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最近前文中遗漏的设定补充

1.

传说生物大体上有两大分类,分别为先天和后天。

其中先天的部分,基本上可以简单概括为对某种幻想生物、亦或完全虚构的人物的崇拜。

例如说东方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作为完全虚构、或者说本身其实只是复合多种生物特征的图腾,他并不天然存在、只是一种幻想生物,所以当其满足作为“传说生物”的要求的那一刻,就是他诞生的时刻,也就成为了天然的传说生物。

而与之相对的,后天生物自然就是原本存在,是历史人物、或者动物,那么当其故事流传的足够深入人心——无论真实性与否——那么他就会当场、亦或者当场复活,成为传说生物的一员。

只是相较于先天性的传说生物,这一类别的存在往往还会经历一些改造——这里所指的主要是“精神和性格”上的改造。因为传说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总会经历一些变化,并随着时代进步而出现不同的解构和解读,而传说生物的存在,也必须至少贴近这些故事的内核,否则就会出现与体内传说之力发生排斥的现象。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哪吒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人物,本来其实是个九尺肌肉大汉,但后来不知道咋回事故事就传成现在我们知道的那样了,那么当他作为传说生物重生的时候,就会是个很中性很漂亮的形象,且作为他虽然还是一个古代人、还有保留有自己生前的记忆,也照样还是会天然觉得故事里的那种反封建反父权的思想理所当然,然后身体力行。

由此,虽然后天传说生物的人还是原来那个人,但在某些层面上,也确实早就不是原来那个人了。

2.

这两个类别仅仅只是利于区分和归档,并没有强弱之分,决定传说生物实力的主要还是传说之力的浓度,换而言之就是作为“传说”的作用度。

举例来说,白月是龙,龙一方面是精神图腾加民族图腾,天然在知名度方面就无敌了,所以哪怕不少神话故事里动不动叫他们拉车,或者给他来个抽筋扒皮好像特别好欺负,最后换到从现实层面来看的话,实力也还是要尽量往上排。

区别只在于,先天的传说生物不必担心自身偏离传说的问题,而后天生物由于仍保有一部分“人”或其他生物的部分,所以偶尔会文明发生某种急促转变的思想震荡时“感到不适”,但大多还是很快会在传说之力的作用下完成调整。

当然,也有极少数情况会出现没能调整成功的案例。这一结果就是传说之力的瞬间抽出,后天传说生物由此当场湮灭,直到某天突然再另外的某处重生……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回炉重造”了一次。

3.

此外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传说数量的多寡,实际上是会影响到传说生物的个体强度的。总体来看,往往传说数量越多,换算到个体的强度就越弱,对于这一情况,目前比较主流的看法是——一个文明所能够引起的传说之力总量有限,故而才会出现多则寡、少则盈的现象。当然,这里所说的传说之力总量也是会依据不同文明而有所浮动的,这一浮动的上限和下限差距极大,也找不到什么具体规律,而且,这一现象似乎对各个文明所崇拜的“主神”影响较小。

而根据上述线索,理论上说,当一个文明进入衰弱周期时,其所连带的传说生物们确实就可以主动采取一种“将自身陷入沉眠,好让大部分传说之力自然聚集到某几个个体身上”的做法,以此来保证有足够对外的武力威慑强度。

4.

并不是具备传说之力的故事里的存在,就是传说生物。

对于传说生物的判定,实质上是有一个对传说之力的浓度阈值、以及在运用方式上的裁定规则,具体此处不多罗列,但总得来说,大部分都市传说、山野精怪,还有全文开篇第一章的蜥蜴人都属于这一行列——原则上讲,他们其实都是先天性的存在,天然具备传说之力,但也仅仅只是具备无法运用,也仍有寿命等等其他普通生物都有的生物要素,顶多也就是其中部分更长寿些。

对于这些存在的诞生原因,目前的主流观点是“一种传说之力的溢散现象”——说到底,传说之力本身只是一种特殊的能量,会自然流向可以容纳传说之力的生物和概念。而在这一过程中,就好比一颗流星在宇宙中划过,虽然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情况是要被大引力的行星所吸引坠落,但概率上说,也的确还是有那么百分之零点一的、撞击到矮行星乃至卫星上的可能性。

