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岊(岊jié,也许是问号,生卒年不详),字倬然,号秋崖,宋末临安(今杭州)词客,师杨缵,与词坛名流李彭老、周密、施岳等交游。其词婉转凄清,音律闲整出于杨缵,格调风雅则出于姜夔。

他师从当时格律派宗师杨缵,兼得音律严谨之传;又与周密、李彭老、施岳等同声相契,互相唱和,遂以“婉丽凄清、风雅整饬”之音独树一帜。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曾记贾似道生辰征词盛事,可见奚岊亦曾以词章奔走权门,但其集中多山林之思、零落之叹,与周旋贵游者异趣。

人们办事情,有的心意尽到了然而事情却没有办成功,事情没有办成功但是气势却震撼山岳。荆轲和御医夏无且就是这样的人。荆轲到秦国去的计划,原本是想劫持秦王将他活捉到燕国,偶尔不巧,被秦国捉住了。当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环绕柱子而奔逃的时候,御医夏无且用药囊投掷刺客荆轲。

后来,天下的人都称荆轲是壮烈之士,秦王赏赐夏无且二百镒金。荆轲被秦国捉住,没有立下活捉秦王的功劳,夏无且用药囊投掷刺客,对救护君王并没什么好处,然而人们之所以仍然称赞荆轲,秦王仍然赏赐夏无且,是因为他们的心意尽到了气势也很旺盛的缘故。

天下的人士不会因为荆轲没有立下功劳而不称赞他的道义,秦王也不会因为夏无且没有做出功效而不赏赐他的心意。心意好就不必检验是否成功,道义尽到了就不必考虑事情是否办好了。道义有余,功效不足,心意巨大而功劳细小,明智的人就会赏赐这样的人,昏庸的人就会惩罚这样的人。

如果一定只考虑功效而不考察心意,只论表面效果而不考察内心意图,那么,豫让拔剑砍赵襄子衣服这件事,就不值得记载:伍子胥鞭打楚平王尸体这件事,不值得记载;张良锤击秦始皇误中随从的车子这件事,也不值得记载。三个人都是由于客观环境不利,考虑谋画得不周全,仅仅有气势而没有实际功效,心怀报仇的计划而不能达到报仇的目的。这是功效不可以检验贤人的第三点。

念奴娇(四圣观凉堂)

踏破秋痕,向虚堂、细问新凉踪迹。野客从来无管领,独鹤自还空碧。红日重开,翠华曾到,应恨湖光窄。游龙别後,两山依旧南北。

无语野草闲花,似嗔人问。万事今非昔。古木苍烟无限意,只有吟魂知得。歌舞百年,是非一醉,未必西风识。浩歌归去,满船风雨凄恻。

这首《念奴娇·四圣观凉堂》以“凉”字为眼,以“秋痕”为线,在空堂、野鹤、湖光、野草、古木、风雨等层层意象的铺排中,写尽人世盛衰与宇宙岑寂。词人并不止于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把“凉”由肤觉引向心觉,由时令引向历史,由空间引向时间,从而生成一种笼罩天地的“大凉意”。以下试分四层细绎之。

一、破“秋痕”而入:凉意之触觉与视觉

起句“踏破秋痕”四字极突兀。“秋痕”本不可触,却用“踏破”使之具象,仿佛秋之来临在地上留下了裂纹,而词人一脚踏碎,便碎出满地凉意。接以“向虚堂、细问新凉踪迹”,更是把无形的“凉”拟人化:词人像一个执著的侦探,追踪新凉的脚印,而凉堂空空,唯余回声。此处“虚堂”与“新凉”并置,视觉之空与触觉之冷交互,读者未及下阕,已觉肌肤生粟。

二、野鹤与游龙:盛衰之对照与反讽

“野客从来无管领,独鹤自还空碧”两句,写自己如野鹤无羁,亦暗示世无真赏,故只能“自还”碧空。然而“红日重开,翠华曾到,应恨湖光窄”陡然一转,追想当年帝王翠华临幸,仪仗赫赫,游龙般的御舟划破湖面,竟嫌湖光太窄。这一“恨”字,不是湖小,而是昔日权力欲之膨胀,语带反讽。紧接着“游龙别后,两山依旧南北”,人去山在,空间的恒定与权势的瞬灭形成尖锐对照。词人让“山”做历史的证人,而山只是沉默,于是反讽意味更浓:当年“游龙”自以为可移山填海,结果连一痕影子也留不下。

三、野草闲花与古木苍烟:凉意之历史化

下片换头,“无语野草闲花,似嗔人问”,把视角收得更近。野草闲花本无情,词人偏说它们“似嗔”,仿佛怪人之多事,偏要追问盛衰。这一拟人,把人的沧桑感投射到自然,于是自然也成了历史情绪的容器。“万事今非昔”五字,以简驭繁,一笔扫过百年繁华。“古木苍烟无限意,只有吟魂知得”再转:古木苍烟,阅尽兴亡,欲言又止;能与之互通款曲者,唯诗人之魂。“吟魂”二字,既指自己也指千古诗人之共魂,凉意由此历史化、普遍化,成为代代文人的共同感知。

四、是非一醉与风雨满船:凉意之宇宙化

“歌舞百年,是非一醉”,貌似放达:百年歌舞不过一醉,人间是非付之杯酒。然而“未必西风识”一句,又把刚刚扬起的旷达打落:连惯看兴亡的西风也未必真识透,则人之悲慨更无从消解。于是“浩歌归去,满船风雨凄恻”,词人唯有以一阕浩歌收拾残局,而风雨骤至,天地同悲,凉意遂由历史伸向宇宙。“凄恻”二字,既是风雨之凄,亦是心之恻,收束全篇,却将悲感推向无际。

综上,词人借“四圣观凉堂”一隅,将个体的秋凉之感层层放大:先由肌肤之冷,继由盛衰之叹,再由历史之悯,终由宇宙之悲。凉意步步进逼,情感节节转深,遂使小词具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大境界。全篇无一字正面写“热”,却处处以“热”之消逝反衬“凉”之彻骨;无一语直斥兴亡,却句句在兴亡之外听见回声。读罢唯觉一叶孤舟,满船风雨,随词人没入暮色,而凉意犹在天地间盘旋,久久不散。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