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的不享长生福,与报国门浅知足。今天这首词是作者告别西湖词社诸友,准备回乡隐居时所作。上片言与诸友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下片则想象自己回乡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词中除以伤别为主题外,更以鹤帐梅屋、山扉紧掩来突出自己将不与新朝合作,甘于清贫的人生态度。

木兰花慢(寄豫章故人)

故人知健否,又过了、一番秋。记十载心期,苍苔茅屋,杜若芳洲。天遥梦飞不到,但滔滔、岁月水东流。南浦春波旧别,西山暮雨新愁。

吴钩。光透黑貂裘。客思晚悠悠。更何处相逢,残更听雁,落日呼鸥。沧江白云无数,约他年、携物上扁舟。鸦阵不知人意,黄昏飞向城头。

别来无恙吧,老朋友?自分手,至今又是一番秋。我们已期盼了十年之久,想隐居在那长满青苔的茅屋,立脚于那满是香草的水边洲头。无奈天远梦也飞不到呀,但岁月却如滔滔江水无情地向东奔流。春江南岸我们一别之后,西山黄昏阴雨不断,又为人增添了多少新愁。

有志不能展,灯下看吴钩。整日在仕途上奔波黑貂裘都已磨透,思乡之切从晨至晚悠悠无尽头。不知何日能重逢聚首,唯有残夜之时听雁鸣,落日时分呼鹭鸥。常常面对江河上无数白云筹谋,他年能让我们约定实现,与你携手共登扁舟泛游。群鸦怎知人的心意,黄昏时分飞上城头,凄凉的景象不吉利的兆头,让人又生几分担忧。

此词为思友人之作。显然这里的友人是个隐士,“苍苔茅屋,杜若芳洲”正描写其生活的清贫,品德的高尚。也正是在情意相合的基础上,作者才能对他念念不忘,日夜相思,但只见岁月如梭,而二人会面却遥遥无期。下片写作者客居他乡,为谋生而四处漂泊,但誓志将与友人在不久的将来一起隐居江湖,听雁呼鸥,远离污浊时世。结句“鸦阵不知人意,黄昏飞向城头”再次点出思念友人的凄苦心情。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木兰花慢(寄豫章故人)》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情感,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永恒的光芒。这首词不仅以其精妙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吸引着读者的目光,更以它所承载的那份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触动着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们在品味中感受到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悟。

开篇“故人知健否,又过了、一番秋”便直抒胸臆,以一种质朴而真挚的问候,将读者带入了对远方故人的牵挂之中。这简单的一问,饱含着多少关切与思念啊!“又过了、一番秋”,秋日的更替,岁月的流转,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带走的不仅仅是季节的更迭,更是那一去不复返的往昔。

秋,在中国文化中往往是一个伤感的季节,落叶纷飞,百草凋零,大自然的这一番盛衰荣枯,仿佛也映照着人世间的种种变迁。它为全文铺设了一种略带忧伤的基调,让人在读来不禁心生感慨,时光匆匆,不知故人是否安好,而那份曾经的相知相伴,是否也会如同这秋日一般,渐渐淡去。

“记十载心期,苍苔茅屋,杜若芳洲”,词人的思绪如同山间流淌的清泉,一下子奔涌回往昔的岁月。十年的情谊,那是怎样一段深厚而珍贵的时光啊!“苍苔茅屋”给人一种质朴、清贫却又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意境。在那简陋的茅屋之中,也许没有奢华的陈设,没有锦衣玉食,有的只是那份心灵的相知与陪伴。

而“杜若芳洲”则增添了一份诗意与美好。芳洲之上,杜若花香四溢,那是一种高洁而幽美的象征,仿佛也暗示着故人那高雅的品格和不俗的情怀。在这段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作者与故人曾经的那份真挚与美好,他们的友谊不因生活的简朴而有丝毫减色,反而在这清幽的环境中愈发显得深厚而纯粹。

“天遥梦飞不到,但滔滔、岁月水东流”,空间的阻隔成为了难以跨越的障碍,即使在梦中,也难以抵达故人的身边。这种无奈与痛苦,宛如滔滔江水,奔腾不息,恰似流逝的岁月,一去不返。岁月的流逝,带走了青春,带走了往昔的欢乐,却带不走那份镌刻在心底的思念与牵挂。

“南浦春波旧别,西山暮雨新愁”,离别的情景如在眼前,南浦的春波见证了他们曾经的离别,那是一场充满伤感的分别,带着对未来的未知与对彼此的不舍。而此刻,西山的暮雨却又带来了新的愁绪。愁绪仿佛也如同这连绵的雨丝,密密麻麻,淅淅沥沥,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旧别的伤感与新愁的叠加,让这份思念愈发沉重,愈发让人揪心。

“吴钩。光透黑貂裘。客思晚悠悠。”吴钩本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词中以“吴钩”象征着一种壮志豪情,而“光透黑貂裘”更添一份凛然之气。然而,这样的壮志豪情却只能化为客居他乡时的悠悠乡思。“客思晚悠悠”,一个“晚”字,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悠长与内心的孤寂。夕阳西下,那长长的影子仿佛是客居之人无尽的愁绪,被拉得老长,老长。在这日暮时分,乡愁更浓,对故人的思念也愈发强烈。

“更何处相逢,残更听雁,落日呼鸥。”残更时分,听到的是孤雁的哀鸣,落日余晖中,只能呼鸥为伴。这种孤独与苍凉之感充斥着全文,让人不禁为词人的孤寂处境而心生怜悯。孤雁南飞,寻找着自己的归宿,而词人却不知道何时能够与故人重逢。落日的余晖下,呼鸥为伴,似乎是在寻求一丝慰藉,但又显得那么无力,那么凄凉。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更加突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人的思念。

“沧江白云无数,约他年、携物上扁舟。鸦阵不知人意,黄昏飞向城头。”沧江之上,白云朵朵,自由自在地飘荡着。词人不禁憧憬着将来有一天,能够与故人相聚,带着简单的行囊,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的喧嚣,去寻找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美好。“携物上扁舟”,看似简单的行为,却承载着词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然而,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鸦阵不知人意,黄昏飞向城头”,乌鸦的阵势不懂得词人的心思,黄昏时分,依旧向着城头飞去。这种“不知人意”的描写,更加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无奈与落寞。乌鸦的归巢,与词人对故人的思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乌鸦尚且有归处,而词人却不知道何时才能与故人相聚,这种对比让词人的思念愈发显得深沉与悲切。

整首词以思念为主线,将岁月的流转、往昔的回忆、现实的孤寂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编织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艺术世界。词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苍苔茅屋”“杜若芳洲”“吴钩”“黑貂裘”“残更”“落日”“沧江白云”等。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相互映衬,营造出了一幅幅或清幽、或壮美、或凄凉的画面,让人在品味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词人情感的起伏与波动。语言的运用也十分精妙,如“滔滔、岁月水东流”“客思晚悠悠”等,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得整首词的韵律感十足,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木兰花慢(寄豫章故人)》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怀人之作,它更是词人对人生、对友情、对时光的深刻感悟与反思。在岁月的长河中,友情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而时光的流逝,又让我们对往昔的美好倍加珍惜。这首词如同一杯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中的那份真挚与美好。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