本质上,这些从故事中诞生的精怪和传说生物的确都能够容纳传说之力,只不过是瓶子大小的问题。

而如果从这个逻辑来推断,很多问题也就解释地通了。

例如,明明都有传说之力,为什么还会因为寿命死掉呢?——因为他们被传说之力所创造,生命就是传说之力本身,那如果传说之力流逝殆尽,自然寿命也就耗光了。

然后,为什么有些精怪还能进行繁衍呢?这可能一方面是要“符合故事设定”,既然是符合传说生物本质的行为,自然就会吸引到传说之力,运气好吸引到了,这就有了孕期。不过更多的恐怕还是直接被传说之力所创造出来。(合理解释了如何刷怪)

最后,在运用传说之力这个方面,这就又要说到他们的“瓶子”太小——本来就装不下多少,能不能装到还得看运气,那当然也就用不得这种力量,或者只能极浅的使用这种力量……

不过总的来说,这些弱小的山野精怪其实还是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传说生物的。

……虽然只是有可能。

5.

集合前文四点,我们现在可以引出、并补充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些特别能吹牛b的文明,他们的神在本文世界观中具体算是怎么个情况。

首先说一下数量多的……

在本文目前设定的世界观下,虽然有些文明的传说故事里可能花里胡哨的神很多、以至于感觉应该有很多神话生物,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例如“日本”这样号称拥有八百万神明的操作,就属于是典型的冲击波。因为这所谓的八百万,其中大部分角色在判定上其实顶多就是“精怪”、根本算不上什么大神,你非要说他是什么个什么神,那是你的词汇量不够,不要怪别人不承认。

更何况,虽然神话传说可以很唯心,但世界观设定这种东西肯定还是得唯物一点啊。要你说他是神,他就是神了,那uzi还不得……(警告!警告!)

其次说特别能吹牛的。

这个就更好处理了——正如前文所言,一个文明所能引动的传说之力有其总量,你就算是再能吹,那也有上限,要不然这个世界观早都烂完了。

就比如“印↗度↘”吧,能吹就算了,数量还特多,这就会反过来导致被文明吸引而来的传说之力被过度分散、甚至于反倒让部分身居主卫的传说生物实力被上限拉低了。

(不过我大概率也不会写他们那个了,主要是不知道怎么加进去,内容过于抽象和能扯,总感觉跟其他神话格格不入,量还很大,确实有点超出我的能力了……总之大火知道设定上是这么回事就行,会有更强的传说生物,但不会有能一念宇宙生死这么夸张得东西,真按那么来完全没法写。)

6.

除上述内容以外,还有一种特殊类别的传说生物——包含风雷雨之类的“自然元素”。

这里单独提及自然元素,原因在于崇拜自然元素的部分往往在诸多文明互通,且这样的崇拜并不会让他们诞生自我意识和生物特质,而仅仅只是具备传说之力的特性。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本身传说之力也就是一种自然元素,与其他自然运作的元素属于同根同源,所以理论上说,倒也并不能算是传说之力充盈了其他自然元素,而应该是自然元素之间本就互相存在联系和重合,而对自然元素的崇拜则满足了传说之力的底层逻辑需求、继而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联系。

总之,由于这一特性,“他们”往往会同时是无数个文明的共同信仰对象,不过即便如此,“他们”本身却仍然是单一存在的个体、或者说始终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概念性存在,并不会因为不同文明而出现不同分化。只有信仰中出现了具体形象的自然元素驾驭者,才会在不同文明中发生分支现象……不过,那样的情况也早就已经不再算是纯粹对自然元素本身的崇拜,更不会影响到“他们”本身的形态了。

综上所述。

对自然元素崇拜的文明源源不断,随时都有消亡或是异化、也随时都在新生,这就致使“自然元素”成为了最不可能消亡的一种传说,也是目前最大的传说之力载体,但也因此让很多学者认为,他们实质上并不能被归类为一种“传说生物”。

不过即便如此……在404的不少文献记载中,这种已经确定不存在自我意识的自然元素、倒也的确会偶尔在极其强烈的集体请愿下做出某些回应——比如在某些文明初期的生死存亡关头,一闪电劈死了要毁灭整个村庄的野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