了,收拾几个跳得最欢的混账杀鸡儆猴问题还是不大的,不过要下狠手临邱王就得名正言顺坐实了对方的黑料。

不得不说临邱王在这件事上的态度与林源是不谋而合,二者虽然互相没有商量,实际上做的都是一件事。

于是强行压下了心中火气的临邱王表面上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继续在朝堂上跟守旧派和稀泥,暗地里却动用了大批人手前往各地搜集罪证,看着如同雪片般传来的证据临邱王感觉自己高血压都快犯了。

六科的三级考试制度中会试在京都这处天子脚下举办那些世家多少还知道些收敛,而在皇权不下县的地方科举舞弊之猖獗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比如那位“寒门出身”的工部尚书其实是京都世家罗家的私生子,因为罗家大妇是个河东狮吼罗家家主招架不住这才悄悄将儿子送到地方伪造了个寒门身份,然后又通过礼部和文昌教的运作一路将这个正经本事不怎么样的家伙推到了榜眼功名。

再比如某些地方世家的嫡传子嗣实在是不学无术家族里为了保住权势又不得不给他们弄个官儿当,于是便索性找到当地文采出众却出身不好的书生让对方去替考。甚至对方拒不答应便干脆在科考之后把那些已经考上功名的寒门书生直接灭了九族,再让自己的儿子冒名顶替对方!

临邱王对着这些血迹斑斑的罪证大致比对了一下,然后赫然发现朝中将近九成的科举官员都是那些世家的人,他们要么是冒名顶替要么是隐姓埋名的世家子弟,要么就是迫于形势暗中投靠了世家集团的寒门子弟。

而那些真正忧国忧民胸怀大才的民间隽才要么因为头铁死于非命,要么看透世事隐居山林,更让临邱王气愤的是这些人身上的怨气还都集中到了他这个国君身上!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好事儿都让你们世家占去,骂名倒是大方地全都让给我这个国君来背呗?

对着那堆满了龙书案的罪证临邱王拳头攥得咯咯作响,原来他以为的四海升平君民安乐在撕下那层伪装之后早已糜烂至斯,这单单还只是科举一个方面的腐败,那民生、军事、外交等等其他方面呢?正经考上来的官员都是这副鬼样子,上行下效这国家还能好了?

这边临邱王每天被送上来的罪证搞得咬牙切齿,那边林五等一众在调查文昌教和守旧派的人马则是很快就察觉到了还有另外一波人在跟自己做同样的工作,都不用猜他们也知道这肯定是国君的人,因为眼下有动机查这个的除了他们林家就只剩下王室了。

于是林五赶紧将情况上报给了林源。

“呵,看来我们那位陛下也不全是耳聋眼瞎。”得到消息的林源只是冷冷一笑,“不过这样更好,还省了我们直接跟那些老家伙对上,你们找机会将已经查出来的证据都放给陛下吧,切记不可暴露自身的存在。”

“是,三少爷。”林五垂首应声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