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养的狗死了,派子贡去埋狗,并说:“我听说,破旧的帐幕不丢掉,是用来埋马;破旧的车盖不丢掉,是用来埋狗。我贫穷,没有车盖,对于狗的埋葬,也要给它用席子,不要让它的头陷在泥土中。”
延陵季子路过徐国,徐国国君喜欢他的剑,季子因为正要出使到中原各国去,所以没有答应把剑赠送他。季子出使回来路过徐国,徐国国君已经死了。季子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坟墓的树上。驾车的人问:“徐君已经死了,剑还赠给谁呢?”
季子说:“先前我心里已答应赠剑给他了,难道能够因为徐君已经死了的缘故而违背我的本心吗?”于是就挂剑在坟墓的树上而离开了徐国。祭祀为报功,用意就同孔子埋葬所养的狗一样;祭祀是为了不背弃祖先,报答恩德就同季子挂剑在坟墓的树上一样。
圣人知道祭祀的意义是这样,可是祭祀前还要斋戒,祭祀时还要严肃恭敬,好像真有鬼神一样,连续不断地举行祭祀,好像鬼神真能消祸降福一样。实际上这是尊重祖先的恩德和前人的功绩,殷勤地厚爱他们,未必有什么鬼神来享用祭品。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用吃饭时祭地这件事就可以证明。
人们将要吃饭时,先谦让,表示应当先祭地。孔子说:“即使吃的是粗米饭蔬菜汤,也必定要拿出一点来祭一祭,而且一定要像斋戒那样诚心敬意。”《礼记》上说:“伺候君王吃饭,君王要让他先祭祀,然后才吃饭。”吃饭前祭地,就像礼所规定的各种祭祀一样。
吃饭之前也可以不祭祀,礼所规定要祭的各种神,也可以不祭祀。饮食之祭和诸神之祀实质上是一样的,使用祭品的耗费也是相同的。知道祭地并没有什么神,但是还要说各种祭祀都有鬼,这是不懂得类推的缘故。
贺新郎(忆鹤)
苍藓黏溪路。帐山君、翛然羽化,梦魂何许。曾约秋云萦客袖,舞傍吟皋砚坞。矫清唳、裂穿云宇。江碧空濛无处问,问孤山、梅底人知否。烟夜永,耿心语。
瑶华一去成幽阻。倚修篁、抱琴愁绝,天寒日幕。城郭悲歌华表恨,此事销凝千古。有招隐、小山能赋。蕙帐空兮谁夜怨,算课骚、读易俱凄楚。步深窈,堕松露。
这首《贺新郎·忆鹤》是一首意境清幽、情感深沉的词作。词中通过对鹤的描绘及相关场景的渲染,不仅展现了词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也流露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哀怨,令人回味无穷。
词的开篇“苍藓黏溪路。帐山君、翛然羽化,梦魂何许”便营造出了一种清幽、冷峻的氛围。苍绿的苔藓覆盖着溪边的小路,显得古朴而静谧,这种景象常被文人用来暗示时间的久远与岁月的沉淀。仿佛词人正徘徊在溪边,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帐山君”是对鹤的拟人化称谓,鹤常常被视为仙风道骨的象征,清高孤傲,与世无争。
而“翛然羽化”既描绘了鹤振翅高飞的姿态,又赋予了它超脱尘世的意境。鹤的离去,让词人陷入深深的思索,“梦魂何许”,这不仅是对鹤去向的疑问,更是词人对自己内心追求的迷茫,仿佛他的灵魂也随着鹤的远去而飘散在天地间,不知归处。
紧接着,词人转向回忆,“曾约秋云萦客袖,舞傍吟皋砚坞。矫清唳、裂穿云宇”。曾经,鹤与秋云相伴,那轻盈的云朵似乎也随着鹤的舞动而萦绕在词人的衣袖边,秋云的轻盈与鹤的灵动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而鹤在“吟皋砚坞”——充满诗意与文学氛围的环境中翩翩起舞,更显得高雅脱俗。
这里的描写不仅暗示了词人对文人墨客生活的向往与投入,也突出了鹤的高洁与超凡。而“矫清唳、裂穿云宇”则进一步写出了鹤鸣声的高亢与清越,它的叫声直上云霄,穿透了天空,仿佛要将它那高洁的灵魂与自由的心声传遍天地,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鹤的非凡气质,也衬托出词人内心的高远志向。
然而,美好的回忆终究无法挽留鹤的离去,“江碧空濛无处问,问孤山、梅底人知否。烟夜永,耿心语”。江水空自碧绿,天地一片空濛,鹤已远去,无处寻觅。词人不禁感慨,或许只有孤山之下的梅花才知道鹤的去处吧。梅花自古以来便是高洁的象征,与鹤的形象相互映衬,更加突出了鹤的超凡脱俗。
而“烟夜永,耿心语”则描绘出一个寂静的夜晚,词人孤身一人,内心的愁绪如烟雾般弥漫开来,久久不能散去。他心中的那份执着与牵挂,只能在这漫长的夜色中默默倾诉,这不仅仅是对鹤的思念,也是对理想中那份美好境界的追求与渴望。
下阕“瑶华一去成幽阻。倚修篁、抱琴愁绝,天寒日暮”进一步深化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怨。鹤的离去让词人感到与那个美好的境界之间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瑶华”在这里既指代鹤,也象征着那种高洁的理想。
词人孤独地倚靠在修长的竹子旁,手中抱着琴,却无法弹奏出心中的愁绪,因为此时此刻,天地之间都充满了寒意,就连阳光也即将消失在暮色中。这种情景更加突出了词人的孤立无援,他的内心充满了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城郭悲歌华表恨,此事销凝千古。有招隐、小山能赋”,词人在这里化用了典故。华表是古代建筑中的柱状物,传说鹤常栖于其上,而华表也常被用来寄托人们的哀思与怀念之情。鹤的离去引发了词人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这种感慨跨越了时空,成为千古不变的惆怅。而“招隐”则暗示了词人想要远离尘世纷扰,寻找那片心灵的净土,但又不知从何下手,只能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蕙帐空兮谁夜怨,算课骚、读易俱凄楚。步深窈,堕松露”将词人内心的哀怨与孤独推向了高潮。蕙帐,象征着文人高雅的生活,如今却空无一人,只剩下词人独自在长夜里哀怨。而“课骚”“读易”则体现了词人在文学与哲学上的追求,但这些都无法填补他内心的空虚,反而让他感到更加凄楚。
词人徘徊在深深的山林中,松树上的露水滴落在他的身上,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他的内心也如这露水一样,晶莹剔透却又脆弱易碎。鹤的离去让他失去了那样的精神寄托,而他只能在这无尽的夜色与孤独中,继续追寻着那份渺茫的希望与理想,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尽眷恋。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