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港人吖羊城仔(我是香港人啊羊城佬)。” 另一个声音带着些微笑意回应。
张折纸正低头操作着手机,在国家供销超市的终端上签收外送服务。那些提不动的桶装水、大米之类的重物,会被直接送到她公屋的门口。指尖在屏幕上划过,确认了订单。
置身于国家供销超市内部,与万象广场那种光鲜亮丽、附带潮流超市的巨型商场截然不同。这里的一切都透着实用主义的基调:简洁明快的分区,柔和而不刺眼的灯光,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干净、高效、一目了然,是国家供销超市的核心气质。
夜深了,客流渐稀。几台完成工作的无人搬运车,正安静地滑入指定的停车位。张折纸将购物车里剩下的大件物资——主要是些重物——推到指定的快递平台上。扫描认证后,平台自动启动,将这些物资送入物流系统。明天清晨,它们就会准时出现在她家门口的储物柜里。
旁边的吸烟区,飘来两位大叔用粤语的交谈声。
“点解你重留喺呢?唔返去建设乡下?羊城再起咗D年嘞,我哋系已经无家可翻咗(你怎么还留在这里呢?不会去建设老家吗?羊城重建好些年了,不像我都没家可回了)。”
“唉,我而家已经有咗新嘅家庭同生活,最近工程有啲忙,得闲我会返去睇下嘅(唉,我现在已经有了新的家庭和生活,最近工程有点忙,有空我会回去看看的)。”
据说,南州市的广东人比例远超本地人和其他外地移民。张折纸模糊地听说自己似乎也是广东出身,但自从有记忆起,她就在南州了。身上,找不出半点关于广东的痕迹。
生活必需品已经买齐。物资票余额换来的,是她手中拎着的两袋零食和水果。蔬菜肉蛋是不用买的,一日三餐都能在学校解决。零食清一色是国产品牌,包装朴素,味道却经得起考验——好吃不腻,是她精打细算下的最佳选择。
国家供销超市里,自然找不到任何外国商品的踪影。不过,国产货架上琳琅满目,日常所需,应有尽有。
“张折纸同学,夜色已深,路上请注意安全。”
刚踏出超市的自动门,门口的招呼语音系统便适时响起。这语音会根据时间、节日甚至——都市传说所言——城市行政辅助系统[央维]对每个公民的了解程度而变换内容。
一阵裹挟着咸湿气息的凛冽海风猛地灌入,让张折纸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打了个寒噤。她低头看了看手中沉甸甸的、印着鲜红五角星的可降解塑料袋,里面塞满了零食和水果,一丝微小的满足感悄然驱散了寒意。
“唔……”她将袋子吃力地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身体微微摇晃了一下。走到附近的地铁入口,她腾出手,熟练地打开手机上的[公民服务]APP,调出交通票。这张票根据她的生活轨迹和需求精准配发,让她可以无限次乘坐地铁和公交——这是她目前唯一的出行方式。至于国营航空的机票和跨省列车票?那对她来说太过遥远,一个连跨省旅游的念头都不会有的人,怎么会需要那些呢?
走向地铁候车室的途中,旁边一对父子的对话飘进耳朵。
“爸,说真的您装个义体吧!我完全有资格申请的!装上您自己出来溜达也方便,省得我老担心。”穿着笔挺西装的年轻人搀扶着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
“得了吧!”老人倔强地用拐杖敲了敲地面,“我说过很多次了!我才不要那些机器玩意儿装进我身体里!它们会操控神经,会腐蚀我对革命的忠诚!”老人的声音陡然拔高,“你干脆把你爸整个儿都换成机器得了!看你爸还是不是你爸!哼,臭小子肯定偷着乐,到时候用手机发个指令,就能让你那机器老爹乖乖听话了!”
“哎呀爸!您少看点那些营销号,这些谣言官方都辟谣八百遍了……”
“我告诉你!哪天你要是敢把那个什么……插脑子上的接线板,能连电脑的鬼东西装上了,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周末也别来烦我,赶紧找个媳妇儿陪你逛去!”
