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惠顾,小姐,欢迎下次光临。”

“那个……算了,谢谢。”

桐生接过便利店收银员递过来的零钱。

在今天中午出门之前,桐生为了掩盖运动胸罩的衣痕和明显女性化的身体轮廓还特地穿了件宽松款式的卫衣,但对于性转之后身体缩了近乎一圈的桐生来说,过度宽松的衣服好像会让她看起来更像女生。

被认成女生这种事情在桐生还是男生的时候也会经常发生,因为桐生天生骨架就比较小,再加上饮食不规律和熬夜的习惯,这导致她的体型比较偏向瘦弱的类型。

当桐生还是男生时,每次被误认为女生她都会力争理据,有些时候还会掀开过长的刘海向对方展示男性才有的面部轮廓。

但是现在情况改变了,桐生已经不再是男生了,这个“误会”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

桐生对于自己变成女生这件事情实在有些难以“消化”,其中的因素既包括自我认知身份的转变,也包括更为棘手的外部社会环境对自我的认同。

伊芙背着手站在便利店的落地玻璃窗外,她无聊地靠在墙壁上,用小靴子在地上画着圆圈。

今天是土曜日,为了贴合休息日的气氛,伊芙还特地将昨天的女子初中制服换成了日常的偏素雅休闲的裙子。

秋日的午后阳光算不上强烈,但因为建筑物的阻挡,四周也算得上是平静无风。

桐生从袋子里拎出一罐Max咖啡递给伊芙。

罐装咖啡的黑黄锡罐外观十分显眼,黄黑的主色调加上《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的联动插画,这让同样是动漫宅的桐生一进店就注意到了。

不过说来也真是奇怪,这种款式的Max咖啡不是一般只在千叶县以及附近贩卖吗?为什么这里也能买得到?

炼乳带来的浓厚奶香几乎让咖啡失去了原来的苦涩口感,只保留了一丝丝咖啡的醇厚香气。比起叫它咖啡,桐生更倾向于称Max咖啡为“咖啡豆味”的牛乳饮料。

“好甜!”

喜欢甜食是女孩子的天性,即使是类似于“幽灵”存在的伊芙也不例外。

桐生拉开锡罐喝了一口,齁甜的奶香里依然带着咖啡的口感。可能是出于昨天对奶茶的品尝改变了桐生对甜品店的刻板印象,她对加入了过多糖分的Max咖啡并没有产生很大的抵触。

总的来说,桐生认为甜甜的Max咖啡尝起来感觉不错。

“和我讲一讲魔法之海吧,它和我们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

桐生将手中咖啡一饮而尽,将锡罐捏扁然后丢入垃圾桶中。

在伊芙恢复了相关的记忆之后,桐生决定要加快对魔法操控的练习,但是在开始魔法训练之前起码要先将魔法之海的概念弄明白吧?

“这个嘛,要解释起来其实蛮简单的。”

伊芙将手中的Max咖啡罐举到空中,阴暗处的玻璃因为反光而映出锡罐的影子,可却唯独映不出伊芙的身体轮廓,街上来往的行人不多,所以这种奇异的现象除了桐生外根本没有人注意。

物理的光线无法在伊芙的身上成影,自然也无法经过漫反射进入人眼的视网膜当中并进行成像。而路人和桐生之所以能够看见伊芙是因为她直接将自身的影像通过魔力映射在了接受者的大脑当中。

投射所用的微弱魔力混杂在人脑当中的想象力当中,十分微小,就像流入大海的一滴水,即使是“阿尔伯特科学”的最灵敏的魔力探测器也无法发现异常。

伊芙将手中的咖啡罐贴近便利店的玻璃,低温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凝,聚集在玻璃上。

“伊织你知道宇宙的诞生始于一场大爆炸吧?”

“知道,宇宙始于一个极小但质量极大的奇点,受‘上帝之手’推动后形成大爆炸。”

桐生觉得这种感觉很怪,不过并不是因为自己像初中生一样乖乖地回答了出来的缘故,而是因为她只是没想到“魔力”和“魔法之海”这些似乎只是魔幻轻小说里面的名词居然和现实的科学扯上了关系。

“这片玻璃上最开始什么也没有,但是当伊芙手中的咖啡罐撞到玻璃上的瞬间上面就产生了水滴,假设这就是大爆炸,那么这些冷凝的水滴就是……”

“就是宇宙中的星球?”

桐生脱口而出,但是伊芙却摇了摇头。

“不是?”

