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钟市是一座面积分布并不均匀的城市,这在地图上一目了然。
轻舟江从城市中横穿而过,将这座城市分为南北两半,不管从什么角度看,江南的城区都比江北要小很多。
世界大战期间,璇玑星军队攻入了这座城市,在织女星的层层阻击下,最终在轻舟江畔停下脚步,经历一番血腥战斗后精疲力竭的撤出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
后人提起这场战役的胜利,总是会将功劳归结于织女星军队在轻舟江以南依托地形优势所进行的浴血奋战,毕竟这很符合常识——在敌人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轻舟江以北接连失守,己方只得固守轻舟江以南,依托地形优势节节抗击,最终发动反击将敌人赶出了城市。
但实际并非如此,在这场战役胜利的背后,不仅有织女星增援部队在轻舟江以南的浴血奋战,还有织女星固守部队在轻舟江以北的殊死抵抗。
哪怕是在战争最激烈的那段时间,整个轻舟江以北的城区尽数沦陷,但在遍地狼藉的城市废墟中依旧有织女星军人坚持对入侵者进行顽强阻击,被打散的织女星军队自发重组,以一片街区、一条巷道甚至是一间房屋对璇玑星军队进行反击。
有时候一座房屋的两侧分别被双方占据着,往往攻占其中一个房间都必须付出血的代价,双方就这样逐街甚至是逐屋进行着空前残酷而又血腥的争夺。
就像眼前这座‘布宜诺斯-艾利斯’医学院的主楼,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坚持了超过38天,这场近乎于传奇的保卫战后来被拍摄为电影《三十八日的活祭》。
看着这座残破不堪的大楼,柯翋翗能够感受到当时战斗的激烈程度。虽然时过境迁,曾经的大楼如今只剩下这么不到四层的废墟,但只要看到墙壁上密布的弹孔与暴露在外的钢筋瓦砾,便能联想到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一场场血腥战斗。
利与义看着眼前的残破建筑,作为战地军事法庭的的一员,他基本上和前线无缘,毕竟他的工作不需要他亲临一线,因此他没有参加这场九点钟市战役,对于当时的许多战况都无从得知,只是听许多人说讨论过这里的战斗。
这里本来是九点钟市当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医学院的主楼,周围的一大片区域都属于这座医学院,只不过如今除了这座主楼被当作纪念物保留下来,当时医学院的其他建筑都已经陆续拆除,在原址处盖上了新楼。
由于这座主楼靠近江边,是一处重要的制高点,因此织女星和璇玑星围绕这座主楼展开了一系列厮杀,最终主楼落入织女星之手,并在接下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充当着织女星炮兵部队的观测站,持续为织女星火炮提供引导。
璇玑星多次试图夺取这座主楼,但织女星人的抵抗意志极其顽强,战斗最激烈的新历214年1月11日,织女星仅在当天晚上六个小时内就打退了璇玑星十三次进攻,璇玑星军队一度攻入主楼二层,却还是被固守的织女星军队击退。
这座建筑如今已经成为织女星的历史保护建筑,被视作世界大战期间织女星抵抗精神的重要标志。
至于原本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医学院则是在战后迁移至城市东部的‘伶仃丘’,也就是二人正准备乘车去与柊缂龖汇合的地点。
在公交车上举目望去,目光穿过楼宇间的缝隙,很容易就能看到城市东面的伶仃丘。
随着公交车驶出主城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在地平线上凸起的一大片高地,上面有着诸多的建筑,那便是重建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医学院以及围绕医学院的一系列配套设施。
这座医学院的名字乍一听比较难记,利与义起初还以为这是什么舶来词语,毕竟织女星人非常喜欢用各种各样的舶来词语进行命名,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两个人名。
大概是在大重王朝末年,这里的海边搁浅了一艘船,船上有着五个幸存者,为首的一对男女自称叫做‘布宜诺斯’与‘艾利斯’,具体姓氏什么的则没有记载。
他们献上了一幅地图讨好当时的云山国君主,由此在云山国得以生存,那个叫做布宜诺斯的男人还当上了小官。
