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临死的时候,留下谶书说:“不知是一个什么男子,自称是秦始皇,走上我的内堂,坐在我的床上,弄乱了我的衣裳,以后他到沙丘就会死去。”以后,秦王统一了天下,号称“始皇”,巡游到达鲁国地区,观瞻了孔子的住宅,才到沙丘,就在途中生病死了。又说:“董仲舒整理发挥我著的书。”
以后,江都相董仲舒研究《春秋》,编写了传记。又写道:“亡掉秦朝的,是名叫胡的人。”以后,二世胡亥果然丢掉了天下。用这三件事来评论它,这就是圣人能预知万年以后的事情的证明。孔子生下来以后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他的母亲隐瞒了他,他用吹律管的办法知道了自己是殷宋大夫子氏的后代。孔子不根据河图、洛书,没有听人说,自吹律管精心思考,知道了他的身世,这就是圣人前知千年以前的事的证明。
我认为这些说法都是虚妄不实的。考察神怪的说法,全在谶书之中,它所记载的都是从河图、洛书哪里仿效来的。“亡秦者胡”就是仿效《河图》上的话。孔子使它条理通畅给它增添润色,用来记载神怪的事情;也许是后人伪造的,用来表明圣人的效验。
汉高祖封刘濞为吴王,给他送行的时候,拍着他的背说:“汉朝开国五十年后,东南地区有谋反的人,难道会是你吗?”到汉景帝的时候,刘濞与七国串通反叛汉朝。提出这句话的人,也许是观察了天象,判断东南地区将会有反叛发生,并不知当事人的名字,高祖见刘濞勇武,就认为他是这个当事人。
解连环
晚云黏湿。正吴峰惨澹,雨迷烟接。早陡顿、秋事分携,甚连苑暮墙,菊荒苔匝。空阔愁乡,更天外、怨鸿声点。怕吟肩易瘦,料理篝衣,细认香折。
银缸半明半灭。念花营柳阵,何日消歇。可是非、凝黯兰成,为情润才松,丽赋多惬。洛浦溟濛,漫伫想、明珰钩袜。告梧桐、夜深略住,梦时一霎。
《解连环》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凄迷而又哀怨的画面,充满了对时光逝去、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都蕴含着无尽的情思,令人回味无穷。
词的开篇“晚云黏湿。正吴峰惨澹,雨迷烟接”,便营造出一种阴沉、黯淡的氛围。黏湿的晚云,仿佛是天空对大地的不舍,久久徘徊不散。吴地的山峰在云雾和细雨的笼罩下,显得格外清冷而黯淡,这种景象既描绘了自然的景色,又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忧郁。雨迷烟接,更是增添了一份迷蒙与迷茫,让人不禁联想到人生中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这种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为整首词奠定了基调。
“早陡顿、秋事分携”,“陡顿”二字写出了时光的流转之快,秋天的到来仿佛只在一瞬间,而随之而来的,是万物的凋零与分离。这种季节的更替,无疑触发了词人内心深处的伤感。而“甚连苑暮墙,菊荒苔匝”更是将这种伤感具体化。曾经繁华的庭院,如今却荒草萋萋,菊花无人照料,苔藓肆意生长,暮墙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凄凉。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岁月无情,曾经的美好已然不再。
“空阔愁乡,更天外、怨鸿声点”,在这里,词人的愁绪被进一步渲染。空阔的天空下,词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无边无际的愁绪之中。而天外传来的鸿雁哀怨的叫声,更如点点泪痕,滴落在词人的心间。这种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的手法,不仅让词的意境更加深远,也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鸿雁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在这里,它不仅呼应了前文的“雨迷烟接”,更增添了一份漂泊之感。
“怕吟肩易瘦,料理篝衣,细认香折”,这几句则转向词人自身。在这样的愁绪中,词人担心自己会日渐消瘦。于是,他小心翼翼地照料着篝衣,仔细地辨认着衣香。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既体现了词人的细腻,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篝衣的暖意似乎也无法驱散内心的寒冷,衣香的消散更是让人联想到美好时光的流逝。
下阕“银缸半明半灭。念花营柳阵,何日消歇”继续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银缸的灯光闪烁不定,仿佛是词人内心情绪的映照。而“花营柳阵”则象征着往昔的繁华与欢乐。但如今,词人却在思考这些欢乐何时才会结束。这种反问,既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疲惫。
“可是非、凝黯兰成,为情润才松,丽赋多惬”,在这里,词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兰成的提及,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兰成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人,以才情著称。词人在这里暗示自己也像兰成一样,因情而伤,因才而困。而“丽赋多惬”,则表明尽管如此,词人依然对文学创作有着深厚的情感。这种自我调侃与自我安慰,既显示了词人的豁达,也增添了一份悲凉。
“洛浦溟濛,漫伫想、明珰钩袜”,洛浦即洛水之滨,这里常被用来代指神话中洛神的居住之地。溟濛的水雾中,词人仿佛看到了洛神的美丽身影,她身着明珰,轻盈地漫步在水边。这种虚幻的描写,不仅是对美的向往,也反映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却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更让人感受到现实的残酷。
“告梧桐、夜深略住,梦时一霎”,最后这几句,词人在夜深人静之时,请求梧桐停止它的声响,好让自己能够在梦中停留片刻。这样的结尾,充满了无奈与哀怨。梧桐的声响往往是寂寞与孤独的象征,而词人希望在梦中寻找片刻的慰藉,却也显得如此渺茫。这种对梦境的执着,既体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
整体而言,《解连环》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对自身情感的抒发以及对往昔的怀念,营造出了一种凄迷而哀怨的意境。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情感,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品味。词人在表达情感时,巧妙地运用了自然与人文的元素,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与哲理。这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词,更是一首关于人生感悟的作品。它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情感和时光的思考。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