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是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月的景观享誉中外。主要景点有“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等。

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采用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见三潭印月在我国风景名胜中也占据极其重要的标志作用。

三潭印月岛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俯瞰整个小瀛洲犹如一个硕大的“田”字。小瀛洲上有开网亭、亭亭亭、九狮石、闲放台、迎翠轩、我心相印亭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绿树掩映、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造成“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境界。

岛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传为苏东坡在杭疏浚西湖时所创设(现有石塔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应天长(三潭印月)

桂轮逼采,菱沼漾金,潜虬暗动鲛室。水路乍疑霜雪,明眸洗春色。年时事,还记忆。对万顷、葑痕龟坼。旧游处,不认三潭,此际曾识。

今度涌金楼,素练萦窗,频照庚侯席。自与影娥人约,移舟弄空碧。宵风悄,签漏滴。早未许、睡魂相觅。有时眼,月被云妨,天也拚得。

在古典诗词的璀璨星河中,有一类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深邃的情感,勾勒出一幅幅如梦如幻的意境,令人沉醉其中。这首《应天长(三潭印月)》便是这样的佳作,它以三潭印月为背景,借景抒情,将诗人的情感与西湖的月色水光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清冷而深沉的美感,蕴含着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词的开篇 “桂轮逼采,菱沼漾金,潜虬暗动鲛室”,便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徐徐展开。这里的 “桂轮” 比喻的是那明净圆满的月亮,仿佛近在咫尺,其光芒是那样逼人,带着一种冷冽而璀璨的美感。“菱沼漾金” 描绘出水面上月光闪烁的景象,菱形的水面上波光粼粼,那金色的光泽如同被微风轻轻吹拂的金箔,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而 “潜虬暗动鲛室” 更是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一丝灵动与神秘。“潜虬” 暗示着水下隐藏着的蛟龙,它们在深邃的水中悄然游动,仿佛在守护着这水下的世界,而 “鲛室” 则赋予了这水底世界一种如梦似幻的想象,让人联想到鲛人在水下那神秘的居所,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更增添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仿佛整个三潭印月的水域都充满了未知与奇幻。

“水路乍疑霜雪,明眸洗春色”,这一句则将目光从水底的神秘世界转向了水面上的景象。初看似乎有些令人费解,“水路” 为何会让人 “乍疑霜雪”,但细品之下却能感受到一种清冷之美。在月光的映照下,水面宛如被一层薄薄的霜雪覆盖,那种冷冽的白色。

让人不禁联想到冬天的霜雪,可它又并非真正的霜雪,而是一种在月光下形成的独特景象,如同诗人被这清冷的月色洗去了眼中的尘埃,让明眸变得更加清澈,仿佛能看清这世间万物的真谛。这种对色彩与光影的独特捕捉,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年时事,还记忆。对万顷、葑痕龟坼。旧游处,不认三潭,此际曾识。” 这几句词则开始由眼前之景转入对往事的回忆。“年时事” 自然是指过往的岁月中曾发生过的种种事情,而 “还记忆” 三字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的深刻印象与难以忘怀的情感牵挂。

似乎诗人站在三潭印月的水边,不禁回想起曾经在这片湖光山色中留下的足迹与回忆,那些曾经与友人一同泛舟湖上,一同观赏月色的日子,如今却只能在记忆中追寻。而 “对万顷、葑痕龟坼” 则描绘出了一幅广阔的湖面景象,湖面上散布着的水草形成的痕迹,就像是龟壳上的裂痕一般。

这不仅展现了西湖水草的繁茂,更有一种岁月沉淀后的沧桑感。昔日的游历之地,如今已经变得难以辨认,三潭的景色似乎也在岁月的流转中悄然改变,这种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旧日记忆的珍惜。

下阕 “今度涌金楼,素练萦窗,频照庚侯席。自与影娥人约,移舟弄空碧。” 的笔触则转为描写当下的情景。“今度” 一词表明这是诗人再次来到涌金楼,而 “素练” 比喻的是那如同白色绸缎一般的月光,“萦窗” 说明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室内,为室内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频照庚侯席”,这里的 “庚侯席” 可能是指当时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月光频繁地照耀着这个地方,似乎也在见证着诗人们在这里吟诗作对、畅谈心怀的场景。而 “自与影娥人约,移舟弄空碧”,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相约泛舟湖上的惬意与轻松。

他们像是与月中的嫦娥有着某种约定,一同划动着小舟,在澄澈空灵的湖面上游荡,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诗人运用这样的描写,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这片月夜的景色之中,让读者能感受到那份自在与逍遥。

“宵风悄,签漏滴。早未许、睡魂相觅。有时眼,月被云妨,天也拚得。” 最后这几句话则是对整个夜晚的描写与感慨。“宵风悄” 描绘出夜晚的宁静,微风悄然吹过,没有丝毫的喧嚣与嘈杂,只有那种静谧的氛围。而 “签漏滴” 则是古代计时器的声音,这种滴答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它不仅标志着时间的流逝,也给人一种孤独寂寞之感。

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似乎并不轻易让自己睡去,因为他深知一旦睡去,就将错过了这良辰美景。而 “有时眼,月被云妨,天也拚得”,更是将诗人对月的喜爱与执着展现得淋漓尽致。有时候云彩会遮挡住月亮,但诗人却并不在意,他愿意等待,等待云散月明的时刻,这种对自然之美的虔诚与执着,让整首词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整首《应天长(三潭印月)》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联想,将西湖三潭印月的秀丽风光以及诗人的内心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抒发。诗人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写,回忆起往昔岁月,展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又通过与友人的相约、泛舟湖上等活动,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这种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情相结合的手法,让整首词充满了诗意与韵味,如同那三潭印月的湖水一般,清澈、深邃而令人回味无穷。在阅读这首词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西湖的美景如画,更能体会到诗人那颗对自然、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敬畏的心灵,仿佛我们也置身于那个月夜,与诗人一同感受着这宁静而又美好的时光,在诗人的文字中找寻到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慰藉,这或许就是这首词的真正魅力所在。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