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名字读作“すず”的人,为永间家的三代各自送出了饱含深情却又含蓄内敛的信息。这个重复着实不能再以巧合来解释。“铃”,最近的一位牵连者,也是我的书友,我从永间海夜身上也了解到她的许多。她在会津若松的老街,和永间家住得不远的时候,是一身土气的书店员打扮:头发蓄得很长却疏于打理,草草梳一个大麻花辫披到后脑,身上穿的也是例来的图书馆司书般的长袖衣加围裙,用今天的视角来看,着实落了“不会打扮”的评价。但永间海夜又说,她去长冈之后,看到的“铃”又是另一幅模样:姿容端丽、秀发飘逸,衣衫也透出一个二十来岁的女性的青春气息。要不是她主动相认,永间海夜差点都不敢打招呼。不过漂亮归漂亮,她终究还是在永间海夜面前表现出了一丝怪异,那就是“铃”展现在永间海夜面前的面孔让她察觉出了年龄上的明显差异,时而是二十多岁的青年,时而又是将届四十的中年。她的生活让我认为,她并不是一个将人生都做得入戏的演员,这就应该说明了,“铃”或许有不止一人。这就足以让我兴起探问“铃”的兴趣了。

我与“铃”是书友,和她取得联系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并且,也是“铃”将永间海夜遇到的麻烦交给了我,现在她与父母围绕《若菜集》的隔阂已经基本揭过,我也有必要将这一动向向“铃”做个报告。在听过这段围绕《若菜集》的过节的原委,以及隔阂已经消除的叙述后,她在网络的另一端打出了数个高兴的表情符号。“我就知道,交给由香里总是能解决的。”

“说起来,这本《若菜集》的扉页,被永间家妥善地保存着。若不是他们这样妥善保存,直到我和伯父去修复才将它放在普通盒子保存的其他书页中拿出,我还未必能检出那些早已消失的字迹。《若菜集》的出版已经百年,字迹有消失也并不奇怪,但奇怪的是这些字迹完全消失,若不是我们迎着光透视,我甚至觉察不出那张扉页上原本有字迹;若不是我请了伯父这样专业的古籍修复者,也没法用白剂复现出那些字迹。我想问‘铃’的是,在百年之前,我们就已经掌握了这种让字迹完全消失的手法吗?虽然我们在现今的推理小说中能学到诸如用淀粉碘溶液做蓝墨水写下字迹,过得三五天字迹就会消除干净的方法,但百年前,碘才刚传入我国不久,那时的‘すず’会知道这样的方法吗?”

“也许有其他的方法呢。”

“所以,我就想用这个问题,请‘铃’参详一下。”

“铃”的长处,在她向我询问如何进入木泽信穗作品音乐会的时候便已经展现:她对人物的记忆非常深刻,即便是素不相识的路人,隔了数天也不会忘记。我对推理小说的阅读量很有自信,并且也已确认过小说中类似的手法在百年前是否能够实现。确认到最后,可以认为小说中并没有足以在一个世纪前复现的,彻头彻尾的隐写,并且能在一个世纪后依然被白剂复现的手段。所以,我在等待“铃”的回答时,也打定了这样一个盘算:“铃”若是知道什么头绪,显然不能从小说里知道,得从其他人口中得知。而我自也有其他的办法,让她说出这个“人”。

“由香里,我想,这会不会就是用没有水的笔写的呢?虽然小说我想了很多,没有类似的情节,但益智故事里却有一个这样的例子啊。”她指的故事我也明白:一对老夫妻不和,丈夫眼盲,要立遗嘱将遗产留给儿女,妒妻便给他一支没有墨水的笔。写完封存、盲老去世后,其妻以无字无凭为由索要一半财产,当时的见证则以“刻痕仍在”为据赢了官司。在思索的最后,我也认为,这张妥善保存的字纸是用没有墨水的笔所书写。

“我也这么看,不过,这么写是为何而来呢?难道,‘すず’或是预定收信的一方,是视力不自由者吗?”永间家现在由永间海夜的父亲大志,也就是年岁尚不到很老的那封情书的送出者所掌管,那么上一代当家人应当已不在人世。我们当日造访永间家时,未经主人的允许,因而只在客厅停留,视线也没有飘到可能摆有佛龛的后堂。不过,玄关处的鞋柜并没有外露的老式鞋,却也足够说明问题。这一次,我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铃”与前两位“すず”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她将我的问题尽数应付过去之后,我也选择了将话题移开。现在,我更想弄明白,为何在《若菜集》上的留言会是没有墨迹、徒有痕迹呢?

