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翋翗喜欢森林,因为她就是在森林里出生的。
看着周围茂密的森林,她感受到久违的亲切感,哪怕坐在公交车上,心里都能感到平静宁和。
这里和石陵通往汐风神社的路是不同的,汐风神社的那条公路其实和两侧的森林是有一定距离的,修的也极为笔直,自下而上通往高处的汐风神社。
而此刻公交车所走的这条路完全是穿林而过,也没有汐风神社那条宽阔,弯弯曲曲的延伸至远方。
由于这里的路况较为蜿蜒,因此柯翋翗乘坐的公交车比一般公交车要小的多,类似于警校时期的小红车,速度也很缓慢,难以想象这会是机动车的速度。
柯翋翗此刻才意识到红茶不加糖市警局曾经位于森林这种事情是多么让人感到害怕……
警察一旦出警就只能开车走这种弯弯绕绕的道路,不然别说进城,就连森林都出不去。
多亏警局搬走了……
白天还好说,要是晚上开车过快很容易出事故的——而警察出警前往现场根本不可能开慢车。
公交车进入森林中心地带,柯翋翗等人下了车,车上除了她和利与义外,剩下的人基本都是当地人。
这种偏远的森林也不会有什么外地游客想专门过来参观,柯翋翗二人算是少有的例外。
举目望去,周围是一大片空地,一棵树都没有,只有中心有一大片木屋,那便是红茶不加糖市警局曾经的所在地,如今已经成了一处野营场地——基本也没什么人在这里野营,毕竟这里太偏僻了。
由于木屋修建的时候规模各异,就连整体风格也不甚相同,根本找不到两座完全一样的木屋,因此这里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处旅游景点,只可惜缺少游客捧场。
在红茶不加糖市建立之初,这里曾经有许多伐木工人在此集体伐木,因此才清出了这么一大片空地,盖起了这些木屋供伐木工人们临时居住,后来因为不再需要那么多木头,这里的伐木工作偃旗息鼓,工人们相继离开,而开始步入正轨的红茶不加糖市警局也就设计在了这里。
如今的木屋门前还树立有相关的介绍牌,详细介绍着每一座木屋过去的用途,如果朝着东面望去,还能看到一匹高大的木马伫立在空地上,这匹木马高昂着马头,足有十几米高,只不过风格看上去非常简单,并没有经过复杂的雕刻,比如四条马腿直接拿四条粗大的木头笔直的堆起来,就像某种放大版的儿童玩具。
这是伐木场撤销后,工人们临走前利用剩余的木材废料建造的,虽然看上去做工有些简陋,但却非常用心。
由于本身不是政府修建的,而是私人修建的,曾经有人认为这种私人修建的地标物占用了公共土地,也影响了城市形象,提议将之拆除,奈何遭到民众反对,最后只得将之保留,只是将其从‘无人管理的私人地标物’变更为‘政府地标物’。
得益于此,这匹木马从此进入了政府的维护清单,会定期进行加固与修缮,直至今日仍是如此。
在木马旁的介绍栏详细讲述了关于木马的始末缘由,也包括民众反对拆除的理由——这匹木马并没有建在城里,不能算影响城市形象,更重要的是当地民众喜欢它,喜欢在六棵树神社附近看到它。
民众喜欢的就是最好的,这句话虽然有些片面,但某种意义上也算是织女星政府的一种态度。
在织女星建立之初,从云山半岛至汐风四岛可以说是百废待兴,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那时候云山族与汐风族虽然联合在一面旗帜下,但依旧存在着许多对立与隔阂,无论是文化习俗还是现实利益,比如云山半岛南部的‘浮光岛归属’以及‘首都设立’之类的问题,
但那时候官方和民众的对立并不算严重。
随着织女星步入正轨,织女星政府和民众在许多方面的对立开始变得尖锐起来,比如‘改名潮’以及‘大贤良寺’之类的事情就是最好的写照。
在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后,织女星政府最终还是向民众妥协,只要不触及政府的底线,所有事务的处理方式都尽可能朝着民众能够接受的方向倾斜,哪怕是一些明显对政府不利的方面也不例外,比如战后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依旧维持原状的各种免费公共服务。
不过说起六棵树神社……
