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定了定神,缓缓道:“你救驾有功,想要什么赏赐?”凤渝心中一动,思索片刻后答道:“陛下,臣没有什么野心报复,只是平生素爱金钱之物,若能给臣点金银财帛,臣就心满意足了。凤渝说着眼睛都似要冒起红光!

皇帝听后微微点头,此要求“朕允了!”

心中不禁一阵恍惚,此性格倒与朕的淑妃颇为相似,不过年龄实不相称,眼前这说话少年显然尚未及弱冠,与朕相差甚远,且虽貌似朕之爱妃,却分明是个男子。

凤渝听后,忙不迭地连磕了数个响头,口中称道:“多谢皇上隆恩,皇上圣明,皇上之威,如日中天,泽被四海,万物滋长。”

两侧大臣见凤渝如此谄媚之态,皆对其指指点点,这……这……成何体统!

皇帝却对凤渝的彩虹屁,谄媚之词,颇为受用,凝视着眼前之人的举动,原本沉闷的心情也略有好转。

继而又问道:“除金银财宝外,还有何欲求?朕皆可应允你。”

凤渝赶忙答道:“臣别无所求,只愿于缉影卫继续尽忠职守,护陛下周全,为陛下排忧解难。”皇帝听后微微颔首,嘉许道:“难得你有如此忠心。既是如此,朕准了。”

凤渝知道见好就收,适可而止的道理。

而苏瑾这边,他先是前往天牢审讯了太子,太子却是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任杀任剐,绝口不提与他有关的大臣半句。

苏瑾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叹,这太子倒也有些义气,他原本以为,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太子会为了自保而将那些与他相关的大臣尽数供出。却未曾想到,太子竟是如此坚毅,宁死不屈。

苏瑾凝视着太子,眼中闪过一抹钦佩。

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看似放荡不羁的太子,或许他并非如传闻中那般无能。

实际上太子如此行事,也亦是为了自身,若父皇获取他与虞国勾结的书信,以及那些和他相关的大臣们,届时定然更加震怒,到那时不仅会牵连那些与他相关的大臣,更会牵连到他自身。

苏瑾心想,这样的人,若是能善加引导,或许会成为一个有担当的君主。然而,眼下的局势却让他不得不采取一些手段。

“太子殿下,你可知你这样做的后果?”苏瑾语气严肃地问道。

太子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苏瑾,随后一挥衣袖,义正严辞的说道:“自然知道,但此事与那些人无关,皆是本太子鬼迷心窍一人所谓,你去告知父皇,一切罪责由我一人承担,切莫牵连无辜。

苏瑾微微皱眉,心中暗自盘算着接下来该如何应对,想要从太子口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恐怕还需要花费一番功夫。

太子看着苏瑾一副沉思的模样暗道:“原来是他。”

苏瑾思索片刻,在结合太子的表现后,决定回宫将此事禀报圣上,询问是否追查与太子相关的大臣,苏瑾旋即返回宫中,将太子所言,尽数地告知圣上,圣上闻言,虽怒气稍减,却仍余怒未消,威严的扫过场上的文武百官,脸色阴沉的说道:“查,继续给朕查,绝不允许再有此类事件发生,将所有与太子有过勾结的大臣,全部给朕查出。”

苏瑾在得到圣上的答复后,单膝跪地,“陛下放心,微臣定当全力以赴。”

朝堂上,那些与太子有过勾结的大臣一时人人自危,慌乱不已!

只得在心底默默祈求不要被查出,说来他们也是愿望,太子此事也没和他们相商,皆是太子一意孤行,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来赴宴。

回到天牢中的苏瑾心想,既然太子的口供难以问出,倒不如换个突破口,苏瑾灵机一动,旋即走向另一间牢房。

牢房内,太监小参子正蜷缩在角落里,身体微微颤抖着。苏瑾走到他面前,眼神冰冷地盯着他。

“小参子,你应该知道我为什么来找你吧?”苏瑾的声音带着一丝威严。

小参子吓得脸色苍白,结结巴巴地说道:“大人,小的……小的不知道啊。”

苏瑾冷笑一声,“你不知道?那好,我来告诉你。你若是不老老实实交代,我有的是办法让你生不如死。”

小参子听到这话,吓得差点尿了裤子,他连忙磕头求饶:“大人饶命啊,小的什么都说,什么都说。”

苏瑾见状,心中暗自得意,果然是个不禁恐吓的家伙。他坐下来,看着小参子,问道:“说吧,你知道些什么?”

小参子不敢有丝毫隐瞒,他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都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还说,太子有个秘密据点,所有重要信件和名单都藏在那儿,就在城郊废弃的庙宇地下室内。”

苏瑾得到消息,立即率人赶往城郊庙宇,经过一番搜寻,果然找到了名单和太子勾结虞国的信件,苏瑾拿着这些罪证回宫复命。

苏瑾将罪证呈递给了圣上,皇帝在看到这些名单后,大发雷霆,当即下令,要把这些与太子有关的大臣全部抄家砍头。

凤渝在领了赏钱后,满心欢喜地回到靖安司,许垣凑过来打趣道:“哟,凤兄这下可是发了一笔大财呀。”凤渝白了他一眼,得意的说道:“你要是羡慕,下次好好表现呗。”

听到这话,一些自觉心虚的大臣当场跪地,浑身颤栗不止,手中的笏板,都掉落在了地上。

却在这时,场中传来一声极不和谐的声响,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面色黝黑、面容苍老之人,此人五官刚毅,胡须花白,头戴官帽,身着红色袍服,此人虽上了年纪,身躯却挺的笔直,毫无佝偻之态,此人正是,从三品官员,国子监祭酒,二朝元老,太子太傅,徐阶,徐善堂!

陛下:“老臣,认为此事不妥,依太子所言,此事这些大臣并不知情。若随意滥杀此举实在有伤天和,然与太子勾结,拉帮结派,确是事实。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不如流放千里,老弱妇孺家中女眷便放了吧,还得以成全陛下的贤德之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