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皇宫,脚一落地,蜀桐就意识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自己根本不认识路,这阁楼宫阙密密麻麻的到底玉玺放在哪一间里啊。蜀桐摸索着,在一间又一间阁楼楼顶飞过,却没有发出一丝响声。这就是踏雪作为当世四大轻功最绝妙的地方了,踏雪无痕,过处无声。可是再厉害的轻功也没有寻路的功能。

要是以前在江湖上,迷路了还可以打听一下路人,可现在是在皇宫,去问问过往的太监宫女那不就是摆了明的图谋不轨吗?

没办法,蜀桐也只好一间一间摸索下去。按理说,玉玺这种东西应该是在皇上批改公文的地方吧,批改公文的地方大概就是御书房什么的,可是这御书房该去哪找呢?蜀桐心里这么盘算着,脚下却忽然一滑,一片松动的瓦片从墙上掉了下去。

“糟糕,不好。”

这一下可是惊动了宫里巡逻的侍卫,为首的侍卫闻声,警惕地喊了一句。“什么人?你们几个过去看看。”

在他身后的侍卫听到命令立刻赶往了声音传来的地方,没过多久,一个侍卫抓着一只小白猫回到了他面前。

“报告队长,没发现什么人,只有这只猫。”

“猫?”队长怀疑的问了一句。

“是的,最近不知怎么,小公主殿下喜欢上了猫,所以叫人养了一群,现在宫里这样的猫随处可见。”那名侍卫说道。

“这样啊,那放了吧,继续巡逻。”

蜀桐躲在两堵墙之间的夹缝里,勉强支撑着自己不会掉下去。她看着逐渐走远的侍卫,松了一口气,“好险好险,还好有只猫吸引了注意力,谢谢猫祖宗。”蜀桐重新回到屋顶,朝着原本摸索的方向继续寻找着。

远处,皇宫里最高的一处宫殿屋顶,一个男人打了个哈欠缓缓睁开了眼,看了下远处宫阙林立的方向,“呦,宫里的侍卫干什么呢?怎么溜进来个小老鼠,唉,好困啊。”

“算了,这么弱个小东西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还是接着睡觉吧。”

早听民间流言,这长安城中的皇宫里,有三宫六院之说,可是这大大小小的宫了园了蜀桐见了不下几十个了,哪里来的民间传说,少加了个零吧。正在暗自头疼找不到蜀桐默默腹诽着,这时她却忽然闻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香味,而香气来源就是她脚下的这间屋子。

“老奴见过虞妃娘娘。”

“是冯公公啊,不必多礼,皇上还在熬夜批改公文吧。”

“回虞妃娘娘,皇上还在御书房,特意叫我来御膳房要杯提神的清茶。”

“这样啊,刚刚好我这才在御膳房亲手做了些糕点,想着皇上这会儿熬夜一定饿了,正要送去,既然冯公公来了就帮妾身带过去吧。”

“老奴遵命。”

蜀桐躲在房顶上,偷偷听着两人的对话。原来这儿就是传说中汇聚天下美味的御膳房啊,就是不知道那个什么虞妃娘娘做的什么糕点,隔着盒子都闻到香味了,想吃......等一下,这个好像不是重点啊,刚刚那个公公说什么?要去御书房!这下可算有办法了,既然这个公公要去御书房,那么只要跟着他走还愁找不到路吗?

御膳房门前,虞妃娘娘将手里的食盒交到冯公公手里,又进了御膳房,出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个装着茶叶的小纸包。

蜀桐就一路悄悄地跟着他,穿过了好几个宫殿庭院,最后才拐进了一个比起别的庭院大上不少的院子。

御书房内,一脸疲惫的皇上扶着下巴,用手中的毛笔在纸上乱画着。在他面前的桌案上,大大小小的公文信件铺了一片,甚至还有不少掉在了地上。

忽然,他听见门外传来了脚步声,早有准备的皇上从桌上随便拿了一本公文,佯装看了起来。“这苏州府尹申请开凿通往内地的运河,这群当官的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开运河要多少人力财力,还是等天下太平点再说吧。”

“云南地区受虫灾影响,导致今年耕作困难,恐颗粒无收。这地方是有点远了,算了明天让户部派些人过去,顺便从国库里运些粮食过去。“

“江南各大门派自从三年前天目山一战后,元气大伤,各个小门派顺势崛起,而且日渐猖獗,如今江南武林的大小门派数目是以前的三倍之多,希望父皇派人镇压。呦,太子的文书,看来这次南巡见识不少啊,不过这江南武林向来和朝廷相安无事,我这公然镇压不是挑事吗?还是小孩子啊,为国着想也不是这么着想的。”

“文祥啊,你说这太子殿下这么大人了,怎么还是长不大。”皇上说着,把手里的文书丢到了一边,仰头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冯公公闻言走了进来,将糕点和泡好的茶放在了桌上。“皇上,太子这也是心系国家,但处世不深皇上也别怪罪。”

“嗯,毕竟是朕自己的儿子能怪罪什么?”皇上拿起茶,喝了一口,又拿起一块糕点尝了尝。“文祥啊,这栗子糕不错啊,御膳房换厨师了吗?”

“回皇上,这是虞妃娘娘亲自做的,托老奴给皇上带来尝尝。”

“咳咳。”皇上的一口栗子糕差点喷了出来。“你说什么,虞妃做的?”

“是的。”冯公公回了一句。

“算了算了,拿走,不吃了。”皇上挥了挥手,一想到虞妃皇上就满脑子头疼,更别说吃她做的糕点了。

冯公公闻言将那盘糕点端到了一边的桌子上,回头又看了一眼堆满公文的桌子。“皇上,刚才老奴不在,你又溜号了吧。”

皇上看了看被自己乱画了一团的桌子,心里暗自一拍脑袋,我怎么忘了挡上了,“那个冯爱卿啊,你看着天色也不早了,要不今天就到这儿吧,朕呢最近身疲体乏建议多休息。”的确,他随身为皇帝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每天最头疼的就是这堆成山的各地从来的官文。

冯公公翻了翻桌上堆着的文书,说道,“皇上啊,今天这一百三十多封文书,你才批完了,哦,三十多封,这些文书明天上朝的时候都还要用。”

皇上把手一摊,像是得知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一样,绝望的叹了口气。他看着冯公公不肯让步的坚定表情,忽然说道,“冯爱卿,为了体恤一下朕,要不然这些文书我们三七分了吧。”

“别一脸为难的看着朕啊,当然是你七我三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