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易否,逆天难不?世人皆不知,时人皆不允。

治理有漏洞的堤坝,要全部堵塞堤坝的漏洞,这样水的泄漏就会停止。

漏洞不全部堵塞,水有泄漏的地方,泄漏那么水就会造成灾害。论述死人无知不彻底,那么厚葬的奢侈礼节就不会杜绝,不杜绝就会让人倾家荡产。财物消耗干净,老百姓会贫困到极点,这是使国家走向危亡的道路。

苏秦为了燕国,让齐国的老百姓把坟墓造得又高又大,在坟墓中多藏财物,苏秦亲自执绋送葬以劝导齐人厚葬。齐国财物耗尽百姓贫穷,国库空虚将士无力,燕军突然打来,齐国没有什么可以自卫,国都被攻破城市被占领,君王逃走百姓散尽。现在不阐明死人无知,让老百姓耗尽自己的财物,这和苏秦的奸计是同一种祸害。

墨家的主张同他的观点自相矛盾,墨家主张薄葬而又崇尚鬼,崇尚鬼举例证明,就以杜伯为例。杜伯是死人,如果认为杜伯是鬼,那么死人确实有知。如果死人有知而薄葬他,这是激怒死人。人的心情是想厚葬而讨厌薄葬,由于薄葬而受到死人的责罚,即使崇尚鬼,那又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认为鬼不是死人变的,那么相信杜伯死后变鬼就不对了;如果认为鬼是死人变的,那么对他薄葬也就不对了。基本观点和具体主张互相违背,前后矛盾,所以认为墨家的观点是错的。是与非没有阐明,所以都行不通。既然如此,世俗之人,可以全面详细鉴别。详细鉴别如上文所分析的,就可以一律实行薄葬了。

水龙吟(癸丑五月致政生日在京作)

芰荷香雨初收,竹风槐日凉清晓。年年祝寿,今年不比,常年时候。教子收功,五云金殿,初承亲诏。早胪传三日,寿称千岁,多应是、如公少。

遥想寿椿堂上,饮霞觞、捧孙微笑。已见儿荣,更看孙贵,茅分蒲召。上第归来,采衣挂绿,兰阶生耀。九霄中、一点光明,寿星高照。

癸丑年五月,词人在京城为自己庆贺生日,此时他已致政(退休),但依然心系家国与家族荣耀。词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寿诞场景的温馨刻画,还融入了对家族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出一位致仕官员在生日之际的复杂心境与高远志向。

开篇“芰荷香雨初收,竹风槐日凉清晓”,词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京城初夏清晨的画卷。雨后芰荷散发清香,竹林摇曳生风,槐树洒下清凉绿荫。这清新、幽静、凉爽的意境,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如实描绘,更蕴含着词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在这样的美好晨曦中庆贺生日,别有一番韵味。

“年年祝寿,今年不比,常年时候”,词人点明生日主题,并突出今年寿诞的特殊性。往年祝寿或许只是例行庆祝,而今年因致政归乡,心境与往昔大不相同,既有对过去仕途的感慨,又有对当下闲适生活的满足,还掺杂着对未来的期许,所以庆祝方式与心境都与常年有别。

“教子收功,五云金殿,初承亲诏。早胪传三日,寿称千岁,多应是、如公少”,这几句是词人对儿子取得功名、受到朝廷表彰的欣慰与自豪表达。词人教子有方,儿子在金殿受诏,荣耀非凡。胪传三日、寿称千岁等夸张描写,凸显了儿子功成名就所带来的家族荣耀,也暗示词人因儿子的成就而倍感骄傲,认为像他这样既能教子成功又得朝廷重用的寿星实属罕见,字里行间洋溢着幸福与自豪。

“遥想寿椿堂上,饮霞觞、捧孙微笑。已见儿荣,更看孙贵,茅分蒲召”,下片词人思绪飘向家中寿堂,想象寿堂上自己饮着美酒,儿孙绕膝、笑容满面的温馨场景。他看到儿子已获荣耀,又盼孙子未来显贵,家族兴旺。“茅分蒲召”用典,表明词人期望子孙能像古代贤臣一样受到朝廷重用,肩负重任,光宗耀祖,家族世代荣耀。

“上第归来,采衣挂绿,兰阶生耀。九霄中、一点光明,寿星高照”,进一步描绘子孙科举高中、身着官服归家,光彩照人的画面。兰阶生耀既是对子孙荣耀归家的实景描写,也象征家族因子孙的成就而熠熠生辉。最后以“九霄中、一点光明,寿星高照”作结,将视角从人间拉向浩瀚天空,寓意词人福泽深厚,如同天上的寿星被光明照耀,长寿安康,同时也暗示家族在子孙的努力下会如星光般璀璨,福运绵长。

词的上片前半部分对自然景色与寿诞场景的描写是实写,真实再现了词人庆生时的所见所感;下片对寿堂场景、子孙未来的想象则是虚写。虚实相生,使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多元,既展现了当下的实景,又拓展了想象空间,让读者对词人的心愿与期盼有更深刻的体会。

“茅分蒲召”“采衣挂绿”等典故的运用,不仅使词句更加典雅凝练,还增添了文化内涵,巧妙地传达出词人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让词在表意上更加含蓄蕴藉,富有韵味。

全词情感真挚饱满,无论是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对寿诞的欣喜,还是对子孙的期望、对家族荣耀的追求,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词人将个人情感与家族情感紧密结合,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一位致仕官员在生日之际对家庭、对家族未来的深切关怀与美好憧憬。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词人的个人情感世界,更从侧面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的家庭观念与价值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科举功名是家族荣耀的重要象征,词人对子孙科举及第、入朝为官的期盼,体现了传统文人对家族兴盛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词中对寿诞场景的描写,也为我们了解南宋时期的寿诞文化提供了生动素材,具有一定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价值。

总之,《水龙吟(癸丑五月致政生日在京作)》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精妙的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南宋文人致仕归家后的生日画卷,展现了其对家庭、对家族未来的殷切期望,是一首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佳作。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