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朔,清朝古书《金门志》这样记载:"七月朔(初一日)起,各社延僧道设醮,作盂兰会,俗名普渡,以祭无主鬼"。

按照神话小说《西游记》的说法,农历的七月十五是"盂兰会",但是从农历七月初一这一天起,就开始准备一些活动了,而农历的七月初一是"地门开"的日子。那么什么是"地门开"呢?

按照老祖宗留下来的民间说法,"地门",就是地下之门,而在七月初一这一天,阴间的主宰命令看门鬼,并打开地狱之门,这使得一些罪大恶极,受尽地狱之苦的大奸大恶之孤魂野鬼,重现人间的日子。

世间有四大忌讳。一是忌讳在住宅西边扩建住房。在住宅西边扩建住房就叫做不吉利。不吉利必定会有死亡。人们以此互相恐吓,所以世间没有谁敢在住宅西边扩建住房。这种禁忌由来很久远了。

传上说:“鲁哀公打算在住宅西边扩建住房,吏官直言规劝认为这样做会不吉利。哀公脸色一变而发怒,左右的人屡次劝谏他都不听从。他将这件事询问太傅宰质睢说:‘我打算在住宅西边扩建住房,史官认为不吉利,你认为怎样?’

宰质睢说:“天下有三种不吉利的事,在住宅西边扩建住房不在其中。’哀公听了很高兴。一会儿,他又问:‘什么叫三不吉利?’宰质睢回答说:‘不施行礼义,一不吉利;嗜好欲望无止境,二不吉利;不听直言规劝,三不吉利。’鲁哀公默默地深思,感慨地自我反省,于是就不扩建住房了。”

假如史官与宰质睢劝止鲁哀公扩建住房,仅仅是因为怕烦扰多事,那么向西扩建住房吉利不吉利就不可能知道了。假如史官、宰质睢认为在住宅西边扩建住房确实不吉利,那么史官与宰质睢就与今天的寻常人一样了。

沁园春(七月朔寿卢守)

一叶新凉,又是西风,吹转素商。揽玉壶英气,钟为人物,银河精采,融作文章。司巧天公,搀先七夕,分付天孙云锦裳。骑龙凤,自九霄飞至,万丈光芒。

早年奏赋长杨。饱挹尽瀛洲风露香。间石渠天禄,借将班马,荷山锦水,暂作龚黄。药省春风,薇垣夜月,合佩仙花侍玉皇。明年里,饮寿椒何处,宣劝持觞。

这是一首洋溢着赞美与期许的寿词佳作,它以精湛的笔法、磅礴的气势,勾勒出卢守的卓越风采,令读者在品鉴词句间,仿若穿越时空,目睹一位贤能官员的光辉形象。

词之开篇,“一叶新凉,又是西风,吹转素商”,以自然景象起笔,点明时令,营造出清新而略带凉意的氛围,为寿词增添了一份高雅的意境。新凉之叶、西风之起,素商之临,这些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季节更替之美,更暗喻着时光流转中卢守的政绩与品德如四季更迭般鲜明且富有生命力。

“揽玉壶英气,钟为人物,银河精采,融作文章”,此句运用丰富想象与巧妙比喻,将卢守的气质与才华形象地展现出来。其英气如玉壶般高洁,凝结成非凡人物;其文采似银河之璀璨,熔铸成华美文章。这般描绘,使卢守的形象跃然纸上,既具英雄气概,又富文人风流,令人钦佩。

“司巧天公,搀先七夕,分付天孙云锦裳。骑龙凤,自九霄飞至,万丈光芒”,词人以浪漫笔触,将天公、天孙等神话元素融入其中,赋予卢守超凡的出身与不凡的使命。仿佛天公刻意安排,在七夕之前,命天孙织就云锦衣裳,卢守骑龙凤从天而降,光芒万丈。这不仅是对卢守的崇高赞美,更寓意其肩负着上天赋予的重任,带着祥瑞与希望来到人间,为百姓谋福祉,其到来如光芒普照,给世间带来光明与温暖。

下阕“早年奏赋长杨。饱挹尽瀛洲风露香”,追忆卢守早年的才华与学识。其早年所作之赋可与司马相如的《长杨赋》媲美,足见其文才出众。而“饱挹尽瀛洲风露香”,则形象地描绘出卢守饱读诗书,汲取知识精华,其学识如同从瀛洲那充满灵气与芬芳的地方汲取而来,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与香气,使其在学问上达到极高境界,为日后的仕途奠定了坚实基础。

“间石渠天禄,借将班马,荷山锦水,暂作龚黄”,此句通过类比历史人物,进一步凸显卢守的才能与政绩。他如同石渠阁、天禄阁中博学多才的班固、司马迁一般,学富五车,在文化学术领域有着卓越贡献;又似龚遂、黄霸那样,在地方治理上政绩斐然,将荷山、锦水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这既是对卢守过往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其治理才能的高度赞扬,表明他在不同领域都能大展身手,造福一方。

“药省春风,薇垣夜月,合佩仙花侍玉皇”,描绘了卢守在不同职位上的风采与未来前景。在药省任职时,如沐春风,带来生机与温暖;于薇垣任职之际,恰似夜月之皎洁,为百姓带来光明与希望。其品德与才能,理应佩戴仙花,侍奉玉皇大帝,这不仅是对卢守的极高赞誉,更预示着他未来必有光明前景,能够在更高的职位上施展才华,为国家效力,成为上天的近臣,享受无上荣光。

“明年里,饮寿椒何处,宣劝持觞”,以设问句结尾,既是对卢守未来寿辰场景的想象,又饱含着词人对他的美好祝愿。明年此时,又将在何处饮寿椒酒,接受他人的祝福与劝酒呢?这一问,充满了对卢守仕途高升、福泽深厚的期许,暗示其未来将继续在不同的重要职位上发光发热,不断书写辉煌篇章,而每一次的寿辰都将是他荣耀的见证。

整首词作,构思精巧,意境雄浑,用典丰富且贴切,通过对卢守形象、才华、政绩等多方面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一位贤能官员的典范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卢守深深的敬仰与美好的祝愿,读来令人振奋,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时代,目睹贤臣良吏为国家和百姓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激励着后世之人追求卓越、心怀天下,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懈努力。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