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月:月下闲步。步:徐行;缓行。秦汉之际的《尔雅·释宫》云:“堂下谓之步。”署名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人间篇》云:“夫走者,人之所以为疾也;步者,人之所以为迟也。”调名本意即咏在月照堂阶下闲庭信步。
实际上,圣贤不能天生地知道一切,必须依靠耳听、眼看来确定事情的真象。他们使用耳目,可以知道的事,经过思考就可以理解;不能知道的事,要等到请教了别人才能理解。天下的事情,世间的万物,可以通过思考而知道,再愚蠢的人也能明白;通过思考不能知道,即使是上圣也不能明白。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去思考,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天下的事物有不可知的,好比绳结有不能解开的一样。倪说善于解绳结,绳结没有解不开的。如果绳结有解不开的,那么倪说也不能解开了。并不是倪说不会解绳结,而是有的绳结根本就解不开,等到他去解这种结时,因此也就解不开了。圣人知道一切事物,事物没有什么不能知道的。
如果事物有不能知道的,那么就是圣人也不能知道了。并不是圣人不能知道事物,而是事物有根本就不能知道的,等到圣人想去知道这种事物时,因此也就不可能知道了。所以较难知道的事物,通过学习和请教别人就能够知道;根本不能知道的事物,即使通过学习和请教别人,仍然不能认识。
步月(茉莉)
玉宇薰风,宝阶明月,翠丛万点晴雪。炼霜不就,散广寒霏屑。采珠蓓、绿萼露滋,嗔银艳、小莲冰洁。花痕在,纤指嫩痕,素英重结。
枝头香未绝。还是过中秋,丹桂时节。醉乡冷境,怕翻成悄歇。玩芳味、春焙旋熏,贮农韵、水沈频爇。堪怜处,输与夜凉睡蝶。
在施岳的笔下,《步月(茉莉)》宛如一幅宁静而清幽的月夜画卷,将茉莉的清雅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首词不仅细腻地刻画了茉莉花的形态与香气,更巧妙地融入了词人的情感与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月朗风清、花香四溢的夜晚,与词人一同沉醉于茉莉的世界。
“玉宇薰风,宝阶明月,翠丛万点晴雪”,词的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空旷、静谧且清雅的氛围。“玉宇”一词,让人联想到那高远、澄澈的夜空,仿佛整个宇宙都被这宁静的月色所笼罩。而“薰风”则是在这清凉的月夜中,微风不燥,带着淡淡的花香,轻轻拂过脸颊,让人不禁心生惬意。在这样的背景下,“宝阶明月”更是平添了一份庄重与清幽之感,仿佛那台阶上洒满了月光,宛如镶嵌着无数颗璀璨的宝石。
而“翠丛万点晴雪”则形象地描绘出了茉莉花的形态。茉莉那翠绿的叶片簇拥着,白花盛开,宛如晴空下的雪花,洁白无瑕,星星点点,散落在青翠的枝叶间,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的“晴雪”一词,不仅突出了茉莉花的洁白,更赋予了它一种清新、纯净的气质,仿佛这花朵就是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带着一份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
“炼霜不就,散广寒霏屑”,词人进一步描绘茉莉花的特质。“炼霜”本是一种白色的霜,但在这里,词人说它“不就”,意为无法凝炼成霜,是因为茉莉花的洁白胜过了霜,或者说是茉莉花的花瓣本就如霜一般洁白,无需再费力凝炼。而“散广寒霏屑”则更是增添了神话色彩,仿佛这茉莉花是月亮上广寒宫中飘落的碎屑,带着一股神秘、清冷的氛围。这种比喻不仅提升了茉莉花的地位,使其仿佛成为了月宫的仙物,同时也为整首词增添了一份空灵、超凡脱俗的意境,让人不禁对这花产生了一种敬而远之的美感。
“采珠蓓、绿萼露滋,嗔银艳、小莲冰洁”,这两句词中,“采珠蓓”形象地描绘了茉莉花的花蕾,仿佛是采摘了颗颗圆润的珍珠,嵌在花蕾之上,尽显其珍贵与夺目。“绿萼露滋”则凸显了茉莉花的环境与生长状态,那绿色的花萼被露水滋润,显得生机勃勃,带有一种清新、滋润的美感。
