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季子著有《大学讲义》,其作品现存于《全宋文》卷八二二一。他擅长诗词创作,如《念奴娇·寿朋友》中“麟角当年新绂”等句,融合典故与个人志向,展现其文学造诣。
齐桓公与管仲商议讨伐莒国,谋画好了还没有行动而国内的人都知道了。桓公感到很奇怪,问管仲说:“我与仲父商议讨伐莒国,还没有行动,国内的人都知道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管仲回答说:“国内一定有圣人。”一会儿,正好东郭牙来了,管仲说:“一定是这个人了。”于是就派一个管接待的官员把他请到殿堂上,分别按宾主的位置站好。
管仲说:“是您说我们要讨伐莒国吗?”东郭牙说:“是的。”管仲说:“我没想要讨伐莒国,你凭什么说我们要讨伐莒国呢?”东郭牙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善于谋画,小人善于推测,我是私下推测出来的。”管仲说:“我没有说要讨伐莒国,你根据什么推测的呢?”
东郭牙回答说:“我听说君子脸上有三种神色:婚庆喜事时,表露出欢乐高兴的神色;举办丧事时,表露出愁苦哀伤的神色;发生战争时,表露出非常愤怒以致气得四肢发抖的神色。你的口开而不闭,说的正是“莒”字;你的手臂举起来指,所对着的又是莒国的方向。我私下想国家小而又不服从齐国的诸侯,大概只有莒国吧!因此我就这样说了。”
管仲是很有智慧的人,他善于区别事物考察事理,他说“国内一定有圣人”,是真心诚意地说国内一定有。东郭牙来了,管仲说“一定是这个人”,就是说东郭牙是圣人。如果圣人与贤人根本不是一类,管仲明知当时并没有像黄帝等十二圣之类的人,他就应该说“国内一定有贤人”,不应当说是“圣人”。
谋画好了还没有行动而国内的人都知道了,管仲说“国内一定有圣人”,这是说圣人能先知。等到看见了东郭牙,说“一定是这个人”,是说贤人就是圣人。东郭牙对事情了解得这样清楚,这和圣人是一样的啊。
醉蓬莱(寿友人母)
正淡烟疏雨,梅子黄时,清和天气。阿母当年,暂辍瑶池会。霞帔星冠,霓旌羽纛,下碧霄云际。恰与瞿昙,同时共日,降人间世。
裼寝开祥,斑衣祝寿,一种灵椿,两枝仙桂。满引玻璃,且向今宵醉。待看阶庭,蓝袍交映,奉板舆游戏。到得蟠桃,熟时归去,已三千岁。
这首《醉蓬莱》是一首典型的祝寿词,词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祥瑞、美好的寿诞图景,表达了对友人母亲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词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美好寓意,堪称祝寿词中的佳作。
“正淡烟疏雨,梅子黄时,清和天气。” 词的开篇便以一幅清新自然的画卷引入,勾勒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初夏景象。梅子黄熟之际,正是江南的梅雨季节,空中飘荡着轻柔的烟雾,淅淅沥沥的细雨如丝如缕,仿佛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柔美的轻纱。
在这样的天气里,没有暴雨的倾盆,也没有酷暑的炙热,一切都是那么清和、宁静、舒爽。这种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营造氛围,更是为下文的祝寿场景埋下了伏笔。在传统文化中,美好的事物往往与自然的祥和之气相呼应,词人通过细腻地描绘这种清和的天气,暗示着寿诞之日的祥瑞与安宁,为接下来的祝寿主题奠定了和谐的基调。
“阿母当年,暂辍瑶池会。霞帔星冠,霓旌羽纛,下碧霄云际。恰与瞿昙,同时共日,降人间世。” 这几句则是词人展开的奇幻想象,将寿星——友人之母,描绘成一位从天而降的仙人。“阿母” 在这里暗指寿主的母亲,她本是瑶池会上的仙人,暂且停下瑶池盛会的欢聚,带着霞帔星冠,霓旌羽纛,从碧霄云端降临人间。
这一描写充满了神话色彩,将寿星与天仙联系起来,赋予了她超凡脱俗的气质和高贵的身份。而“恰与瞿昙,同时共日” 中,“瞿昙” 是对佛的尊称,这里暗示寿星与佛祖同日降生,进一步强调了寿星的非凡与福泽深厚。
