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似优游,怎知鱼之乐也。花港观鱼是由花、港、鱼为特色的风景点。西湖十景之一。地处苏堤南段西侧。二期扩建工程告竣后,占地面积达二十公顷。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

红鱼池位于园中部偏南处,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架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

南宋时有一条小溪从花家山经此流入西湖,这条小溪就叫花溪。当时,内侍官卢允升在花溪侧畔建了一座山野茅舍,称为“卢园”。园内架梁为舍,叠石为山,凿地为池,立埠为港,畜养异色鱼类,广植草木。因景色恬静,游人萃集,雅士题咏,被称为“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时称卢园又以地近临花家山而名“花港”。期间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由此而名声远扬。古时这里只有一池、一碑、三亩地。后经扩建,全园面积近三百亩。今日的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微风过处,沿池岸花木落英缤纷,飘浮于水面,好一幅“花著鱼身鱼嘬花”的动人画图,无人不起羡鱼之情。

花港观鱼的石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题,其中的“鱼”字,繁体写法是四点,代表火,乾隆改为三点,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风调雨顺,江山稳固太平。还有种说法:“花港观鱼”四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康熙一生崇信佛教,向有“佛爷”、“善人”之称。

他孙子乾隆也崇尚“好生之德”。然而,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这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典故。

应天长(花港观鱼)

岸容浣锦,波影堕红,纤鳞巧避凫唼。禹浪未成头角,吞舟胆犹怯。湖山外,江海匝。怕自有、暗泉流接。楚天远,尺素无期,枉误停楫。

四望涌金楼,带草帟烟,缥缈际城堞。渐见暮榔敲月,轻舫乱如叶。濠梁兴,归未惬。记旧伴、袖携留折。指鱼水,总是心期,体怨三叠。

《应天长·花港观鱼》是宋代词人张矩的佳作,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港的自然美景,同时融入了词人对时光、友情与归途的深刻感慨,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岸容浣锦,波影堕红,纤鳞巧避凫唼。”词开篇即以一幅清新而生动的画面引入。湖岸的景色如同被浣洗过的锦缎般明净,波光中泛起的涟漪似点点红晕洒落,而灵动的鱼儿巧妙地躲避着水鸟的啄食。这三句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花港的自然之美,还隐含着一种灵动与生机。鱼儿的“巧避”不仅是一种本能,也象征着自然中生命的智慧与韧性。它们在平静的水面上灵活穿梭,躲避危险,就如同人们在生活中小心翼翼地避开种种困境,却又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禹浪未成头角,吞舟胆犹怯。”接下来的两句,词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湖水的壮阔与鱼儿的胆怯。仿佛是湖水蓄势待发,欲掀起如禹王治水时般的大浪,但终究未能形成惊涛骇浪,那鱼儿虽未面临真正的巨浪,却依旧因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心存畏惧,不敢贸然前行。这里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力量,又反映了生物在面对未知时的本能反应,将自然与生物的互动关系描绘得栩栩如生。

“湖山外,江海匝。怕自有、暗泉流接。楚天远,尺素无期,枉误停楫。”词人从眼前的湖山景色联想到更广阔的天地——江海相连,湖山之外,江海环绕。他仿佛感受到了大自然中隐藏的暗流涌动,这些暗流不可见却真实存在,就如同人生中的种种隐秘的机遇与挑战。

而“楚天远,尺素无期,枉误停楫”则透露出词人内心的无奈与遗憾。楚天的辽阔代表着远方的广阔天地,而“尺素无期”暗示着远方的音信渺茫,难以企及。词人因这遥远的目标而停下了前行的船桨,却也深知这一停可能就是徒劳,内心的纠结与挣扎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望涌金楼,带草帟烟,缥缈际城堞。”下阕开篇,词人的目光转向远处的城市景观。四望之下,涌金楼在烟雾的环绕中若隐若现,仿佛被轻纱笼罩,带着一丝朦胧的美。这种朦胧不仅是因为距离的遥远,更因为时间的流逝,那些曾经熟悉的景物如今已变得模糊不清。而“缥缈际城堞”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虚幻感,城墙在烟雾中若隐若现,与涌金楼的缥缈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仿佛词人已置身于一个虚无的境界,与现实世界渐行渐远。

“渐见暮榔敲月,轻舫乱如叶。”随着时间的推移,夜幕降临,词人听到了暮榔敲击月亮的声音,这是一种极具诗意的画面。暮榔的敲击声敲响了深夜的寂静,也敲响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而“轻舫乱如叶”则形象地描绘了湖面上的船只随风摇曳,如漂浮的树叶般无依无靠。这不仅呼应了上阕中鱼儿在湖中的飘摇不定,也象征着词人在人生旅途中的漂泊与迷茫。小舟的“乱”与“叶”相似,都给人一种无主、漂泊的凄凉之感,进一步加深了全词的忧郁氛围。

“濠梁兴,归未惬。记旧伴、袖携留折。”“濠梁兴”化用庄子与惠施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然而,即使是这样充满诗意的兴致,也无法弥补词人内心的遗憾——他归途未惬,心中的愿望未能实现。而“记旧伴、袖携留折”则让词人想起了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如今只能留在回忆之中。袖中的留折或许是一段情谊的象征,或许是一段未竟的旅程的见证,它提醒着词人,那些过去的日子已不可追,而未来又充满了不确定性。

“指鱼水,总是心期,体怨三叠。”最后三句,词人以“指鱼水”呼应开篇的“纤鳞”与“波影”,将自然之景与内心情感紧密相连。鱼与水的关系象征着词人与这片土地、这段时光的深厚情谊,而“总是心期”则表明这种情感是始终如一的,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改变。然而,这种深情却伴随着“体怨三叠”,词人对过往的怀念、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