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算和而不同,什么不算不约而同。春燕和韵,看之而不同,听之而尽约。却是不错,也值得细细品味。

樗里子预见到天子的宫殿夹着他的坟墓,也就像辛有预知伊川一带将会变成戎族居住的地区一样。从前辛有经过伊川,见到披头散发祭祀的人,就说:“不超过一百年,这个地方将会变成戎族居住的地区了!”那以后一百年,晋国迁移陆浑之戎到伊川一带居住,竟然像辛有所预言的一样。

辛有预见到伊川将变成戎族居住的地区,是由于见到了披头散发的先兆;樗里子预见到天子的宫殿会夹着他的坟墓,也是由于见到了墓旁有广阔平坦的地基。韩信埋葬他的母亲,也设法营建在又高又宽敞的地方,让墓的旁边可以安置万户人家。以后竟然有万户人家居住在墓旁。

所以樗里子见到广阔平坦的土地有修建宫台的征兆,就像韩信看到又高又宽敞的地方会出现万户人家一样。能够先知预见到未来的事情,并没有超过一般人的视力和听力,都是通过考察事情的征兆和迹象,根据同类事物进行推论得来的。

春秋的时候,卿、大夫相互交往聚会,看到动作异常,听见言谈反常,善就说明是吉祥的福祐,恶就判断是凶妖的祸患。能预先判明祸福,老早就考虑到尚未出现的事情,并没有神怪的才智,都是由于察觉了先兆。现在用它来论述,所以能够知道的事,通过思虑就能预见到;通过思虑不能够知道的事,不学不问就不能够知道。

不学就能自己知道,不问就能自己通晓,从古到今已有的事例中,还没有见到过。可以知道的事,只要精心去思考它,事情再大也不难明白;不可以知道的事,即使用心学习和请教别人,事情再小也不容易弄懂,所以即使有智能的人,不学就没有成就,不请教别人就不会知道。

蝶恋花(春燕和韵)

一缕春情风里絮。海阔天高,那更云无数。娇颤画梁非为雨。怜伊只合和伊去。

欲话因缘愁日暮。细认帘旌,几度来还去。万一这回航可渡。共渠活处寻条路。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词作,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成了一幅生动而深情的春日画卷。词中通过对春燕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词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着淡淡的离愁与无奈。

词的开篇“一缕春情风里絮”,便以轻灵的笔触勾勒出春日的氛围。春情化作随风飘散的柳絮,既轻盈又飘忽不定。柳絮这一意象,常常被用来象征离愁别绪,它随风而起,漫天飞舞,却又无法自主地随风飘散,找不到归处。在这里,词人用“一缕春情”来形容柳絮,赋予了柳絮更多的情感色彩,暗示着词人内心深处那份难以捉摸的柔情,如同风中的柳絮,既轻柔又飘渺,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渴望。

“海阔天高,那更云无数”,这两句进一步拓展了词的意境。辽阔无际的大海与高远的天空,本就是宏大而广袤的背景,再加上无数的行云,更是营造出一种无边无际、空灵悠远的氛围。这种意境的营造,一方面是为下文燕子的飞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隐喻着词人对情感自由的向往。在这片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情感仿佛也能自由地飞翔,不受任何束缚。然而,这种自由却是建立在一种空旷和孤独之上的,因为在这片广袤的空间中,情感的归宿又在何处呢?

“娇颤画梁非为雨”则将视角聚焦到燕子身上。燕子停在画梁之上,身体娇弱地颤动着,并非是因为下雨,而是因为内心的某种情感波动。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赋予了燕子以人的情感,更通过“娇颤”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出燕子的灵动与柔美。燕子的这种颤动,或许是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或许是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又或许是对即将到来的别离的预感。

而“怜伊只合和伊去”则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燕子的怜惜之情。燕子如此娇弱,词人不忍它独自离去,渴望能够与燕子一同相伴,共同面对未来的旅途。这种情感的投射,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希望找到一个可以相互陪伴、相互依偎的对象。

下阕“欲话因缘愁日暮”,情感进一步深化。词人想要诉说与燕子之间的缘分,却发现时光匆匆,日暮降临,愁绪也随之而来。日暮常常被用来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也常常引发人们的哀愁与感慨。在这里,日暮不仅意味着一天的结束,更暗示着燕子即将离去,词人与燕子之间的这段美好缘分也即将结束。这种因时光流转而带来的无奈和哀愁,与词人内心对美好情感的渴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细认帘旌,几度来还去”则通过对燕子行为的细致观察,进一步展现了词人对燕子的深情和不舍。燕子在帘旌之间来回穿梭,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又似乎在依依不舍地告别。词人仔细辨认着燕子的一举一动,仿佛从燕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燕子的每一次来去,都牵动着词人的心,也让他更加珍惜与燕子相处的每分每秒。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生动地展现了燕子的灵动,更通过燕子的行为,隐喻了词人内心的纠结与不舍。燕子的离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而词人对燕子的关注和不舍,则反映了他对美好情感的执着追求和难以割舍。

“万一这回航可渡。共渠活处寻条路”则带有了一种对未来的期盼和憧憬。词人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通往燕子所在之处的路,与燕子共同生活,共同面对未来的生活。这种期盼虽然带有几分幻想的色彩,但也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追求。

在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词人与燕子之间的缘分似乎渺茫而不可及,但词人仍然不愿放弃,仍然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通往彼此的路。这种对未来的憧憬,既是对燕子的深情,也是对美好情感的一种坚守。

从艺术特色来看,《蝶恋花·春燕和韵》在意象的运用上堪称妙笔生花。词人巧妙地将柳絮、大海、天空、行云、燕子等意象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层次的画卷。这些意象的选择并非随意,而是经过精心的挑选和组合。

柳絮的飘渺不定象征着情感的难以捉摸,大海与天空的广阔无际象征着情感自由的渴望,燕子的灵动与娇弱则象征着词人内心的柔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这些意象的交织,词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空灵、悠远而又充满情感张力的艺术氛围。

在情感表达上,此词更是细腻入微。词人通过对燕子的描写和与燕子的互动,巧妙地将自己内心的孤独、渴望、不舍、哀愁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等多种复杂情感融入其中。这种情感的表达并非直白地倾诉,而是通过意象的描绘和场景的营造,让读者在欣赏词的意境的同时,自然地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波动。

例如,“娇颤画梁非为雨”一句,通过对燕子动作的描写,巧妙地引出了词人对燕子的怜惜和不舍之情;“欲话因缘愁日暮”则通过日暮这一意象,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和对缘分的珍惜融入其中。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词的情感更加含蓄而深沉,让读者在品味中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蝶恋花·春燕和韵》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的词作。词人通过对春燕的细腻描写和意象的巧妙运用,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空灵、悠远而又充满情感张力的艺术氛围。同时,词人在情感表达上细腻入微,将自己的孤独、渴望、不舍、哀愁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等多种复杂情感融入其中,使词的情感更加含蓄而深沉。在阅读这首词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词中所描绘的春日景象,更能体会到词人内心深处那份对美好情感的执着追求和坚守。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