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人死无知,那么臣、子就会违背君、父。所以说:“丧祭的礼节荒废,就使臣、子的恩情淡薄。臣、子的恩情淡薄,那就会背弃死人忘记祖先。背弃死人忘记祖先,犯不孝之罪的人就会多起来。”圣人怕开不孝之罪的源头,所以有意不阐明死人无知的真实情况。
活人与死人的道理互不相关,对活着的人奉养优厚,好的风俗自然会形成,即使对死去的人事奉淡薄些,对于风俗教化有什么损害呢?假如死人是有知的,违背他的心愿就不对;假如死人什么也不知道,违背他又有什么损害呢?阐明死人无知,不一定有违背死人的祸害;不阐明死人无知,事实上已经存在着损害活人的浪费现象。
孝子伺侍父母的病,父母还没有死的时候,求人算卦请医生治疗,希望灾祸消除、医药有效。父母死了之后,即使有精明如巫咸,高明如扁鹊那样的人,最终也不再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呢?他们知道人死气绝,算卦医药终归没有什么益处。
医治死人没有益处,厚葬和给死人治病有什么差别呢?背弃死人恐怕有损教化,不去卜问不请医生,难道就不损伤道义吗?父母活着的时候,安坐在高堂之上;父母死了,埋葬在黄泉之下。
黄泉之下,不是人居住的地方,然而埋葬他们在黄泉之下而没有疑虑,是由于死人断气以后不再同活人相处,不可能同住在一起的缘故。如果对待死人应当也像对待活人一样,恐怕活着的亲人背弃他,就应当把死者葬在家中,跟活人居住在一起。
满江红(送郡守美任)
万里西风,吹送到、五云鸾纸。紧催促、文章太守,入朝花底。清节高横秋一片,仁风散作春千里。漾恩波、溶泳锦江中,深如水。
难卧辙,留行李。但侧听,星辰履。看麒麟案侧,即催荣侍。红药香中翻诏草,紫薇影畔裁诗绮。更宸旒、已自覆公名,金瓯里。
词的开篇,便以壮阔的意境吸引了读者的目光。万里西风,苍茫而雄浑,它裹挟着一封来自朝廷的书信,跨越千山万水,送至太守手中。这封信,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命运的召唤,预示着太守即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奔赴京城,踏上更高的政治舞台。
一个“紧”字,凸显了朝廷对太守的急切期待,仿佛在催促他快马加鞭,早日入朝,为国家施展才华。这种开篇手法,气势恢宏,为全词奠定了激昂的基调,使读者顿感太守的重要性与朝廷对其的高度重视。
“清节高横秋一片,仁风散作春千里。”这两句,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太守的高尚品格与卓越政绩。他的清廉气节,如同秋日晴空般澄澈高远,横亘天际,令人仰慕。这种高洁的品性,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的操守上,更体现在他对百姓的关爱与治理的智慧中。
他的仁爱之风,似春日和风,吹遍千里之地,所到之处,百姓皆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他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致力于改善民生,使一方百姓安居乐业。这种清正廉洁、仁爱天下的官员形象,在古代社会中尤为珍贵,也寄托了百姓对理想官员的殷切期望。
“漾恩波、溶泳锦江中,深如水。”太守的恩泽,如同锦江之水,源远流长,深沉而悠远。锦江,作为成都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记忆。在这里,它不仅是地理的标识,更是太守恩泽的见证者。他为百姓谋福祉,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推行教育,诸多善政如水波般在锦江中荡漾开来,惠及两岸百姓。百姓们感恩戴德,将他的恩情铭记于心,这种深厚的鱼水情谊,成为地方治理的典范,也为后世官员树立了榜样。
“难卧辙,留行李。”太守即将离任,百姓们虽难以用卧辙的方式挽留他的行装,但内心却充满了不舍与眷恋。在古代,卧辙是百姓表达对官员离任不舍的一种传统方式,他们躺在马车经过的路上,试图以这种方式留住深受爱戴的官员。然而,此次太守奉诏入朝,百姓们虽有万般不舍,却也深知这是他施展抱负、为国家效力的良机,故而只能将这份情感深埋心底。
“但侧听,星辰履。”百姓们只能侧耳倾听,期待着太守在朝廷中步步高升,踏上那接近星辰的官阶,为国家建功立业,同时也为地方带来更多的荣耀与福祉。这种离别之情,既有对太守离去的惋惜,又有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情感复杂而真挚。
“看麒麟案侧,即催荣侍。”词中对太守未来的展望,充满了信心与期待。麒麟案,作为朝廷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荣耀与权力。太守入朝后,定会凭借其卓越的才华与高尚的品德,受到重用,荣耀侍奉君王。在那飘散着红药花香的御苑之中,他将起草诏书,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于紫薇花影陪伴之下,他将吟咏华美的诗章,展现其文学才华。这种对未来荣耀的描绘,不仅是对太守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褒奖。
“更宸旒、已自覆公名,金瓯里。”君王的心中早已铭记他的名字,他将在朝廷中大放异彩,前途不可限量。宸旒,作为君王的象征,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与荣耀。金瓯,象征着国家的完整与珍贵。太守的名字被君王铭记,意味着他已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这种荣耀加身的描绘,不仅是对太守个人的赞美,更是对朝廷广纳贤才、任人唯贤的颂扬。
本词以其雄浑的气势、细腻的情感与华美的辞藻,生动地展现了太守的高尚品格、卓越政绩以及百姓对他的深情厚谊。词中既有对离别的不舍,又有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情感丰富而真挚。
姚勉通过这首词,不仅为太守送行,更为后世留下了一幅古代理想官员的生动画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它提醒着每一位为官者,要以清正廉洁、仁爱百姓为己任,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百姓的幸福安康为目标,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