柯翋翗目光四下寻找,最终找到了一块指示牌,她和利与义跟着路人向着森林走去,在森林里转过两个弯便看到一圈木制篱笆围成的广场,在广场的中央伫立着一颗参天大树。
不,那不是一棵参天大树,而是六棵抱在一起的千年古树,随着时间推移,几乎扭成了一棵树,看上去枝繁叶繁,不知像这样融为一体多久了……
像这样的千年古树在红茶不加糖市并不少见,乘车过来的路上遇到的不少树就年限而言都可以与之相比,只是像这种六棵树天然扭在一起的情况极为少见,这也是‘六棵树神社’自存在依赖备受当地人关注的原因——这座神社是近代所建,并非古迹,虽然人文价值几乎没有,但就树本身的年龄而言,历史价值却又是拉满了的。
广场周围没有任何建筑,而且与其说这是广场,不如说是森林中一处地势稍高的位置被人用篱笆围了起来。
这大概是织女星最简单的神社了,除了一棵树什么都没有,周围空荡荡的让人感到心中颇有不安,而且那木制篱笆看上去也不是很结实,虽然篱笆的一侧留了进出口,可万一有人偷懒不走门直接翻越篱笆,很容易导致篱笆垮掉……
走近篱笆后,柯翋翗才意识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因为那些篱笆上整整齐齐刻满了人名,那是世界大战期间从红茶不加糖市奔赴北疆的阵亡战士名单。
没人会从写着自己长辈名字的篱笆上从容跨过,那是对于死者的极不尊重。
柯翋翗和利与义没有走进篱笆内,而是和其他人一样在篱笆外十几米的地方朝着那六棵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古树行礼。
世界大战期间,红茶不加糖市的民众就和其他城市的民众一样,参加军队奔赴北方,在一次次生死搏杀中喋血战场,幸存者得以凯旋,战败者尸骨无还……
时过境迁,守护这片土地的战士已经死去,可他们镌刻于此的意志却依旧守护着这片土地,一刻也没有离开过。
当离开神社的时候,远远望去,只见那些刻满了英灵之名的篱笆直指天空,就像一个个卫兵护卫在古树四周。
在织女星文化里,这意味着阵亡的战士们与古树融为一体,随之千秋永存、万古长青,与天地同寿直至亘古不朽。
就像这六棵树一样,融为一体,不分彼此,从生至死,永不分离。
利与义看着那些遥拜古树的人们,他们祈求未来能够获得英灵的保佑,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向着光明的未来越走越远,而与此同时,他们望着刻满名字的篱笆,心中对璇玑星夺走至亲的恨意却是与日俱增。
他突然想到了一位哲学家说过的话——我们就像树,我们的枝叶越是向着光明的天空生长,我们的根须就越是向着黑暗的泥土深处蔓延。
他非常确信,在同一天空下祭拜‘战争英雄’的璇玑星人也是同样的想法——复大炎疆土,承先烈遗志,灭鞑虏洋夷,开千古盛世。
承载过去辉煌的历史是沉重的,压得炎族喘不过气来。
而败北的屈辱、滔天的血仇则是一种对内心的鞭笞,折磨得织女星人痛到不能自制,只得背着荆棘在血海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转弯的时候,利与义又一次回头眺望神社。
如果古树会保佑那些为这片土地兴亡而奋斗的人,那它也会保佑像自己这样的人吗?
利与义曾以为自己从不畏惧死亡,可被俘后他却一度害怕死亡。
他对柯翋翗说愿意为织女星战斗至死并不是空谈,当时心中确实是这么想的,可不知怎么,他现在还是希望自己能在为织女星而战后活下来,与柯翋翗一起活着……就像这棵古树一样,不再分开,永远如此。
他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只是不知为什么,心中总是惴惴不安,觉得像这样与柯翋翗并肩而行的日子难以长久。
他深吸一口气,最终转过头与柯翋翗一起踏上了离开的道路。
前方的道路还很长,长到一下子谁没办法独自走到尽头。
和平是短暂的休战,战斗还将继续。
而自己依旧要拿起武器,投入属于自己的战斗。
只不过这一次,他所站立的队伍发生了改变,而他亦不是一个人孤独而战。
那些抵抗璇玑星的战士所组成的行军队列中不仅会有他的身影,也会有柯翋翗的身影。
他们不是孤独的,只要两个人并肩携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