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的四面都是空地,扩三面都不称之为凶,扩西面独称为不吉利,是什么缘故呢?向西面扩建住房,对地体有什么伤害呢?对宅神有什么伤害呢?向西面扩建不吉利,拆掉西面的住宅就能吉利吗?向西面扩建不吉利,向东面扩建就吉利吗?有不吉祥就必定有吉祥,好比有不吉利就必定有吉利一样。
住宅有各种形体,宅神有吉有凶,行为符合道德就招来福佑,触犯刑律就会引起灾祸。现在说向西面扩建住房称之为不吉祥,向哪个方向扩建才吉祥呢?而且憎恨人们向西面扩建住房的是谁呢?如果是土地憎恨这件事,在东家的西面扩建住房,拆除西家东面的住房,对土地有什么伤害呢?
如果认为是宅神不允许向西扩建,神也如人一样,人们居住房屋总想宽敞一些,宅神为什么要憎恨扩建呢?如果认为是宅神厌烦搅扰,那么向四面扩建住房,应当都不吉祥。各种预测吉凶的人,解释吉凶的征兆,都有一套说法。
推测住宅吉凶的人说修建房屋讲究忌犯凶神,搬迁讲究触犯岁月禁忌,祭祀讲究避开“血忌日”,埋葬死人要讲究选择“刚柔日”,这些都有鬼神凶恶方面的禁忌。人们不忌讳避让,就有病死的灾祸。至于向西扩建住房,有什么灾害而称之为不吉祥呢?不吉祥的灾祸,凭什么带来损害呢?
沁园春(寿陶守)
鹤发鸦髫,欢捧霞觞,酌丹井泉。庆湘山峰顶,飞来古佛,剑池洞里,活底神仙。春雨慳时,千金斗粟,民仰使君为食天。公知否,只活人阴德,合寿千年。
宝猊香喷沈烟。环艳翠明红拥寿筵。最一般奇特,凤雏新贵,斑衣绿绶,光彩相鲜。帝命师臣,钦哉有子,飞诏看看又月边。黄封酒,到明年今日,中使传宣。
就爱看点不一样的。
在宋代寿词的璀璨星空中,这首《沁园春》宛如一颗缀满祥云的灵芝,将祝寿颂圣的程式化套路升华为政德交辉的艺术典范。词人以湘山剑池的灵秀为墨,以活人阴德的嘉行作韵,于丹霞流觞间勾勒出一位父母官“上马定乾坤、下马安黎元”的千秋气象,在香雾氤氲中晕染出“麒麟阁上丹青史”的永恒图景。
一、仙佛降世:湘山剑池的灵贶幻境
开篇“鹤发鸦髫,欢捧霞觞,酌丹井泉”便以老幼同庆的天伦之乐,烘托出陶守德政泽被的祥瑞氛围。鹤发童颜的长者与鸦鬓垂髫的幼童,本是阴阳调和的自然意象,此刻却在“欢捧霞觞”的动作中达成和谐共振。那“丹井泉”三字尤见匠心,既暗合炼丹求长生的道家传统,又化用晋代葛洪在罗浮山汲泉炼丹的典故,为陶守的寿筵平添几分仙风道骨。
“湘山峰顶,飞来古佛;剑池洞里,活底神仙”四句,将地理实景与神话传说熔于一炉。湘山之巅的古佛或许影射飞来峰造像的庄严气象,剑池洞中的活神仙则暗合干将莫邪铸剑的传说。词人妙笔生花,将陶守比作自天竺飞来的觉者、洞中炼气的真仙,既赋予地方官神秘的超凡气质,又在“活底”二字中透出人间烟火的温度,恰似《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政治理想的艺术转译。
二、仓廪实而知礼节:饥馑中的仁政丰碑
当春霖成吝、谷价腾贵的荒年图景乍现,“民仰使君为食天”的慨叹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这个“食天”称谓重若千钧,上承《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古训,下启《孟子》“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的民本思维。陶守于米珠薪桂之际稳物价、恤流民,其德政恰似《书·洪范》中的“八政”之首——食政,将稻粱谋化为安邦策。
“活人阴德”四字更是点睛之笔。《北史·崔彦穆传》有“阴德及人,当有后庆”的古训,词人将传统善报观念与现实政绩熔铸一炉。这种将抽象德行具象化的艺术处理,既避免了谀词的空洞,又在“合寿千年”的祝福中完成了道德与天命的哲学对接,暗合《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宇宙观。
三、香霭龙章:盛世气象的藻绘
下片“宝猊香喷沈烟”转笔寿筵盛况,香篆氤氲中,沈水香的幽韵与艳翠明红的视觉盛宴交相辉映。这种通感描写不仅复原了宋代士大夫雅集的审美意境,更暗含“香草美人”的屈骚传统——宝猊瑞兽吐香,何尝不是在喻示陶守“如芝兰之室”的君子风仪?
“凤雏新贵”句暗用庞统典故,将陶守嗣子比作初露头角的俊才;“斑衣绿绶”则化用老莱子娱亲的孝悌典故,与绿绶高官的荣耀交叠,构建出孝友传家、诗书继世的儒家理想图景。这种家族荣耀与个人功名的双重视角,恰似《中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立体呈现。
四、紫泥飞诏:天命与人事的共振
结尾“帝命师臣”三句,将地方官的政绩升华为国家叙事。《尚书》“师锡朕命”的古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钦哉诏命不再是空洞的皇权符号,而是对陶守“为生民立命”政绩的天意认证。这种将天命与人事、地方与庙堂、当下与永恒熔于一炉的宏大构思,正是宋代士大夫“与朝廷同心”的政治襟怀的艺术投射。
“黄封酒,到明年今日,中使传宣”以御酒传宣的荣耀作结,却在时间的永恒性上做文章。那跨越时空的中使传宣,既是对陶守现世功业的加冕,更是对其“阴骘”精神的永恒铭记,恰似《诗经》“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的历史回响。
在这首寿词的华彩乐章中,湘山剑池的地理符号转化为道德密码,饥馑年景的民生叙事升华为天命哲学,艳翠明红的宴席气象沉淀为家国情怀。词人以政德为核心构建起贯通仙佛、家国、天人的宏大叙事,使寿词超越应酬俗套,成为宋代士大夫精神的审美镜像。当历史的黄尘淹没丹井剑池,这首词中的“活人阴德”却如湘江春水,淘洗出“以民为天”的政德丰碑,在千年之后仍能映照出为政者的初心与使命。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