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个朝自己露出嘲弄笑容的列国使者,东洪使者终于意识到金山王今天把自己叫来干嘛了,对方这是利用信息差要把东洪给架在火上烤啊!

此刻就算东洪使者想要后悔也晚了,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虽然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伊莎贝拉小姐曾经讲过“我没签过的条约就是一张擦屁股纸”,东洪国作为东方列国中的祖传搅屎棍也确实足够不要脸,但不要脸也得分个场合。

局面大好的时候你不要脸大家还能睁只眼闭只眼,局面大残的时候还不要脸那就别怪其他人拉你一起去死,而眼下东方诸国的状况就算不是大残也绝对谈不上乐观。

所以东洪使者就算想反口也得考虑一下国际影响,他作为东洪驻金山国的大使说话是有外交效力的,如果自己今天把信誓旦旦给出去的保证当个屁放了,日后谁还会相信东洪能遵守条约?

何况这事儿原本就是东洪那边的不对,当初是你们在会盟上白纸黑字承诺攻下广信来交换紫荆金矿,如今占着金矿不走还对广信围而不攻已经算是毁约了,再在叛军发动进攻时自顾自地逃跑,怕不是东方阵营会直接将他们给踹出阵营去。

在这个瞬间东洪使者甚至认真思考过本国叛出东方投靠西方的可行性,可一想到东洪国在大陆上那恶臭的外交信誉,他感觉如日中天的西方阵营怕是不会接受东洪而是会跟东方阵营暗中配合对东洪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混合双打。

事到如今局面已经不是他区区一个使节能够控制得住了,东洪使者只好悻悻然向金山王告辞,然后转头就向母国发去了消息。

当然在这份消息里面使者浓墨重彩地指出了监察使在搜集情报方面的不作为导致自己在面见金山王时全程处于被动状态,至于他的失言只是浅浅地提了一嘴。

很快,这份消息就通过特殊渠道送到东洪王手上,差点没把这位国君给气个倒仰。

东洪国能在列国之中以搅屎棍的身份混了这么多年还没被灭国,其领导层至少在外交方面有着十分清醒的认知,在获悉金山王给自家使节下套导致列国代表都听到了使节那番保证之后,东洪王就知道留给自己的选择已经只剩下两条路。

要么选择保住前线的十几万军队,但是得把好不容易搞到手的紫荆金矿交还给金山国,要么继续让大部队在前线死顶,以那些士兵的生命作为保留紫荆金矿的代价。

从来都是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的东洪国哪里受过这种憋屈,暴怒的东洪王先是如那位使者所愿狠狠整治了一番不作为的监察司,而那位直接导致眼下局面的大使也没讨到好处随后就被召回了洪都,想来等待他的肯定不是什么温暖的欢迎。

至于金山国那边,东洪王在想了三天三夜之后还是决定让部队留下来继续抵抗洛陆联军。

倒不是说东洪王真在乎什么国际信誉,而是这位大脑清醒的国君知道即便金山国陷落西方阵营也不会停止他们进击的步伐,迟早有一天革命的火焰会延烧到东洪土地之上,到时候他这个东洪王还是会被西方联军拉去吊路灯的。

既然这一仗迟早都要打,在金山国打总比在东洪的土地上打更划算,再说自从东西方开启热战以来东洪作为内线国家兵力损失是最小的那个,哪怕驻扎在金山的十几万军队全军覆没,依托东洪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暴力采掘紫荆金矿带来的财政收益,东洪王也有信心在金山政府倒台之前再拉出一波边防军来。

下定决心的东洪王立即召集了群臣商讨扩军事宜,结果无论文武朝堂上都是一片反对之声。

文官反对扩军的理由很好理解,要扩军就得强化税收和徭役,这些压力传递到民间之后民怨沸腾是理所当然的结果,到时候还是他们这些文官来收拾烂摊子,然后文官集团折腾一通又能得到什么呢?武官那边的话语权扩大?

武官反对则是因为舍不得前线那十几万军队为金山国陪葬,是的你没听错这仗还没打起来东洪武将们就已经认定他们派驻在金山的大军回不来了。考虑到这些武官都是参与过部队组建和训练的,也在干涉沧澜的过程中与洛陆联军正面交过手,可想而知东洪派去金山那十几万人是个什么战斗力。

对于这些文臣武将的反对,向来以虚心纳谏著称的东洪王这次态度异常强硬,并讲出了那句千百年后依然为普罗大众津津乐道的名台词:

“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

其实为人挺和善的东洪王恐怕做梦都想不到单单是这随口的一句话,便促成了他在后世史书上无可动摇的暴君地位。

由于东洪王那边态度十分坚决,文武百官也不好公开跟国君对着干,何况东洪王的决策并不是没有道理完全是出于为了东洪的未来考虑,只是这份考虑没有照顾到他们这些官员的小情绪罢了。

就这样,最后一个国内政局相对稳定的东方国家也被拉入了全面战争的旋涡之中。

向来都是游而不击的东洪国难得使出真本事,东方阵营的其他前线国家自然喜闻乐见,对于人厌狗嫌的东洪使节也少见地给了些好脸色,可在国际外交这个层面上当所有人都在夸你的时候,你最好仔细想想自己是不是犯了什么大错,尤其当你的国力并不足以让那些国家仰望的时候。

少校的世界流传过一则警句:人不要轻易生气,因为你一生气便会使出真本事,到时候所有人都会意识到你没本事。

这不,广信战线那边刚刚开打,东洪军队就给他们的国君和殷切期盼的盟友们当场拉了个大的。

“不是,那些东洪人不知道我们这边海军占了绝对优势吗?还是说他们已经忘记陆侯爷上次火烧朝山的壮举了?不然他们怎么会一点岸防措施都不准备?”看着空荡荡的海岸线,受命在此处登陆开辟第二战线的沧澜海军提督人都是懵的。

本以为就算不是一场抢滩登陆的恶仗,起码也会在攻破海岸防御建立滩头阵地之后遭到内陆二线部队的反冲击,可现实的情况却是东洪十几万驻军仿佛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洛陆联军在海上力量的绝对优势,只是把控住了地面路线的重要关口完全没在沿海滩头布防!

于是乎洛清流派来的两万先锋部队就在不发一枪一弹的情况下顺利摸到了东洪防线的侧后方,再加上登陆同时陆家军那边正在正面前线发动佯攻吸引东洪军队的注意力,以至于这么大的动静对方甚至都没有最基本的察觉。

“我怎么感觉咱来的好多余呢?就这种废物光靠陆家军便能够解决了吧?”某位洛家军的军官上岸后如是说。

“也别这么说,好歹东洪那边十几万人呢,他们就蹲在战壕里面固守人数劣势的陆家军是没什么办法的。”另一名有过跟东洪军队交战经验的军官解释道。

“倒也是。”想到现代化热兵器给战争形态带来的改变,军官认同地点点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