“爸!您又来了……”
“……” 张折纸默默看着他们走向另一个地铁口。一个为父亲操心的儿子,一个固执己见的老人。他们的生活,像一出正在上演的、充满烟火气的戏剧。而她,则像是一个游离在舞台边缘的NPC,安静地旁观着属于别人的、热气腾腾的故事主角。
:-二号线即将进站,请各位旅客退到安全线以后,先下后上,请不要拥挤。本站是-天港。
头顶上方的全息广告牌闪烁着信息流:
[-中国国家生物科技:我国仿生人已出台部分保护法律,未来可能将被定义为一个新民族。]
[-达尔生物科技公司:南州旗舰店,定制您的专属智能宠物!不止猫狗,发挥想象,创造您梦想中的生命伙伴,定制专属智能!]
随着清脆的提示音和车门滑开的声响,车厢内明亮的灯光投射出来。张折纸步入空荡荡的车厢,轻松地找了个位置坐下。
她打开手机,国家APP的“本月营养推荐”已经更新完毕。这个功能会根据她近期的餐饮消费记录、经济状况以及最新的体检报告,结合[央维]庞大的公民数据库和精准算法,为她规划出当月最优的营养摄入方案,甚至精确到每日推荐的食物种类和分量。它还会“贴心”地考虑她家中的厨具配置,推荐匹配的烹饪食谱,并尝试融入她可能存在的“家乡口味”。
像她这样使用物资票的,可以直接在APP里预约配菜。国家供销超市便会将食材配送到家门口,自动扣除相应的物资票值。这个月的推荐重点是在学校食堂点哪些特定菜品——系统当然知道她是公立学校的学生。额外推荐的是一些酸奶、牛奶和阿华田之类的冲泡饮品。正好喜欢,张折纸顺手点了预约配送。
与其说是“正好”,不如说[央维]系统对包括她在内的所有公民的口味偏好都了如指掌。对于这个国家的人民而言,这是强大高效的生活辅助。但在其他国家的人眼中,这或许带着令人不安的精确与控制,充斥着各种想象和偏见。
张折纸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倒不如说,从记事起,独自一人的她,生活的轨迹就被[央维]所规划,被国家系统所妥善安排。她早已融入了这部高效运转的计划经济机器,成为了其中一个微小而顺滑的齿轮。这,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图景。
未来,大概也会根据她的学业成绩和技能掌握,被分配一份工作。然后,继续作为一枚合格的齿轮,为这个提供了她全部生活保障、宛如超然实体的国家,贡献自己微薄却不可或缺的力量。
:新市政府站,到了。前往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共住所的旅客请在此站下车。
“……”带着耳机沉浸在日语歌声中的张折纸缓缓睁开了眼睛,“到站了……”
走出地铁口,城市新开发区特有的空旷感扑面而来。新政府区行人稀少,道路宽阔整洁。十一月的寒风掠过,仿佛专为衬托这份带着规划感的宁静而来。
她下意识地回头,望向高耸入云的新政府大楼。巨大的玻璃幕墙上,庄严的国徽和红五星在夜色中熠熠生辉。那份巍峨与肃穆,让人毫不怀疑它所代表的力量,足以支撑起这座庞大都市的运转。明日,国旗将照常与朝阳一同升起。
张折纸沉默片刻。人行道的绿灯亮了,旁边一辆末班的无人驾驶公交车安静地停在斑马线前,礼让着这个在稀疏人群中毫不起眼的女孩。冰冷的车灯映着她孤单的身影。
马路对面,就是她居住的公屋小区。与那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品房不同,这里的建筑设计师可以在公共领域尽情挥洒创意,不必拘泥于商业价值。她住的那栋单身公屋,线条极其简洁,配色干净利落,像出自一位极简主义大师之手。虽然小区内每栋楼的设计都别具一格,却又奇妙地和谐统一,这个公共小区也是某个天才设计师挥洒才华的毕业设计吧。
:-欢迎回家,折纸同学。
门禁系统发出毫无特征的女声,早已“认识”了她。机器能说熟悉一个人吗?或许吧。刚搬来时,它叫的还是生硬的“张折纸”,不知从何时起,就变成了亲昵的“折纸同学”。她知道,这份“亲昵”是算法对所有住户一视同仁的、程序化的“温柔”。
:-你刚刚从国家供销超市回来?
