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知其违,行而不其用。寿朋友,却是用了念奴娇,以为妙绝。

有个宾客把淳于髡引见给梁惠王,梁惠王一连两次接见他,淳于髡始终一言不发。梁惠王对此很不高兴,因此责备那个宾客说:“你赞扬淳于先生,说管仲、晏婴都赶不上他,等到他见了我,我并没有什么收获。难道我不值得跟他谈话吗?”这个宾客把惠王的话告诉了淳于髡。

淳于髡说:“本来嘛,我前一次见惠王时,他的心思放在远处,后一次见他时,他的心思在音乐上,我因此没有说话。”宾客把淳于髡的话一一汇报给惠王,惠王听后大吃一惊,说:“哎呀!淳于先生实在是个圣人呀!前一次淳于先生来,正好有人来献龙马,还没来得及看,正碰上淳于先生来了。

后一次他来,正好有人来献歌手,我还没来得及试听,正巧他又来了。我虽然屏退了左右的人,然而我的心思都在那儿。”淳于髡能观察到惠王的心思在远处和音乐上,就是成汤、夏禹那样明察的人,也不能超过他。一个人的心思藏在心里,从外面发现不了,淳于髡却能知道。

如果把淳于髡这类人看作是圣人,那么淳于髡就是圣人了;如果认为淳于髡这类人不是圣人,那么所谓圣人的明智,又怎么能超过淳于髡对于梁惠王的了解呢?通过观察面部表情来探测内心的活动,都是由于有所依据才能推测得那么准确。

念奴娇(寿朋友)

雪罗初试,过赐衣时节,才三四日。记得延陵公子宅,麟角当年新绂。半刺名家,一经奥学,是青云人物。如何华发,蒲轮未聘遗逸。

问讯怨鹤惊猿,不妨俱隐,且逍遥丈室。有子传家经可教,况有东皋种秫。醉里乾坤,间中日月,便是长生术。瑶池宴後,剩看几度桃实。

这首《念奴娇(寿朋友)》是一首充满才情与深意的作品,通过对友人的描绘与祝愿,展现了作者对才学、名利、人生境界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期许。

开篇意象与背景勾勒:“雪罗初试,过赐衣时节,才三四日。”开篇便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初夏时节的美好画面,“雪罗初试”描绘了轻柔如雪的丝罗刚刚披试在身上的清新之感,而“过赐衣时节”则点明了时间,赐衣即古代帝王赐予臣下的衣物,多在夏季,这里暗示着友人处于一个受宠或即将得到重用的时期。然而,这仅仅是时间的标注,作者并未多做停留,“才三四日”的轻描淡写,巧妙地将读者的目光从外部的荣宠引向对友人自身的聚焦。

才学与出身的描绘:“记得延陵公子宅,麟角当年新绂。半刺名家,一经奥学,是青云人物。”“延陵公子”典出《史记》,吴公子季札被封于延陵,后世以延陵公子代指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名门子弟。这里用来形容友人,既显其出身名门望族,又赋予其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麟角当年新绂”中的“麟角”是极为珍贵稀少之物,“新绂”指新授的印绶,象征着友人少时便崭露头角,深受赏识。

“半刺名家”意为友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有家族从政的传统,“一经奥学”则突显其对经典学问的深入研究,学问精深。而“是青云人物”更是对友人未来的高度期许,认为其注定能够扶摇直上,飞黄腾达,成为朝中栋梁之材。这几句词不仅凸显了友人的出身、才学和前景,更流露出作者对友人的钦佩与赞美之情,同时也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了伏笔。

转折与感慨:“如何华发,蒲轮未聘遗逸。”词中的转折来得颇为突然,“如何华发”四字,将笔锋一转,从前面的辉煌才学和美好前程,转向了现实的无奈。“蒲轮未聘遗逸”中的“蒲轮”是指用蒲草裹住车轮,使行驶时减少颠簸,后世常以蒲轮指代朝廷征聘贤才的车驾,“遗逸”则指被遗落于民间的贤才。

这里表达了友人虽才华横溢,却至今仍未得到朝廷的重用,岁月流逝,已生华发,然而壮志未酬,理想未实现。这句词蕴含着一种深深的惋惜与遗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不公与压抑,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不禁对友人产生深深的同情与共鸣。

安慰与劝解:“问讯怨鹤惊猿,不妨俱隐,且逍遥丈室。”在表达了对友人命运的惋惜之后,作者并未陷入对现实的无尽抱怨,而是笔锋一转,转而安慰友人。“问讯怨鹤惊猿”中的“怨鹤”与“惊猿”出自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之八:“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阳春妖冶二三月,从风簸荡落西家。西家思妇见悲惋,零泪沾衣抚心叹。初送我君出户时,何言淹留节回换。不见君还,唯有双凫双鹤。双鹤怨,双凫惊。”此处以鹤猿比喻友人在官场中受到的种种困扰和不公,它们发出怨声,引起惊扰,暗示友人在官场的不顺。

“不妨俱隐,且逍遥丈室”则是劝友人不要在意这些世俗的纷扰,不妨选择归隐山林,过上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哪怕只是一间小小的草堂,也能心中自在,与世无争。这里既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理解与关怀,又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哲学思想,为友人在失落之中找到了一种心灵的慰藉。

“有子传家经可教”,写出了友人归隐后的家庭生活,虽未得志于官场,但有聪慧的子女传承家学,继续钻研经典,这在儒家文化中是一种家族延续和精神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而“况有东皋种秫”则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东皋”指水边向上弯曲的高地,这里代指田园,“种秫”即种植高粱,古代高粱可酿酒,这里暗示友人归隐后还能自给自足,酿造美酒,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乐趣。这几句词传达出一种即使归隐,也能在家庭与田园生活中找到幸福与满足的生活态度,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回归本真的生活境界。

旷达与长寿的祝愿:“醉里乾坤,间中日月,便是长生术。瑶池宴後,剩看几度桃实。”最后几句词则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醉里乾坤,间中日月”进一步深化了友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以酒醉之态感受天地的广阔,以闲适之心体会岁月的悠长,这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就是达到长生的秘诀。

这里“长生术”并非指肉体的永生,而是指一种精神的长存,一种在内心世界中达到永恒的境界。“瑶池宴後,剩看几度桃实”,“瑶池宴”典出古代神话,西王母在瑶池设宴,象征着美好而长寿的仙境。“桃实”在古代传说中是长寿的象征,吃了能够长生不老。作者以这种神话典故祝愿友人不仅能够长寿,而且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经历过无数次美好的时光,享受着长久而美好的人生。

这首《念奴娇(寿朋友)》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友人的才学、出身、境遇与心境。从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到对其命运的惋惜,再到对归隐生活的劝解与祝愿,词中情感跌宕起伏,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期许。通过对友人的才学、出身、境遇与心境的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哲学思想和对人生价值的新思考。它不仅是一首贺寿词,更是一篇对人生、对朋友的深刻思考与祝愿之作,充满了才情与智慧,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引人深思。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