而“嗔银艳、小莲冰洁”,一个“嗔”字,赋予了茉莉花一种人的情感。似乎它在嗔怪着白莲花的冰清玉洁,因为茉莉自己也有着不逊色于莲花的银艳之美。这里的“嗔”并非真的生气,而是一种带有嫉妒之情的夸赞,通过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茉莉花的美丽,更增添了一份趣味和灵动之感。茉莉花似乎有了自己的性格,它在与莲花比美,却又并不服输,反而更显得自信和骄傲。
“花痕在,纤指嫩痕,素英重结”,这句词似乎在诉说着茉莉花的柔嫩与易逝。“花痕在”表明花瓣上还留有采摘的痕迹,而“纤指嫩痕”则暗示着这痕迹是被一双纤纤玉指轻轻采摘后留下的。这不仅让人联想到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小心翼翼地采摘着茉莉花,生怕弄伤了这娇嫩的花朵。而“素英重结”则表明尽管被采摘过,但茉莉花依然顽强地重新绽放,再次结出洁白的花蕾。这既体现了茉莉花的坚韧与生命力,也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美好的生命往往需要经历挫折,重新绽放,更显珍贵。
“枝头香未绝。还是过中秋,丹桂时节”,词的下阕以“枝头香未绝”开始,强调了茉莉花的香气。尽管岁月流转,但茉莉花的香气始终如一,弥漫在枝头。而“还是过中秋,丹桂时节”,这一句在对比中更显茉莉的特色。中秋时节,丹飘桂香,是桂花的高光时刻,但词人却以“还是”表明,尽管丹桂也美,但茉莉花的美和香并不过时,依然在中秋时节绽放着自己的光彩。这是一种对茉莉独特之美的坚持和肯定,它不因时光流转和他物竞争而减色,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和存在价值。
“醉乡冷境,怕翻成悄歇”,这里“醉乡”形容的是一种沉浸于花香之中的陶醉状态,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香气的仙境。“冷境”则可能暗示着茉莉花的清冷之美,它的香气虽然醉人,却带着一种清冷、孤高的气质,不似其他花朵那般浓烈。而“怕翻成悄歇”则透露出词人对这种美好状态的担忧,害怕这份清冷的香气和意境会突然消失,化为无声的寂静。这种担忧也反映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希望这份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能长久维持。
“玩芳味、春焙旋熏,贮农韵、水沈频爇”,“玩芳味”表明词人在欣赏、品味着茉莉花的香气,这种香气如同春天的茶叶经过烘焙后散发出的香气,清新而宜人。而“贮农韵、水沈频爇”则形容这种香气如同储存着浓郁韵味的水沉香一样,通过频繁的燃烧来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里通过对比和比喻,将茉莉花的香气描述得更加细腻、多层次。它既有茶叶般的清新,又有水沉香般的浓郁,这种香气的层次感让人沉醉,仿佛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不同的韵味,让人不禁陶醉其中,难以忘怀。
“堪怜处,输与夜凉睡蝶”,最后这句以一种含蓄而深情的方式结束全词。“堪怜处”表达了词人对茉莉花的怜惜之情,而“输与夜凉睡蝶”则是一种无奈的让步。在夜凉如水的夜晚,就连蝴蝶也选择了沉睡,而茉莉花却仍在绽放,它的美丽和香气无人欣赏。这种对比更显茉莉花的孤独与寂寞,它在夜色中独自美丽,无人知晓。然而,也正因如此,茉莉花的美更显高洁与纯粹,它不需要他人的赞美和欣赏,只为自己的生长和绽放而存在。这种寂寞中的美丽,更让词人对其怜惜不已,也让读者为之动容。
这首《步月(茉莉)》以其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情感,将茉莉花的美描绘得栩栩如生。它不仅展现了茉莉的外在之美,更深入地挖掘了其内在的气质和意境。在施岳的笔下,茉莉花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它在月夜中独自绽放,带着一份清冷、孤高的气质,却又不失柔美与坚韧。这首词是对茉莉花的赞美,也是对美好事物的颂歌,它让我们看到了在喧嚣世界中,那些静谧、清幽之美的珍贵与独特。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