这种奇幻的想象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诗词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将寿星与仙人、佛祖相提并论,表达出对她最高的敬意和对她命运的赞美。在古代文化中,仙人象征着长寿、福气和超脱尘世的境界,词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希望寿星能够拥有仙人的福寿和美好的人生,其用心之良苦,用意之深远,跃然纸上。
“裼寝开祥,斑衣祝寿,一种灵椿,两枝仙桂。满引玻璃,且向今宵醉。” 下阕词人将笔触转向了寿星的家庭,描绘了一幅子孙满堂、欢庆祝寿的温馨画面。“裼寝开祥” 暗示着家中因寿星的到来而充满了祥瑞之气,“斑衣祝寿” 则生动地描绘出子孙们身着彩衣,为寿星祝寿的场景。这种描写不仅表现了家庭的和睦与亲情的深厚,更从侧面反映出寿星的德行和福泽。
而“一种灵椿,两枝仙桂” 则运用了传统典故,灵椿象征长寿,仙桂则代表子孙荣耀、科举及第,寓意寿星长寿且子孙有成。“满引玻璃” 中的 “玻璃” 应指美酒,大家举杯畅饮,为寿星祝寿,营造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在这里,词人不仅仅是在描绘一个祝寿场景,更是在传递一种美好的愿望:愿寿星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福泽深厚,儿孙们能够功成名就,荣耀门楣,而寿星则能享受天伦之乐,安享晚年。
“待看阶庭,蓝袍交映,奉板舆游戏。到得蟠桃,熟时归去,已三千岁。” 词的最后几句则进一步展望未来,描绘了更加美好的画面。“待看阶庭,蓝袍交映” 继续强调子孙的荣耀,蓝袍象征着官职,意味着儿孙们都能身居高位,为家族带来荣耀。“奉板舆游戏” 则描绘出寿星在子孙的陪伴下安享晚年的情景,板舆是一种代步工具,这里暗示寿星生活优渥,子孙尽孝。
而最后 “到得蟠桃,熟时归去,已三千岁” 则是词人最美好的祝愿。蟠桃是传说中仙人所食的仙果,三千年一熟,食之可长生不老。词人以蟠桃为喻,表达了希望寿星能像仙人一样长寿,活到蟠桃成熟之时,也就是拥有永恒的福寿。这种祝愿不仅仅是对寿星个人的美好期望,更是一种对生命、对家庭的美好祈愿,希望寿星能够一直享受人间的幸福与美好,与家人团聚,子孙绕膝,直到时间的尽头。
整首《醉蓬莱》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篇以自然景物描写引出主题,中间通过奇幻想象和家庭描写表达敬意,最后以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作结,一气呵成。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传统意象,如瑶池、仙人、灵椿、仙桂、蟠桃等,这些元素在传统文化中都蕴含着深厚的意义。词人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意象,将祝寿的主题升华,不仅仅是在为一个人祝寿,更是在表达对家族、对生命的美好期望,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美德。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长辈的尊敬和对家族的重视。在古代社会,尊老敬老是重要的道德规范,家族的和谐与子孙的荣耀被视为家族的荣耀,这种观念在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描绘子孙满堂、儿孙尽孝、福寿绵长的场景,词人表达了对传统家庭价值观的认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从艺术表现力来看,这首词的语言优美,音律和谐,充满了诗意。词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将一个普通的祝寿场景描绘得如诗如画,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还是对奇幻场景的大胆想象,亦或是对家庭生活的温馨描写,都让整首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堪称祝寿词中的佳作,值得我们仔细品味与学习。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