偶尔,这些联网到[央维]的设备,会根据它对“目标公民”行程的了解,发出这样仿佛闲聊般的问候。
“嗯。”她轻轻点了一下头。它知晓所有人的生活轨迹,这种简单的问候,不过是它强大运算能力和精妙算法的外在表现。然而,正是这些细节,催生了[央维]拥有自我情绪的都市传说。
:-最近请注意安全。
真好,世界上还有人会关心自己。
张折纸是真心这么想的。因为[央维]系统背后,那个名为“国家”的超然实体,档案库里永远有属于“张折纸”的一页。这份存在感,是她孤独世界里的锚点。
也许……未来某天,攒够了钱,她能买一台仿生人回来作伴呢?这个念头像一颗微弱的火星,在心底短暂地亮了一下。
...
“呼……” 洗完热水澡,张折纸一边用毛巾擦着湿漉漉的头发,一边将自己陷进客厅那张宽大舒适的沙发里。沙发不远处,两个承重柱形成的凹陷处,就是她睡觉的单人床。
这间公屋的结构很简单:一个浴室,里面甚至配有一个浴缸,和一个打通的大厅。大厅用中档巧妙地区隔出厨房区域——不久前她申请了一个烤箱,周末偶尔会尝试钻研一下料理。客厅本身很宽敞,包含了休闲区和靠窗的学习区:一张风格简约但用料扎实、坐感极好的沙发,一块没有任何花纹的素色地毯,一张纯粹的茶几,还有一张靠窗摆放的书桌。
这就是她的家。内部装修色彩简单,线条利落,却让她感到无比的安心和温暖。
还有一部随装修附赠的液晶电视。官方的制式产品,外观方正朴素,功能也远不如市面上的商品电视花哨,但核心性能毫不逊色,极其节能耐用。这类被称为“官牌”的设备,市面上不流通,只配发给特定单位或个人——像她这样的情况,才有资格申请或拥有。
她的手机也是同款“官牌”。没有炫目的广告和社交功能,拍照却异常清晰,高速摄影、大内存、强性能、军用级别的抗摔耐用是它的特点。方正的外壳设计只为实用,毕竟无需取悦消费者,也不参与市场竞争,只为满足工作需求。
对她而言,这完全够用了。市面手机吹嘘的那些社交、娱乐功能,对她这个社交绝缘体毫无意义。打开手机,界面干净得没有一丝广告。聊天软件里,除了几个国家官方的公众号,永远一片寂静。
“……” 张折纸轻轻叹了口气,在视频网站漫无目的地刷了一会儿,将手机放在茶几上。她身上那件当睡衣穿的旧衬衫,领口袖口早已洗得松松垮垮,材质疲劳的厉害,根本穿不出门了,但当作睡衣却异常舒适。
她赤着脚,走到床边躺下。整个“家”都在一个打通的空间里,睡沙发还是睡床,全凭她一时兴起。周末在沙发上睡着,哪怕是从午后沉沉睡到夜幕低垂,也不会有人来打扰。
“关灯,留廊灯。” 她的声音很轻。在这绝对寂静的房间里,系统总能清晰地捕捉到。
客厅的主灯应声熄灭,只余玄关处一盏小小的廊灯,散发着昏黄柔和的光晕。
张折纸睁着眼睛,在渐暗的光线中,呆呆地望着天花板模糊的轮廓。客厅的光线彻底暗下去,只留下那一点昏黄。她拉好被子,慢慢地合上了眼睛。
今天,这个平凡的假期,就这样如常结束了。
明天,该去上学了。
别人上学,或许是为了朋友、社团、讴歌青春。
而她,只是希望能多学一点知识,未来能更好地当好那一枚齿轮。
就这样吧。
正如这无数个,早已习以为常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