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不到拿坡里意面平衡的酸味的美味感、或许真的让金牌主厨来为我准备一顿油封鸭,我也只会发出“好吃”“好吃”的见解。
毕竟要说什么“油润的感觉在舌尖化开、那是新鲜煎出的脂肪,再配上用炭火烘烤的芦笋、在脆嫩的口感之下也解除了腻感,再加上特制的酱汁、将味道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什么的实在是太矫情了。
即使说我也只会在自己不会向他人倾吐的碎碎念里说、让我面对面和谁说这种话,大概会让我想到某个现在活跃在网络里的家伙。
顶着那张白得丝毫没有血色、吓死人的脸,在屏幕的另一侧装可爱,真想点一首Dustcell的《caffeine》送给她。
或许,应该送给她列表之侧的家伙们。
她现在就会用这种矫情的方式说话——
不过,如果无法品尝出那种把蛋清和蛋白分开制作厚蛋烧的方法烹调的美味之处,也就无法get到小学生吵架的乐趣了。
别说是乐趣了,根本就连她们吵什么都不知道。
没错,在我看起来,这两个家伙都是小学生在吵架——
倒不是幼稚或是怎样,而是完全听不懂。
“你是black lady”这种话能让小学生哭一整天什么的——为什么啊,难道不是那个状态最帅气了吗——
身穿着黑色的长裙、额头上有着倒转的黑色月亮——无论是在设计感上,还是剧情的实力上都是顶尖的——
之所以会选择用感情感化这个角色、无非就是正面硬刚根本就打不过而已。
正面战斗不知道该怎么输的角色、基本都会被对方的言语感化,或者是有一方忽然开挂——
毕竟是漫画的世界、故事中的世界,总是能够那么恰到好处将对方感化,以及恰到好处开挂——
既没有在战斗之前就忽然强势起来、也没有在战斗的过程中提前给一个交代——就在即将倒下之前,忽然力量就爆发了起来。
热血漫画中一直都不缺少的就是战力党,不过实际上最阻碍战力党分析的,反而就是“主角”这一个体的存在。
刚出新手村就击败的顶尖BOSS、和到了大后期击败的顶尖BOSS,会自动被划分到两个等级——然而会出现新手村的BOSS也能轻松击败后期顶尖大BOSS的奇怪现象——
在没有强调任何克制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也反复存在。
新手村的主角>前期顶尖BOSS、战绩是完胜,而升级打怪的主角>后期顶尖BOSS,战绩是勉强获胜,还必须要开挂——
前期顶尖BOSS>后期顶尖BOSS,升级打怪的主角<新手村的主角,只有这样这个不等式才成立。
然而很显然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相当不合理的。
不存在主角这个个体的时候,每个角色的战斗力似乎都是那么阶级分明,只要有一个不合常理的存在,战力就会崩坏——
所谓的战力崩坏,基本都是用主角当作衡量标准。
将主角撤除掉、一切的战斗力会忽然变得清爽起来——
为什么总是主角作为获胜的一方,这个答案也很简单,第一话就死掉的家伙,不敢怎么看都不可能叫做“主角”,最多只是作为噱头出现的。
《无能者娜娜》什么的……
虽然看标题多少能知道主角到底是谁、可是那BUG一样的能力,却会成为吸引眼球的祭品,好像也很可怜就是了……
后续还会继续出场,尽管多少有种复仇者的味道了,只要看着标题也能体会到所谓的BOSS味道是大于主角的味道的。
在【世界】这个棋盘上,应该也是存在着“主角”这样的设定。
在不同的故事之内、手拿着不同的剧本,说着不同的台词。
这是我在最开始就调侃过的——
那个伪装成我的家伙,也在自己的开头里调侃过——
无法成为“主角”的存在、无法成为核心的个体。
只不过,由于人数众多,大多数是不能被称作“配角”,仅仅就是个路过的NPC而已。
无法在“主角”的剧情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即便是人气游戏也很难会在记忆上留下爪痕。
茱诺是谁呢?
明明是旷野林克的两部《塞尔达传说》都有出场过的角色,也算是有人气的游戏了,不过在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应该很难有谁会有什么印象。
这就是“配角”和NPC之间的差别了。
在人气的作品之中,出现的配角起码会让人有一点点印象——哪怕不是名字,只是提到“就是那个男主角的基友”“就是女主角的闺蜜”,也会留下那么一点点记忆的碎片。
我所努力的目标,正是那个配角的位置。
到现在、哪怕我站在了火怜酱的身边,已经在众多漆黑暗夜魔龙学院的学生和工作人员的眼前举办了婚礼、并且已经在某个只把自己的规则、强行使用在他人身上的兽族的认证之下,我的目标,也依旧就是那个配角的位置。
是为了有一点存在感。
这一点、也依然没有改变。
如果说“故事”内的【世界】,和【世界】内的故事的差别,就是遇到了相当难以应对的——不管是能力超绝、还是单纯获得了某些外挂的,其他人都很畏惧的个体——
既然一度达到了那个位置,信念就是相当坚定的。
很难被三言两语打动——
当然,本身也已经算是开挂的存在,外挂没有提前准备好、临时启动,很难在一瞬间之内逆转形式。
毕竟、在现实之内看着柜子内的厚厚的、一摞一摞的法学相关的书籍,以及报告——发表出的感慨,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应该很难通过法考,也得不到经常炫耀的勋章。
胜负在最开始就已经确定了下来。
既不能通过嘴炮、同时,也完全不能通过开启外挂来网罗对方,站在那里等死——经常是各种“主角”的最终的宿命。
故事的最终、是以黎明的光芒照在大地上作为结尾。
在书籍上可以停留在这一瞬间——
现实却还是要继续的话——
就意味着,不论到底是花费了多久的时间铸造的黎明的光芒,也还是会在太阳随时间自然推移的状态下,再次暗淡下来。
然后、再一次迎来黎明。
往复循环——并不是受到了主角的召唤。
所以——即使只是只言片语,能够听懂的部分,那也、完全不符合我的美学、和我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