“不是。”

冷凝水珠在重力的牵扯下沿着玻璃往下流动,在玻璃上留下晶莹的水痕。

“这些小水滴才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

伊芙看着桐生的眼睛,将新的世界观抛了出来。

“宇宙”,又称“世界”,在哲学层面上,即所有的空间、时间、物质等及其所产生的一切事物的统称,是物质的整体,也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最大研究对象。

“每个水滴之间互不干预,都有独特的物理法则,独立运作。”

平行宇宙假说。

桐生皱了皱眉头,她很快明白伊芙正在说什么。由斯蒂芬·霍金提出这种大胆的科学猜想目前在科学界还鲜有人支持,人类目前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继续推演以及求证的进展也十分有限,因此平行宇宙理论也被称为称作“边缘科学”

“你的意思是,魔法之海是这些水滴的其中之一?就和我们一样?”

“没错,就是这样。”

桐生微微点头,但是她的目光并没有离开伊芙,似乎在思考些什么。

“怎么了?”伊芙对桐生的视线感到十分疑惑。

“你突然变得这么聪明我感觉有点不习惯。”

“喂!伊芙只是失忆了不是蠢啊!”

伊芙反驳道。

“但是如果魔法之海和我们的世界都是独立运行的水滴的话,那为什么我可以感受到魔法之海的魔力?”

“魔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还是魔法之海带来的?”

“伊织再看一看玻璃上的水滴吧。”

伊芙没有直接做出解释,而是让桐生继续观察玻璃上往下流的水滴。水滴受到重力的作用正在往下流动,这些下落的水滴撞到更多的水滴,接着它们的运行轨迹逐渐变得歪歪扭扭。

原来如此,桐生恍然大悟。

“大爆炸之后产生的宇宙所处的位置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就像是雨伞上被甩出去的水滴一样,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慢慢移动,当然,也会碰撞在一起。这样之后,两个世界之间才产生了互动。”

所以我们才能使用魔力,这个世界才存在魔法。

这同样也是“阿尔伯特科学”对于平行宇宙理论的解释。

“阿尔伯特科学”依旧坚持对前沿理论物理的探索,他们对“边缘科学”的研究贡献意义非凡。但在“阿尔伯特科学”的对外学术公开探讨中却从来没有提及过“魔法之海”这个词。

“那……魔力和想象力之间的联系呢?”

伊芙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伊芙不知道,魔力和想象力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在伊芙的脑海中是属于‘1+1=2’类型的真理。”

真理无需解释,正如数学考试中略过算式直接写出答案的简答题。1+1的确等于2,但是该从什么方向去解释呢?为什么不是等于3呢?在何种情况下成立和不成立呢?这些都是难以回答的问题。

玻璃上的冷凝小水滴在阳光下蒸发,随后消散在空气中。不到半分钟,玻璃上的水痕已经丧失踪迹,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

-

手中的魔力以更快的速度凝聚成形,赤色的流光在桐生手掌里延伸成欧式长剑,在无人的公园里,躁动的魔力肆意地展示着自己的活力。

长剑成形,但其轮廓依然有些虚幻,剑身依然可以被手指穿过,触碰到剑柄的指尖也依然存在着如同果冻般的滞感。

陌生的记忆从魔法之海的某个被遗忘的角落跃出,涌入桐生的脑海中。

“光明”(licht)

这是这柄长剑的名字,当思绪还未散去时,桐生已经将其刻入认知当中了。

魔力的来源是想象力,人类的情绪变化也会造成胡思乱想,情绪和想象力,是人类与魔法之海产生共鸣的重要能力。

而这件事情她在昨天晚上就知道了,在昨天晚上桐生敷衍雅人的问题时,以及今天早上故意避开他时,桐生都有意无意地感受到了从雅人身上散发出来的代表“失落”和“不解”的魔力。

桐生对魔力的操纵开始逐渐熟练,对魔力的感知也更加灵敏。虽然魔力很微弱,但依然能够被桐生的“灵感”捕捉到,毕竟她也算得上是半个魔法少女了。

操纵魔力并让其为自己所用要求使用者拥有强大的精神力,不仅如此,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保持百分百的专注。

意志不坚定或者是绝望者也会与魔法之海产生共鸣,但是其与上面相反的是:他们并不能操纵魔力,而是被魔力捕获并被操控,成为只被负面情绪和动物本能驱动的人偶。

它们便是“魔术师”,是被执念和本能操纵的怪物。

根据伊芙的描述,“魔术师”身上的魔力似乎异于平常人,暴虐、绝望与愤怒的异常魔力很容易被魔法少女的灵感捕获,也正因如此,潜伏在人群中的“魔术师”在魔法少女的眼中根本无处遁形。

而找到并处决“魔术师”,是魔法少女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天职。

“其实一般来说,能够熟练掌握魔力的人被称为‘巫师’,那些被魔力操控的人偶才叫作‘魔术师’,但很可惜,巫师都消失了。”

桐生当然知道巫师的消亡的历史,这是今天早上与魔法之海产生共鸣时被给予的记忆:

真正意义上的巫师已经完全消失于人类的历史长河之中了。至于原因,暂时还无法追溯,因为人类历史很复杂,频发的战争和仇恨摧毁了太多东西的存在痕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