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天上明月,独照无人归途。送就送吧,还指条明路,后世人复哀世人矣。

不肯阐明死人无知,因为害怕人们会背弃他们的父母,却偏偏阐明人死后应该埋葬在黄泉,难道不怕人们遗弃他们的祖先吗?父母亲关押在牢里,罪行尚有怀疑没有定案,孝子四出奔走以挽救父母的灾难。如果罪已确定依法判处,再也找不到什么门路救亲人了,即使是曾子、子骞这样的孝子,也只能坐着哭泣而已。

为什么呢?因为考虑到再去活动也无济于事,只不过是白费精力而已。如今死去的父母亲的魂魄确实什么也不知道,这和被关押的父母亲已定罪而无可救援有什么不同呢?不肯阐明死人无知,担心人们背弃他们的祖先,偏偏阐明罪行确定无法挽救,就不害怕人们轻视他们的父母吗?

圣人制定礼义,有益于教化,即使是小的礼节也不取消;对政治没有好处,即使是再大的礼节也不赞同。现在厚葬死人,对报答死者的恩义有什么好处呢?背弃死者,不搞厚葬,对报答亲人的恩义有什么损害呢?

孔子又说,虽然殉葬的器物做得不精致,但表示了人们认为人死后还很神明的心意。俑就是偶人,形状像活人一样,所以鲁国用偶人殉葬,孔子为此而叹息。他从中看出将会用人殉葬的苗头,因此叹息哀痛用偶人殉葬。

如果孔子认为对待死人应当像对待活人那样为他备办器物,并不是表示死人真像活人一样,用意全在于宣扬他的礼教,用偶人殉葬,担心以后会用活人殉葬,用明器殉葬,难道就不怕后人用精致的器物殉葬吗?杜绝了用活人殉葬的根源,而不堵塞浪费财物的渠道,重视人而不爱惜财物,爱惜人而不担忧国家,儒家议论的错误就在于此。

沁园春(送权倅许张干)

万里清风,吹送锦帆,入南浦云。看拂天旌旆,攀留不住,迷津舸舰,歌舞相迎。二许家声,三洪地望,今代风流第一人。蜚英早,合词林视草,书阁翻芸。

飞刍远饷三军。特借作红莲入幕宾。把西山暮雨,暂时收卷,荷山明月,小试平分。苏醒枯鱼,剔除深蠹,个是间有脚春。难淹久,看诏催入侍,香案麒麟。

这首词开篇即气势不凡,“万里清风,吹送锦帆,入南浦云”,以如椽之笔,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送别图景。清风万里,似在为友人之行鼓劲助力,锦帆高张,直入云霄,驶向那南浦之畔。这不仅是对友人行程的客观描述,更是对其高洁品性与不凡气度的隐喻。如此开篇,既点明了送别之事,又为全词奠定了豪迈雄浑的基调,使读者顿感一股清逸之气扑面而来,仿佛友人之行亦如这清风锦帆,顺遂而洒脱。

继而词人将目光聚焦于送别现场,“看拂天旌旆,攀留不住,迷津舸舰,歌舞相迎”。旌旗蔽日,随风猎猎作响,直拂云天,其气势之盛,令人瞩目。然这威武之仪仗,却也难挡众人攀挽之手,足见张干深受爱戴,离别之际,众人依依难舍,怎奈行程有期,攀留终是徒劳。

再看那迷津之上,舸舰林立,载着无数送别之人,他们以歌舞助兴,既是对离别的慰藉,亦是为张干践行。这几句,通过旌旆、攀留、舸舰、歌舞等具体意象,将送别场景之宏大、情感之浓烈,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离别之际那复杂而真挚的情感交织。

“二许家声,三洪地望,今代风流第一人”,至此,词人笔锋一转,由外在的送别场景,深入到对张干内在品质与地位的赞美。二许家声,彰显其家族之显赫与优良传统;三洪地望,更添其出身之尊贵与不凡。

而“今代风流第一人”之评价,则是词人对张干的高度概括与由衷赞美。在他眼中,张干不仅承袭了家族的荣耀,更在当世独领风骚,无论是学识、才干,还是品德、风度,皆为众人之楷模,堪称当代之翘楚。此句之赞美,绝非空泛之辞,而是建立在对张干全面而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饱含着词人对友人的敬佩与欣赏之情。

“蜚英早,合词林视草,书阁翻芸”,进一步回溯张干早年的经历与才学。其早年即声名远播,才华横溢,本应在词林之中,为皇家起草诏令,于书阁之内,研读典籍,一展其学问与抱负。这几句,既是对张干早年才华的肯定,亦隐含着对其仕途经历的感慨。

以之才,本当在翰林词阁中大展身手,然命运弄人,如今却身处幕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然而,词人并未因此而沮丧,反而在下文中,以更加积极乐观的笔调,描绘权倅在幕府中的作为与风采。

“飞刍远饷三军。特借作红莲入幕宾”,张干在幕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为三军筹措粮草,保障军需,其才能不仅局限于文墨之道,更在军事后勤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智慧与能力。

而“红莲入幕宾”之喻,则更添其身份之高雅与尊贵。红莲幕府,自古便是文人雅士汇聚之地,置身其中,成为幕宾,不仅彰显其才学之精深,亦体现其在官场中的超然地位与独特魅力。此句之妙,在于将张干的文韬武略巧妙融合,使其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把西山暮雨,暂时收卷,荷山明月,小试平分”,在幕府之中,张干亦展现出非凡的治理才能。他如卷起西山暮雨般,迅速而有效地解决地方事务,使百姓得以安宁;又似平分荷山明月般,以公正之心,处理各种矛盾与问题,使社会秩序井然。

这几句,运用自然景象为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张干的政绩与风采。其治理有方,如雨过天晴,明月照耀,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希望与光明。同时,“暂时”“小试”等词,也暗示了权倅的才华远不止于此,这只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小小驿站,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他去开拓。

“苏醒枯鱼,剔除深蠹,个是间有脚春”,词人以“苏醒枯鱼”喻张干之政绩,形象地表现出他能够救助百姓于水火之中,使那些陷入困境的百姓重获生机,如同枯鱼重得水而复生。而“剔除深蠹”则更见其治理之坚决与果断,他深入挖掘地方弊政之根源,毫不留情地加以清除,使社会肌体得以净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因此,张干之于当地百姓,犹如春天之于大地,带来了温暖与希望,他是那“有脚春”,所到之处,皆能化育万物,使百姓生活得以改善,社会得以繁荣。此句之赞美,已不仅仅是对其个人才能的肯定,更是对其造福百姓、泽被一方的崇高赞誉,体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切敬仰与爱戴之情。

“难淹久,看诏催入侍,香案麒麟”,词人坚信,张干之才华与作为,绝不会久居于幕府之中。不久之后,必有诏令催促他入朝为官,侍奉君王。那时,他将置身于朝廷中枢,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与治理,其才能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其人生也将迈向更高的巅峰。

而“香案麒麟”之喻,更见词人对其未来前途的美好期许。麒麟,乃祥瑞之兽,象征着尊贵与荣耀,张干入朝之后,必能如麒麟般,成为朝廷之重臣,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更大的力量,其名字也将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此句,以展望未来之笔,为全词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亦体现了词人对其才华与品德的高度认可与坚定信心。

整首词,气势磅礴,情感真挚,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对张干经历与才能的回顾以及对其未来前途的展望,全方位地展现了权倅的卓越风采与高尚品格,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美好期许。词中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比喻,使抽象的情感与品质得以形象化,增强了词的感染力与艺术魅力,堪称送别词中的佳作。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