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无然。熙春堂下花无数,不管数,不愿数,所以知无尽矣。不知者不惑矣,不言不乐。

用蓍草算卦龟甲占卜,如同圣王治理天下;卜筮出现的兆数,如同圣王治理天下时出现的祥瑞。祥瑞不经常出现,兆数变化多端。兆数变化多端就使占卜的人疑惑,祥瑞不经常出现就使议论的人怀疑。怀疑就认为天下尚未大治,疑惑就认为占卜不正确。

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吉利的兆数,吉人可以遇上;治理天下遇上祥瑞,是圣王有德的证明。周武王讨伐纣王,遇到赤乌鸦和白鱼的祥瑞,他占卜为什么会遇上不吉利的兆数呢?假如周武王命中不应当兴起,出兵就不该遇上祥瑞;假如周武王命运该当兴盛,占卜就不该遇上凶兆。据此说来,武王的占卜,不应该得凶兆,说它是凶兆,就违背了它的真实情况。

鲁国将要攻打越国,对这件事算卦,得的爻辞是“鼎折断了足”,子贡占断这件事认为是凶兆。为什么呢?鼎折断了足,行走要用足,所以认为它是凶兆。孔子占断这件事认为是吉兆,孔子说:“越人居住在水边,行动用船,不用足,所以认为它是吉兆。”鲁国攻打越国,果然战胜了越国。

子贡占卜“鼎折断了足”认为是凶兆,就同周代占卜人说武王伐纣不吉利一样。不吉中一定含有吉,就像“折鼎足”这样的预兆有利于攻打越国一样。周代人多数像子贡那样只有死板地解释兆数吉凶的能力,很少有像孔子那样的与众不同的论证的才干,所以看到异乎寻常的兆数,就不能辨别清楚了。

世人因为武王占卜,没有过失而得凶兆,所以认为卜筮不能完全信赖,只能略微用来辅助政务,表示有鬼神在支配,说明不是自己在专断。

青玉案

熙春堂下花无数。红紫映、桃溪路。蝶往蜂来知几许。翠筠亭外,绿阳堤畔,时听娇莺语。

绮筵罗列开樽俎。况总是、神仙侣。竞举笙歌持玉醑。介公眉寿,年年此日,常与花为主。

这首《青玉案》描绘了一幅热闹、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从词的开篇来看,“熙春堂下花无数。红紫映、桃溪路”,词人以简洁明快的笔触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熙春堂作为一个特定的场所,代表了一处雅致的所在。堂下花无数,生动地勾勒出春日里繁花似锦的盛景,那春花密密匝匝,数量之多,无须多加修饰,便自然烘托出一派绚烂光彩的意境。

紧接着的“红紫映、桃溪路”进一步细化了对花色的描摹,红与紫本是鲜明的色彩,相互交织映照,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更增添了一份娇艳与奢华的气质。而“桃溪路”又巧妙地将前面的繁花与后文的自然景观相衔接,为词的意境营造勾勒出一条流畅的线索。沿着桃溪路望去,溪水潺潺,两岸繁花掩映,红、紫两色的花瓣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将春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淋漓尽致。

“蝶往蜂来知几许。翠筠亭外,绿阳堤畔,时听娇莺语”,这几句则进一步延伸了画面,在前面静态的花景之上,增添了动态的元素,让画面瞬间鲜活起来。蝶往蜂来,描绘的是昆虫在花丛中忙碌穿梭的场景,野蜂采蜜,蝴蝶翩跹,它们不知疲倦地往来穿梭于花朵之间,仿佛也沉醉于这春日的芬芳之中。

一个“知几许”不仅突出了蝶与蜂的数量之多,更隐含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趣,给人以无限遐想。而“翠筠亭外”与“绿阳堤畔”则细腻地勾勒出周围环境的优美。翠筠亭外,竹林青翠欲滴,亭子静谧而雅致,为这热闹的春景增添了一抹清幽之感。

绿阳堤畔,柳枝依依,枝条随着春风轻摆,将生机盎然的春意渲染得愈发浓烈。“时听娇莺语”更是点睛之笔,娇莺啼叫,清脆的鸟鸣声不时响起,打破了画面的静谧,却又恰到好处地为这春日的画卷增添了灵动的生气。莺声婉转,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让人陶醉其中。

下阕“绮筵罗列开樽俎”,一个“绮筵罗列”,描绘的是一场盛大的宴席,各种美酒佳肴罗列摆开,呈现出一种奢华的氛围。这样的场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美好,而开樽俎则进一步强化了宴饮的欢庆气氛,人们开怀畅饮,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紧接着的“况总是、神仙侣”,将参与宴饮的宾客形容为“神仙侣”,这既是对宾客们身份地位的一种赞美,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能够与如此高雅、超凡脱俗的朋友们相聚,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缘分,也使得这场宴饮显得愈发珍贵。

“竞举笙歌持玉醑”,这里的“竞举”生动地描绘出了众人争先恐后地举起酒杯,吹奏着笙歌,共同畅饮玉醑的欢乐场景。笙歌袅袅,玉醑飘香,酒杯碰撞间发出的清脆声响,伴随着欢快的歌声,将这场宴饮的喜庆氛围推向了高潮。人们在歌声与美酒中尽情释放着自己的情感,彼此之间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热烈的画面。

最后的“介公眉寿,年年此日,常与花为主”则升华了整首词的主题。“介公眉寿”是古人对他人长寿的美好祝愿,眉寿在古代文学中常常与长寿、福气等美好寓意相联系,表达了对他人美好的祝福。而“年年此日”则体现了一种恒久不变的情感,希望每年的这一天都能如此美好相聚。

最后的“常与花为主”,不仅呼应了上阕中对繁花似锦的描绘,更将这种美好的生活愿景与自然之美紧密联系在一起。希望每年的这一天,都能像今天一样,以花为伴,与自然和谐共生,享受这美好的时光与生活。

整首词通过对春日繁花、自然景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宴饮欢乐场景的生动呈现,营造出了一幅生机盎然、欢乐祥和的画卷。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乐巧妙结合,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无论是对色彩的运用,还是对动态与静态画面的转换,都充分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同时,通过对宾客们的赞美以及美好祝愿的表达,也蕴含了对友情、对生活的珍视,让整首词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情感内涵,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