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狼进入城里,弓弩手往来察看它,即使杀了虎狼,并不能铲除引起虎狼到来的祸根。盗贼攻打城,官军反击他们,即使打退了盗贼,并不能消除引起盗贼到来的祸根。虎狼的到来,是应和政治上的过失;盗贼的到来,预示要引起社会的动乱。
这样说来,那么鬼神的停留,是人的寿命当终绝了。杀掉虎狼,击退盗贼,并不能使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这样说来,那么盛行解除活动,驱逐鬼神,并不能使凶祸离去而寿命延长。
病人病情严重,就会看到鬼来,性格勇猛刚强的病人,就会举剑拿杖,与鬼进行战斗,战斗一两次,病人就停下手表示屈服,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屈服战斗就不会有终结。用解除法所驱逐的鬼,与病人所看到的鬼没有什么不同。
他们驱逐鬼的办法,与病人和鬼战斗没有什么不同。病人与鬼战斗,鬼尚且不离去,宅主用解除法驱鬼,鬼神必然不会离去。据此说来,驱逐宅中鬼神的活动,对于驱鬼有什么好处呢?认为这样做能去掉宅中的凶祸,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
况且所要驱除的,是住宅中的客鬼。住宅中的主神有十二位,青龙和白虎也在十二神之中。青龙白虎是勇猛的神,是天上的正鬼,飞尸流凶怎么敢随便聚集到住宅中来,这就好比宅主人猛勇,奸邪之人不敢来侵扰一样。
有十二神留宿客鬼,宅主驱逐它们,这就叫驱逐十二神的客人,违反十二神的意志,宅主怎么会得吉利呢?如果住宅中没有十二神,那么也就没有什么飞尸流凶。没有十二神没有飞尸流凶,搞解除活动有什么好处呢?所谓驱逐又去除什么呢?
八声甘州
甚年年、心事占秋多,芳洲乱芜生。正小山已桂,东篱又菊,秋为人清。肠断洞庭叶下,倚西风、谁可寄芳蘅。袅袅愁予处,欲醉还醒。
为问素娥饮否,自谪仙去后,知与谁明。耿盈盈如此,分影落瑶觥。步高台、夜深人静,有飞仙、同跨海山鲸。归来也,远游歌罢,失却秋声。
胡翼龙的《八声甘州》是一首充满秋思与清愁的词作,词中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流转、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慨。全词意境空灵,情感细腻,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秋日的绝美画卷。
“甚年年、心事占秋多,芳洲乱芜生。”开篇便以一种深沉的感慨,点出了诗人对秋天的特殊情感。诗人觉得,每年秋天似乎总是充满了太多的心事,而这些心事如同芳洲上杂乱生长的野草,繁多而无法梳理。这里的“芳洲乱芜生”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纷扰与愁绪。秋天,本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但在诗人眼中,却充满了无尽的心事。
“正小山已桂,东篱又菊,秋为人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出秋天的典型景色:小山上桂花飘香,东篱下菊花盛开。这本是秋天最美的景致,但在诗人笔下,却显得格外清冷。诗人用“秋为人清”,巧妙地将自然之秋与内心的孤独之感联系起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清冷与寂寞。
“肠断洞庭叶下,倚西风、谁可寄芳蘅。”这句词中,“洞庭叶下”描绘出洞庭湖畔树叶凋零的景象,象征着秋天的萧索和生命的凋零。诗人“肠断”之情油然而生,倚靠在西风中,满腔的愁绪无处寄托。芳蘅是一种香草,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情感或思念,但在这里,诗人却找不到可以寄情的对象,这种无处安放的愁绪更加凸显了他的孤独与无奈。
“袅袅愁予处,欲醉还醒。”诗人被这种愁绪笼罩,想要借酒浇愁,但却又在醉意中清醒过来。这种“欲醉还醒”的状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既想逃避现实的痛苦,却又无法真正沉醉其中,只能在清醒与迷醉之间徘徊,更添几分凄凉。
“为问素娥饮否,自谪仙去后,知与谁明。”诗人在这里以素娥(嫦娥)和谪仙(李白)为喻,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奈。“素娥饮否”暗示了诗人对天上仙女的邀请,希望能在寂寞中找到一丝陪伴。然而,自李白之后,世间再无能与之畅饮、倾诉的人,诗人感到了深深的寂寞与孤独。
“耿盈盈如此,分影落瑶觥。”诗人形容自己的内心如同盈盈的秋月,明亮而清冷。这种情感如同影子般,落在了手中的酒杯中。这种描写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化作具体的意象,让读者感同身受。
“步高台、夜深人静,有飞仙、同跨海山鲸。”诗人登高望远,夜深人静之时,仿佛看到了飞仙与他一起跨越海山,驾驭巨鲸。这种奇幻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浪漫与不羁,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
“归来也,远游歌罢,失却秋声。”最后,诗人回到现实中,远游的歌声已经停歇,而那秋天的声音也逐渐消失。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秋天的美好随着歌声的结束而消逝,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感慨与回忆。
胡翼龙的这首《八声甘州》将秋景、愁绪与对人生、自由的思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悠远,语言优美而富有感染力。通过对秋天的细腻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寂寞与对自由的向往。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让读者在欣赏词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