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什么时候才算是变老了呢——

据说什么时候吃到了自己原本很不喜欢吃的食物忽然觉得美味了起来、或者是原本很喜欢吃的食物却忽然变得难以下咽,也就意味着这具躯壳被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青椒、胡萝卜的那种奇怪的味道——会把所有的菜肴都变成同样的味道的,和“染色”类似、或许应该称之为“染味”的味道——

那份巨大的存在感,忽然某一天就变得不那么不堪了——

而原本喜欢的酸酸甜甜的味道,忽然变得有些腻——

也就意味着过去的味觉细胞已经死掉了,完全在新陈代谢的过程脱落了。

上古时代的人类为什么那么容易死掉呢——

不仅仅是外界的生存环境的问题、当然也有自身条件的问题。

砗磲拥有着巨大的身躯、却能够不摄入大量食物生存下来——并不仅仅是依靠自身,要仰赖于和自己共生的黄虫藻进行光合作用——

只需要把巨大的贝壳打开、接受阳光,就能转化出营养,还真是相当方便的配置呢。

实际上、人类也是这样的存在来着——

如果曾经有减肥过、或者是沉迷于健身过程,除了摄入低GI饮食之外,似乎还会有一条一定会强调——调整肠道菌群、让肠道菌群从有害菌群变成有益菌群——

这种培养方法似乎是多吃发酵食品——像是纳豆、酸奶以及苹果醋之类的食物——

不过每天早上都喝一口苹果醋,只有坚持这么做的家伙才会知道那种奇怪的酸味流入喉咙,再进入空空的胃袋到底是多么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情。

受到了过分的刺激、胃部会骤然收缩,即使没有什么食物也会产生反胃症状——

所以那些所谓的培养肠道内有益菌群,我深切怀疑是为了卖货。

为了出售那些便利的在饭后只需要喝一杯水就能有助消化和改善肠道健康的酵素之类的——

像我这种药物依赖症患者、每天不得不摄入夸张量的食物来维持身体的机能,即便如此也还是要保证药物的注射量和摄入量,也就不想再胡乱增加自己每天必做事的清单了。

心灵缓存已经差不多快要爆炸了、还在要做的事情上添加新的项目的话,恐怕我的脑海中每天按照时间表完成必做的事,哪怕不需要严格遵守,也快要朝机器人的方向靠拢了。

不过,人类的消化除了胃液之外,确实也要依靠各种菌群也是真实的——

菌群靠着人类摄入的食物来维持生存、同时也分解出能够供人类的细胞使用的营养来维持宿主的生存。

实际上人和相当多的细菌也是“共生关系”。

再加上人本来就是细胞组成的——其实可以认知为一大堆团块组成了“人的形状”。

在这直立行走的躯壳上、附着着各种消耗周围的营养,也能给周围提供营养的各种细小的生命体。

量子转移技术什么的、就是把肉体打散再重新组合。

理论上、只要组成肉体的成分一致,那么毫无疑问出现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的,就是之前的那个存在。

不过貌似这种技术还没有成型之前、伦理问题已经开始提上日程了——

明明自己的道德观就在随着时间,毫无规律变动着——可是却似乎对于“伦理观”这种东西相当执着。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提出一个丝毫不合理的框架、然后强制其他的生命体遵守,等到版本过渡之后,又再一次重复这种过程。

比如给肉食性宠物喂红薯什么的,让它们和自己一起加入修禅的行列——

大概、【里之世界】手中握有着相当的超过【表之世界】理解范畴内的技术,却死死掌控在自己手中——除了想要维持新时代的优势地位之外,也很讨厌那些伦理观的攻击、同时更加畏惧在更大范围内有谁一边高举着“不符合伦理”的旗帜、却比【里之世界】滥用程度更高——

显然、我的意思是,【里之世界】仅仅限制在这样的范围内,技术滥用的情况也已经相当常见了——数目增多、思想的变动也会增多。

就和有着足够大的群体、基因就会产生各种不思议的变化——

思想也是可以和各种想法碰撞之后产生新东西的存在。

硬要说的话,其实和基因相当类似——

价值观的冲突、伦理观的冲突,既可能偏向这一侧也可能偏向那一侧,当然也可能走极端出现无论哪一边都不接近的情形。

量子转移——将肉体打散再组合、那么重新组合起来的,真的能够叫做之前的存在么——

还是、仅仅是用相同的沙子堆积成的相同的团块?

甚至基于这样的价值体系之下,出现了在量子转移后、怀疑自我的人设,这样角度的故事。

或许、实际这种技术被普及了造就的后果更为严重——

也有很大的可能——就和现在的飞机、远程通讯一样,根本没什么人在意,就变成了司空见惯的一种交通手段。

只是、世代交替的时候,总是有被留在过去的残渣。

在那些残渣彻底消失之前,总还怀着奇怪的怀旧情结——无法接受旧日的价值观被整个摧毁,坚决抗拒着数字信号的电视、以及纸质的书籍——

纸质的书籍技术成熟并不算晚,不过完全取代竹简书却花了上百年不止的时间——

不能随着技术同时成熟的,正是无法轻易改变的、名为人心——不对,大概是名为“心”的存在。

然后、就变成了“老顽固”、变成了“旧时代遗民”被嘲笑、然后被遗忘——

之后成为了尽情嘲讽的对象。

全新的东西,总归是比过去的事物更好——无论怀着这样的崇古之心,终究还是这样的想法要占据主流——

然后、无法适应新与旧的家伙,就会不断鼓吹旧日里的明光比现在要灿烂得多。

哪一边都不是真实、都只是想象出来的结果——

毕竟很难有谁同时体会着不同的“现在”,观念被一次次刷新,而过去的痕迹依然留待着。

这样的存在,或许有着比任何的存在都更大的资格,说哪一边是更美好的、哪一种是更为正确的——可是、仅仅也只是更大的资格。

那也只是,某个个体观念而已,无法普及到所有的——

一个视点。

然而、同样也是其他的存在,没有资格评判的视点。

那个从过去到现在,始终作为一个独立视点——有资格评判着其他、却没有谁有资格去评判的——

那个存在,若无其事将一切打散,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伦理观的矛盾,对于她而言,根本就完全没有她自身设定的标准更加重要。

却也毫无保留展现出了、肉身就只是一连串人类所无法轻易阅读的代码、以及粒子的组合而已。

肉体成长了之后,粒子定然会发生改变——只是数据随之转移,显得好像有某种延续性——

味觉已经发生了改变、当然也很难视作完全的同一个体。

那些为小学生准备午餐、还能让在学校的工作人员——成年的工作人员认为好吃的食物,能够做到这些的料理人,实在是了不起。

毕竟可以根据他人的评价、调整出恰到好处的味道——哪怕那并不符合自己的口味。

然而——

不管怎么说那也是依照某个主体准备的。

我就体会不到那种专门调味的拿坡里意面的味道,到底美味在哪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