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二十三年冬,临安城大雪。
太学东斋内,炭盆将熄,陆文远裹着半旧的青毡袍,就着残烛誊写策论。纸角墨渍未干,窗外忽有枯枝断裂声——原是斋仆来传话:“陆补生,姚大人府上有书信至。”
竹筒内一纸冷香,正是姚勉手迹:“闻弟课业勤苦,然太学非独经义之场,更须养浩然气。今腊梅初绽,可赴孤山一晤。”
陆文远抚过信末“雪坡”朱印,忆起三年前离乡时,姚兄于鄱阳湖畔折柳相赠:“莫学蒲草逐流水,当效寒梅立雪崖。”彼时自己尚不解其意,如今方知这太学之中,门阀子弟争名、权宦暗结朋党,竟比经书更晦涩难测。
孤山放鹤亭内,姚勉披鹤氅立于断桥残雪间,手中竟握着一枝带冰凌的绿萼梅。
“文远可知,此梅种出自大内禁苑?”他忽将梅枝掷入亭畔冰溪,“昔年徽庙皇帝命人育此异种,本欲喻大宋江山长春,岂料靖康年间,梅随二圣北狩,唯余此枝落于民间。”
陆文远见那梅枝在冰面打着旋儿,脱口道:“此乃官家旧物,兄长岂可……”
“梅本天地灵物,何分汴梁临安?”姚勉大笑,“正如君子气节,不在出身寒微。今岁春闱主考汪应辰,最恶骈俪虚文。弟之策论若敢直谏屯田弊政,胜却百篇雕花文字。”
暮鼓声中,陆文远怀揣半截冰梅归斋,却见案头《周礼注疏》间夹着同斋徐子昂的便笺:“戌时三刻,丰乐楼芍药阁。”
丰乐楼飞檐挂着十二连珠琉璃灯,映得徐子昂锦袍上的蹙金孔雀翎愈显奢丽。
“文远兄可知,汪大人与秦丞相虽同出玉山学派,实为政敌?”徐子昂指尖轻叩鎏金酒盏,“今科策题必涉边事,家父已得枢密院消息,金主完颜亮正密造战船……”
忽有琵琶声裂,歌伎袖中寒光乍现!陆文远本能抓起砚台格挡,毒镖“夺”地钉入屏风。徐子昂脸色煞白:“他们竟追到临安……”话音未落,窗外黑影已遁入运河。
三日后,徐府送来纹银百两、湖笔十匣,笺上八字:“河间徐氏,静候佳音。”
贡院龙门开启那日,大雪初霁。
陆文远展卷见策题“论江淮屯田疏”,眼前忽现鄱阳湖畔龟裂的圩田——去岁归乡,见厢军强征民夫修营田所,稻田尽改桑麻,老农跪泣道:“丝绢充税,吾等食土乎?”
笔锋蘸满松烟墨,他写下:“今屯田之弊,不在天时,而在胥吏借营田之名,行兼并之实……”恍惚间,姚勉掷梅之语如在耳畔。
放榜日,太学门前人潮涌动。陆文远遥望黄榜,却见一队皇城司亲从官疾驰而来,朱漆牒文高扬:“贡士徐子昂通敌案发,同榜者皆待勘验!”
半年后,大理寺诏狱。
陆文远裹着单衣蜷缩草席,狱窗外飘进几片雪花。那夜徐府刺客原是金国细作,春闱策论中暗藏密语,而他文中痛陈屯田之弊,竟与秦桧门生贪墨案多有印证。
铁锁哗啦作响,狱卒捧来绯袍、鱼袋:“陆大人,官家亲点您为监察御史,即刻赴兰台述职。”
宫道积雪未消,姚勉候在丽正门前,掌中托着一方冰匣:“当年孤山梅枝,今已生根抽芽。且看这御街三百丈,可能容得下寒梅清气?”
陆文远望向重檐之上的“兰台”金匾,忽觉怀中御史印信重若千钧。远处,集英殿的早朝钟声,正穿透临安城的薄雾寒霜。
这故事看着不简单啊。
沁园春(送友人补太学)
一部周官,学问渊源,山斋得来。最雄姿直气,不涂脂粉,仙风道骨,不涴尘埃。万里青云,相期阔步,底事向天门折翼回。君知否,这白衣御史,卿相胚胎。
时人休用惊猜。机会到功名节节催。看蒲质易凋,何如松茂,菊花已老,须是梅开。万事何难,时来得做,且信天工次第排。从今去,愿径游璧水,直上兰台。
词的开篇,姚勉便对友人的学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友人对《周官》这部经典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其学问有着深厚的渊源,是在山间的书斋里,经过多年的勤学苦读得来的。这不仅是对友人学术能力的肯定,更是一种由衷的赞美,体现了友人在学术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和扎实功底。
“最雄姿直气,不涂脂粉,仙风道骨,不涴尘埃。”这几句词,生动地描绘了友人的形象与气质。友人有着雄伟的姿态和正直的气概,不沾染世俗的脂粉气,超凡脱俗,如同仙风道骨一般,不沾染一丝尘埃。这样的描写,展现了友人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高洁傲岸的人格魅力,也表达了词人对友人高尚品质的钦佩之情。
“万里青云,相期阔步,底事向天门折翼回。”此处,词人以“青云”喻指友人原本远大的前程,他们曾相互期待着友人能在仕途上大步向前,施展抱负。然而,“底事向天门折翼回”则透露出友人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遭遇了挫折,如同雄鹰在天门折翼而回,表达了词人对友人遭遇的惋惜与同情。
“君知否,这白衣御史,卿相胚胎。”尽管友人遭遇了挫折,但词人并未放弃对他的鼓励与肯定。在他看来,友人虽暂未入仕,却有着成为御史、卿相的潜质,未来可期。这不仅是对友人才华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让友人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信心,不气馁。
“时人休用惊猜。机会到功名节节催。”下片开篇,词人劝慰友人不要在意他人的惊猜,当机会来临,功名会一步步到来。这是一种对友人的安慰,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让友人明白,只要时机成熟,功名自然会随之而来,无需过度担忧。
“看蒲质易凋,何如松茂,菊花已老,须是梅开。”词人以蒲草易凋、菊花易老,反衬松柏之茂盛、梅花之傲然。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对友人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寓意着友人有着松柏和梅花般的坚韧与高洁,能够在困境中坚守,等待时机,绽放光彩。
“万事何难,时来得做,且信天工次第排。”万事都有其难处,但只要时机成熟,自然能够做成,一切自有安排。这是词人对友人的宽慰与鼓励,让他放宽心态,积极面对,相信一切自有公道,只要坚持下去,终究会有成功的一天。
“从今去,愿径游璧水,直上兰台。”最后,词人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顺利进入太学,进而踏上仕途,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不仅是对友人个人前途的期许,也是对整个社会人才辈出的一种美好愿景。
全词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又有对其才华与品质的赞美,更有对未来的鼓励与期许,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词人将对友人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这首送别词不仅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也富有哲理和激励意义。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