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王九渊说的并不是恐吓,正相反,这的确就是很多逃难之后,小孩子的结局。

战乱之时,人命如草芥,定北城破之后,几乎所有的北荒民众如潮水般逃往海天关内,海天关周边的几个州县还有能力收留难民,可随着流民越来越多,再加上卫特拉部族的狼兵就跟在流民后面,兵锋直指海天关,守将想来想去,只能让这些流民继续往南走。

谢母和王家那位忠仆总算还有些准备,城破之时多少带了些金银细软,即便这样在两个孩子逃到阜县城外时也已经一穷二白。那些没有家财的平民百姓,逃难的途中更惨,卖儿卖女,抛夫鬻妻,都是时有发生的事情,至于易子相食,也不是没看见过。

可出乎王九渊的意料,谢鸣珂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而是认真地分析道:“一会儿咱们去把玉佩当了,先在这里住下来,阜县文风浓郁,我同样识字,可抄书供王六哥读书,等日后朝廷收复北荒,再回不迟。”

王九渊摇了摇头,他比谢鸣珂大了三岁,自认这一路逃亡,看透了无数疾苦。虽说听谢鸣珂的话心头一暖,可现实摆在面前,小姑娘还是没看明白。

谢鸣珂见状心里翻了一个白眼,上辈子摸爬滚打好多年,小孩子又没有什么养气功夫,想的是什么一眼就能看穿。

她把玉佩从王九渊手里拿回,语气中也有了一些不容置疑:“王六哥,无论如何你只需要在这里专心读书就好,你放心,我谢鸣珂有一手好字,浆洗缝补也会一些,就是抄书,也绝不会让咱们两人饿死。”

或许她也没感觉到,这话说道最后,从之前的不容置疑变成了斩钉截铁,就像是做出了许诺一般。

两人对视了一会,最终王九渊哑然失笑:“鸣珂,别闹了...”

谢鸣珂觉得自己肝都要被气炸了,要不是因为我这具身体年龄太小,现在还无法确定出身,又没有武功底子,我至于培养你?

我直接拿你卖身钱去参加武举岂不是更快?还用得着去京城找寻什么孙家!

努力压下怒火之后,谢鸣珂知道王九渊现在觉得自己看透世事,对谁都能说教几分,要是此刻不拿出点东西解释清楚,只会让他的主意越来越坚定。

想到这里谢鸣珂坐在桌前,提壶翻杯注了一汪水,以指代笔、以桌代纸,沾着清水写下“王九渊”三字。

写罢让身,仰着脸对王九渊说道:“王六哥,你觉得我字如何?”

同样满腔怒火的王九渊脑子里已经闪过了无数个批评的词语,不过看到字迹后,直接就定在那里。

谢鸣珂前世有一好友叫做陆公权,先是被擢升为中极殿大学士,后入阁成为首辅,介于他对朝堂政事的态度,当时诸多大臣也好、学子也罢,都称他为“三不开宰相”,即入朝不易开印、见客不多开口、归府不愿开门。

就因为这个为官的态度,新帝登基后,他数次被贬,以至于正一品到从九品的大小官吏几乎都当了一遍,可每次都能重回内阁,做回首辅的位子。

这其中除了他那敏锐到极点的政治嗅觉和出色的为官能力之外,就要数那一手极为瑰丽的书法画艺了。

两家本就是邻居,父母长辈见面少不得要互相比较一番。等到入学,既是同窗又是好友的身份更是让两个人互相攀比了起来,结果就是两人都模仿过历朝历代著名的字体和画风,正因如此,当时国子监还特意让这两位好友一起做了一幅贺词,为太后娘娘祝寿。

此刻谢鸣珂写出这一手虞体书法,马上就把王九渊给镇住了。

大辽科考多流行虞体书法,该书法又一向以力道均衡,外柔内刚为特点,后人评价虞体多以“中庸之美”大加赞叹。王九渊本是家中幺儿,鉴于几位兄长那跳脱的性情,父母对他的态度更为严格,五岁开蒙,先要练字描红磨砺心性,于是重金请了先生多加指点。

现在见到谢鸣珂这手虞体书法,王九渊觉得比起家中先生,也丝毫不差。

谢鸣珂趁热打铁,继续说道:“王六哥,我父兄早已战死城下,也不会安排什么后事;母亲更是被那场屠城吓怕了,只想着逃出城外,找个立足之地就万事大吉。现在我娘走了,只有我自己一人,哪怕前路都是康庄大道,也得多想想。”

“从前我家同孙家一年也只有年节时分互通书信,可前岁我爹考功,由司法参军升为北荒长史,孙家在短短半年间就派人来了数十次,话语间隐隐有定亲之意。”

“王六哥想必家中长辈也同你说过,北荒乃是太祖龙兴之地,该州刺史多由亲王担任,实权交付于长史决断,更无需向刺史禀明。”

谢鸣珂低头把玩着手中的玉佩,漫不经心的嘲讽道:“我从小就和其他女孩不同,父亲从不把我养在闺阁之内,见的多了,也能猜出来孙家打的是什么主意。我只问六哥,这样唯利是图的商贾,我一个孤女进了家门,接下来会是什么日子在等我呢?”

被谢鸣珂这么一问,王九渊不由得想起来,家中养过的门客,有用的一日三餐银钱供应尚且不说,更有四时补贴,年节例礼等;用不着的,也就是一方驻足之地,普通餐食养着而已。

至于待遇和礼数,谁不是奋力出头用能力争取来的。

本以为去了京城送进了孙家就是万事大吉,可现在这么一想,一个无亲无故、毫无依仗的小姑娘就这么投靠进了商家门,真的是万事大吉吗?

王九渊想了半天,想通了里面的关节后,也不再像之前一样非送谢鸣珂入京不可。但不去京城,难道真要像小姑娘说的那样?靠她来供养自己?

他心中一团乱麻,不知作何决定的时候,胡大娘从里屋走了出来。

胡大娘手中多了一个小包裹,看着王九渊说道:“咱们这就动身吧,去找里长定下契书后,我在带你去裴家找管事的看看,要是命里有那个福气,留住就是好日子;留不住,我也只能把你卖到平常富户家中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