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勉虽状元及第,但却仕途蹇塞,始终未能仕至高官。在宋代,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始终是困扰士子求学和赶考的重要因素之一,“科举之为士病也,岂不甚哉?盖不惟工文患得之累其心也。文可以得矣,而贫无资者,常厄于就试之费。礼部、国子监,学在京师,四方之士有不远数千里试焉。
近且俭者,旅费不下三万。不能俭者,不论远者,或倍,或再倍也。士十七八无常产,居家养亲,不给旦夕”同。姚勉在《丰城邹君墓志铭》中对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有所提示:“始某未第时,家徒四壁立,读书声与腹雷并作,过之者弗睨也,孰有以子妻之者”,“姚虽儒,贫也。屋数间且破,瓦不覆椽,日与天日相见,风旁雨上,何以处君女。
姚勉未及第前,经济状况上的困境使得他日常生活都无法维持,在科举路上亦会受经济所困。宋代科举考试以发解试、省试、殿试三级依次行。姚勉从辛卯年就开始了漫长的科考生涯,“后此六年,在辛卯岁。予叨荐名,折翼而坠”,此时姚勉才十五岁。
姚勉此次参加的科目应为地方“童子科”,但没有成功。《梦山罕王岭碑记》中还有关于姚勉参加漕试的记载:“勉因试漕司不利,夜宿王祠”,姚勉能取得漕试资格,应是得自于其恩师蔡杭的推荐。另外,《丰城邹君墓志铭》载:“明年丙午,某试乡举不中选,丁未游太学,复不遇”。
即姚勉在一二四六年的乡试与一二四七年的太学中均未取解成功。就在姚勉对科举无望时,终于发解成功,姚勉有文章言及此事,说一位相士对他说:“子今虽不亏,然亦亏举首矣。今年《春秋》作解头,吾已属之他人,子当诗赋荐”。
后来姚勉果然以词赋第二发解成功。宋代地方解额不均,朝廷制定的固定解额制度延缓了经济落后地区士子的及第,因此科举及第后,姚勉深感自己所在地取解困难,于是“愿从第二人恩例,止受文林郎,而以承事郎至儒林四资,易增本州四名文解”。
沁园春(寿同年陈探花)
忆昔东坡,秀夺眉山,生丙子年。盖内离子坎,四方中气,宜当此岁,间出英贤。河岳重灵,星辰再孕,来自赤城中洞天。新秋霁,萃一襟爽气,风露澄鲜。
玉阶同听胪传。伴宝骊如龙丝袅鞭。正椿庭未老,同跻荣路,萼楼争耀,相照魁躔。即似坡公,金莲夜对,身作玉堂云雾仙。怜同岁,但乞如梦得,分买山钱。
词人以苏东坡为例,回忆其当年的风采,将其比作秀美的眉山,生于丙子年,暗示其非凡命运。苏东坡是眉山的骄傲,才华横溢,而陈探花与东坡同生丙子年,暗示其同样具有非凡的才华与命运。这种开篇手法不仅提升了词的格调,也巧妙地将陈探花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相提并论,为全词奠定了赞美的基调。
“盖丙离子坎,四方中气,宜当此岁,间出英贤”,通过五行八卦的理论,说明在丙子年出生的人,因得天时地利之气,故能成为杰出的英贤。这里的“丙离子坎”是古代命理学中的术语,暗示陈探花的出生年份具有特殊的天时地利之气,使其成为英贤。这种说法在古代常被用来解释杰出人物的诞生,增添了词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也体现了词人对陈探花的极高评价。
“河岳重灵,星辰再孕,来自赤城中洞天”,以自然山水和星辰的灵秀,比喻陈探花的才华与气质,仿佛他来自神仙洞府,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赤城中洞天是道教中的仙境,暗示陈探花的才华如同仙人一般,超凡脱俗。这种意象的运用,不仅展现了陈探花的高贵气质,也体现了词人对其才华的由衷赞美。
“新秋霁,萃一襟爽气,风露澄鲜”,描绘了新秋时节的清新景象,烘托出陈探花的高洁品格和潇洒风姿。新秋的清爽之气,象征着陈探花的清新脱俗和高雅气质。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为词增添了美感,也巧妙地烘托了人物形象,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陈探花的非凡气质。
“玉阶同听胪传。伴宝骊如龙丝袅鞭”,回忆了他们一同在朝廷聆听喜讯的荣耀时刻,展现了他们的荣耀之路和彼此间的深厚情谊。胪传是指科举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上宣布登第进士的名次,这里描绘了他们一同在朝廷上聆听喜讯的荣耀场景。这种场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他们的荣耀,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荣耀的时刻,感受到他们的喜悦与自豪。
“正椿庭未老,同跻荣路,萼楼争耀,相照魁躔”,描绘了陈探花家族因他而光彩照人,如同苏轼般才华出众,犹如玉堂仙人。椿庭指父亲,这里暗示陈探花的父亲还健在,他们一同走上荣耀之路,家族因他而荣耀。这种家族荣耀的描写,不仅体现了陈探花的个人成就,也展现了他与家族的紧密联系,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家族的荣耀与幸福。
“即似坡公,金莲夜对,身作玉堂云雾仙”,将陈探花比作苏东坡,想象他在朝廷中如金莲般闪耀,身在玉堂之中,如同云雾中的仙人,尽显其高雅与超脱。金莲夜对是指苏东坡在翰林院任职时,与同僚在夜间对谈,这里暗示陈探花在朝廷中的荣耀与超凡脱俗。这种比喻的运用,不仅突出了陈探花的才华与地位,也体现了词人对他的无限敬仰与赞美。
“怜同岁,但乞如梦得,分买山钱”,最后,词人以白居易的典故,祝愿陈探花能如梦得般,拥有如诗如画的生活,可以自由地选择隐逸或仕途,甚至购买山林,享受宁静的生活,展现了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梦得是白居易的字,这里用梦得的典故,表达了对陈探花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为全词增添了一份温馨与美好。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