这幅地图非常有名,在云山国历史上被称作‘万国海志’,是一幅非常细致的世界地图,其精细程度远超云山国当时制作的任何海外地图,云山国也是由此知晓在东洲之外其他地区的相关情况……
那些相隔万里的国度究竟在什么地方,有着怎样的文化风貌……诸如此类的内容尽数勾勒于一张图纸之上。
可以说,云山国由此重新认识了世界。
那时候的云山国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是一片残酷的荒野,身处其中只有弱肉强食,从没有任何规则可言。
这幅地图后来在云山国内乱中被焚毁,不过在此之前被云山国君主下令誊抄的副本却得以保留,如今收藏于织女星古代历史博物馆。
至于布宜诺斯和艾利斯的结局,云山国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只是民间野史粗略描述为二人思念故国,因而辞官出海、衣锦还乡之类的……
后来的云山国近代话本《怪西人传》结合了民间野史和市井传闻对此进行了夸张且戏剧性的描写,称布宜诺斯是一位盖亚海盗,掳掠了伯爵之女艾利斯,后得其钟情,二人为了一张藏宝图带着布宜诺斯手下的海盗、艾利斯的娑娜仆人以及一位梅克伦传教士环游世界,直至在云山半岛落难之类的云云……
不过这只是小说家言,结合了当时闭关锁国的云山国被踏破国门后接触的诸多西洋风物而写的虚构故事,几乎不可当真。
不过,无论市井传闻还是民间野史,均描述那位梅克伦传教士没有离开云山半岛,而是在他们上岸的地方,也就是如今的九点钟市行医传教的故事,但这些流传至今的行医故事通常极其夸张,可信度很低。
因为这位传教士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当这座位于九点钟市的医学院建立之时,便使用了五人中流传下来的两人名字,将之组合在一起,既‘布宜诺斯-艾利斯’医学院。
如果从高处俯瞰布宜诺斯-艾利斯医学院,会发现这座医学院在伶仃丘上的规划很像是一张世界地图,这并非错觉,而是有意为之。
布宜诺斯-艾利斯医学院在迁移至此重建时特别参考了布宜诺斯与艾利斯进献的那张‘万国海图’,将之等比例复刻在伶仃丘上,那些在地图上属于大陆的部分成为了主体建筑,而那些属于海洋的部分则是成为了周围的广场。
由于伶仃丘两侧高度相差较大,因此公交车需要绕一段路,从高度较低的一侧行驶上去。
在转过伶仃丘南侧的时候,柯翋翗二人看到了一面巨大的雕塑墙,虽然从九点钟市出发的时候已经见过一次,但这样的雕塑墙不管看上几次都会觉得无比震撼。
那是在伶仃丘地势较高的南侧斜坡上挖掘部分岩土后修建的雕塑墙,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半掩埋在山坡上的‘巨型地堡’,几只巨手从‘地堡’中伸出,配合粗壮的肩膀与宽大的脊背托起上方的伶仃丘,而这些巨手的主人则是在地堡中则是操作机枪的战士们,他们有的眼睛上缠着绷带,有的则是倒在地堡边缘,大半个身子露在外面……还有的虽然端着枪,却已经化作白骨……
他们每个人伸出一只手,托起了上面的一切,伶仃丘上的一切。
在伶仃丘上,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医学院的建筑群,从车窗望去,依稀可以看到在上面行走的‘白大褂’们,还有坐在广场秋千上的孩子以及那些嘻嘻哈哈的路人。
世界大战期间,这座伶仃丘成为了璇玑星在城市东部海岸阻截织女星增援部队的要地,为此织女星与璇玑星围绕这座高地展开了一系列的争夺战,在整个九点钟市保卫战期间,这座高地在双方间易手九次,每一次易手都伴随着堆积如山的尸体与流淌满地的鲜血……
看着‘地堡’中的凝视着公交车方向的战士,利与义暗自握拳,将之放在胸口,微微低头致意——这不是什么流于形式的表演,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如果没有这些织女星军人的殊死抵抗,璇玑星就会夺取云山半岛仅剩的南部海岸线,完成这场对织女星战役的基本胜利目标……到那时织女星再想夺回这里的土地将变得无比艰难,战争最后的分界线也将不再是隔江为界,而是隔海相望。
他们是在这场旷世之战中抵御入侵者的最后希望,亦是在滔天血浪中力挽狂澜的无畏战士。
他们在新历213年与214年交汇的那个新年所做的一切改变了这片土地上万千生灵的命运,让他们得以从此免受璇玑星的杀害与奴役。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用血肉之躯铸成了这座英雄之城的城墙。
——你们挡住了璇玑星的入侵者,从腥风血雨中拯救了这些无伞的生灵。
——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