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寒沉默。
无言以对。
他总不能说,“不不不,朕也会害你”吧?
这种话他怎么说得出来......
“还是不要轻易相信别人才好。”
纪寒只能这么回应。
陆雪儿闻言却悄悄瞥了纪寒一眼,短暂的沉寂后,她略显扭捏地小声说道:“陛下不是别人。”
好好好。
你以为这么说我就会感动了吗?
确实有点感动到了。
纪寒叹了口气:“那如果我不是皇帝呢?”看着陆雪儿逐渐迷茫的眼神,他解释道,“我的意思是如果皇帝不是我呢?”
陆雪儿怔了怔,她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陆雪儿愣愣地盯着纪寒,眼中的迷茫似乎逐渐被一种莫名的情感所取代。
她低垂的眼睫微微颤抖,似乎在思索着纪寒这番话所隐含的深意。
几乎是下意识地,她张了张口,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如果……如果皇帝不是你?”
她轻声重复着纪寒的话,声音好似被细雨浸湿的纸张,轻柔脆弱。
纪寒见她这样,眉头微微皱了起来,眼神带着些许无奈。
“我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身份只是随时可能被丢弃的外壳。”
他顿了顿,视线悄然转向窗外,苍空被乌云覆盖,鹅毛般的大雪飘然落下,“你若看清这一点,或许会更好。”
陆雪儿默然,她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此刻的心情。
她从未将纪寒与“皇帝”二字割开来看过。
他是她的陛下,这二字不仅是权力象征,也是她一生忠诚所依托的存在。
然而现在,他竟然提起了,如果皇帝不是他这种话,让她的心底荡起阵阵涟漪,久久无法平息。
纪寒察觉到她的沉默,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笑:“你若不想回答,便不必答。其实你并非一定要为我做些什么,朕只是希望你能明白,我们之间的关系,远不止身份所带来的枷锁。”
陆雪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她沉默了片刻,轻声问道。
“那,陛下心中所想的究竟是什么?是想让我......”
她顿了顿,抬头望向纪寒,眼神渐渐变得深邃,“离开你吗?”
纪寒闻言,心底一震,随即不自觉地笑了出来,笑声带着几分惆怅,却又夹杂着一丝无奈:“你知道的,朕从未希望过你离开。”
他声音柔柔地说道。
“只是朕不想你背负太多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陆雪儿心中一动,她低下头,忍不住低语:“但陛下明明知道......我愿意……”
纪寒看着她的模样,突然感觉一股无力感袭来。
他分明清楚,陆雪儿心中的压力大多来源于他,而他所处的泥潭只会越陷越深,直到将他彻底吞噬......或许还会连累陆雪儿一起。
可他偏偏......说不出让她离开的话。
他深吸了口气,轻轻握住陆雪儿的手,低声说道。
“雪儿,同你的期望一般无二,朕一样也希望雪儿能够天天开心。”
身前的少年哪怕已经身疲力竭,却依旧强打着精神安慰她,陆雪儿心底一阵酸涩。
她又想起了那一刻,他最后看向她的目光,想起了他与朝臣据理力争时的模样,也想起了每一个凄冷难眠的夜晚,月光下久久不语的沉默身影。
“陛下......”
她轻声呢喃,眼中蓄满了前世来不及说完的话。
“所以,”
纪寒看着她,眼中闪过一抹犹豫,却还是说出来,“若真是有那么一天......朕不在了,你也要好好活着,就当是替朕好好看看,这天下终会变成怎样一副模样。”
陆雪儿从来都不是一个软弱之人,可偏偏在纪寒的面前却总控制不住眼眶的热意。
没有纪寒的天下,于她而言与一潭死水又有何意?
“不会的。”
陆雪儿摇了摇头,一想到那幅画面她便心痛得无法呼吸,“奴婢不会让那样的事发生。”
“陛下,一定会平安喜乐。”
一场大雪过后,转眼又是几天。
和纪寒最初所预想的并无差别,宋青舒嘴上说着要瞒下匈奴退兵的密报,事实上却在第二天的早朝上便提及了此事,倘若不出意外的话,大军很快便会班师回京。
那之后,纪寒接连几天都没见着宋青舒。
她不仅没来找他,反而告病在家,也不知又打起了什么坏主意。
不过纪寒倒也乐得自在,他还要忙自己的事,才没有工夫讨好一个不知冷暖的坏女人。
安雅回京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纪寒。
崔家在羽安郡经营数十年,从上到下近乎铁板一块,她为了网罗崔家罪证担着性命之忧。
可即便是最艰难的时候,她依然会想起那个少年,不知他近来过得怎样,是瘦了还是胖了。
直到再见到纪寒的那一刻,安雅所有起伏的心绪都重归平静,就好似他有着那样的力量,能让看着他的人,内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宁。
养心殿内,安雅远远地站着。
只觉多日不见,那个阳光下好似散发着光芒的少年愈发清瘦了。
此刻,他正双手捧着一块雕版,一边指着上面的刻字,一边和身旁的工匠说着什么。
活字印刷术的技术壁垒并不在于材料制备或工艺精度,而在于突破雕版印刷的思维定式。
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之前的四百年间,华夏文明始终困囿于整版雕刻的范式,每部典籍需要单独制作梨木雕版,五十卷《大藏经》竟要耗费十二载光阴雕制十三万块木版。
而这种“一版一用”的线性思维,将知识传播禁锢在了繁复的工艺牢笼中。
北宋庆历年间,布衣工匠毕昇以“解构重组”的逆向思维破局而立。
他将整体雕版拆解为可移动的单字模块,通过标准化字模尺寸、优化泥活字烧制工艺,构建起汉字系统的“最小单元”。
这种模块化组合的创新思维,使印刷术从固定模板升级为可无限重组的活字系统,将知识传播效率提升了一大截。
正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道出了思维变革带来的质变效应。
因此纪寒要做的并非是复刻毕昇的行迹,而是引导工匠们摆脱原有思维,至于剩下的,便任由她们发挥就好。
他交代了一番后,正准备听听工匠们的看法,结果刚一抬眼便看见了不远处那道安然而立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