我从白剂复现的那段赠言中,知道当时的第一位“すず”所赠与的对象是一位叫“秀规”的人,永间海夜的爷爷是不是就叫“永间秀规”呢?若答案是肯定的话,对我们现在的调查无疑是个巨大的进步。但永间海夜并不知道他爷爷的名字,她只肯定,她这一家世代居住在会津若松,她在小的时候,也还和自己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过。不过,这只是她模糊的记忆,并且在一二岁的时候,她的爷爷奶奶便已物故。就算我现在隐约向她问起“你的爷爷是否有视力障碍”,她也不能给出明确的回答。

“对了,这是我们家世代相传的东西,听说爷爷奶奶的名字就藏在这里面。嘉茂前辈,这个能不能派上用场呢?”

“这个好东西,为什么这时候你才拿出来呢?”永间海夜突然拿出的,是她挂在颈下,平时藏在衣服中的一个类似护身符一样的挂坠。链子下方的装饰物呈鸡蛋形,似乎是铜质,在悠久的时光中被磨洗得光暗分明:被周身摩擦的部分闪着锃亮的光泽,而由雕花或是空间挤压而难以接触的部位则是一片乌黑。既然是护身符,按照我们的风俗,有些人就会把自己家人的姓名藏在这个坠饰中。永间海夜有这个东西,若是及早拿出,对我了解这一家人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在问题忽然得到一条重要线索的当口,我激动的心情终于冲破了我的礼防,使我不带恶意地责备了永间海夜一句。

“因为,这里面的东西我也是听爸爸妈妈说的,他们说这里面藏着我们全家人的姓名,并且要由家里最小的人带着,以保佑一家人的平安。我其实也一直不知道自己爷爷奶奶的名字,爸爸妈妈也从不带我去寺里扫墓。我其实一直都很想知道,不过,之前都被《若菜集》那件事情给冲到脑后了嘛。”

有了一个解释,我也没再深究,立刻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个坠饰上。这个鸡蛋形的坠饰周身有着花纹,但年深日久,早已磨损得几近圆滑。仔细用指甲尖感触这个坠饰的表面,可以发现一条开口的缝隙,就像拉面里半个鸡蛋的切法一样,想必这便是开启的方向。然而,整个坠饰表面并没有明显的开启机关,永间海夜自己也说,她曾经在私底下也试过无数次,始终没法打开。

“据说,这个护身符里有永间家历代人的名字。总得你出生、名字确定后,才会写在纸上放进护身符里;你出生到现在不过十余年,这段时间还不至于让一个金属质地,又不会生锈的机栝卡死到无法打开。”

我这样想过之后,将这个护身符拍了张照片,然后联系上了霞浦的一位相识,开锁匠人友助先生。他看了看这个护身符的模样,便确定了开锁的方法,随即在手机上回复我道:“先把它泡在热水里,过一段时间拿起来,再用针戳一戳这个坠饰和链子连接的构造。”

原来如此。我顿时明白了永间海夜难以打开它的原因:大气压力。工匠制作这件工艺品便已算定了它将作为护身符使用,便做好了它长期在身边摩擦,会有所磨损的对策。这个对策便是让打开的两叶紧密咬合。做到这一点,除了用砂纸打磨咬合面之外,还有一个对策便是做一个让内部的空气只出不进的气栓,也就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时使用的抽气装置的微缩版。这个坠饰上,蛋形的两半开启的时候少,多数时间都处于闭合状态并且长期和衣服、身体摩擦,这就导致了它每次闭合后,周围就算有些微不是严格对齐的咬合,也在长期的摩擦下被磨得平了。挂饰挂在衣服之内,受到体温加热,内部的空气便从气栓跑出;但要打开盖子,势必要将挂饰摘下带离体温环境,这样一来,温度骤降,内部空气又得不到补充,便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咬合的两半更加紧密。黄铜作为材质选择的答案,除了它对身体没有多少危害之外,另一个原因也是它易于导热,却不容易在这个温度下便发生明显的形变。

“光是一个工艺品,就蕴藏着多少的匠心啊。”我感叹着工匠选择的不易,向会面地咖啡厅的服务生要了一杯热水。按照友助先生的方法,将一根针顶向放进热水加热,然后已擦干的蛋形坠饰的切口时,盖子的一半忽地松动,整个坠饰就像剥开的开心果一样裂了开来,从中掉出的是两片铜片,质地和外部一样都是黄铜。

“愿天赐福,护佑永间。”这是第一片铜片的内容,是护身符的祝词。第二片则开列着永间家历代的人名,头一个便是“秀规”,跟着的是他的妻子;下一组是永间秀规的数个子女,永间海夜的父亲大志便在其列;最下面一排,则以同样的字迹写着“海夜”的名字,所有字迹笔迹一致,刻痕的新旧也大体近似,除此外并无他文,可以视作这些文字都是在同一个时候刻下的。看来,永间秀规着实便是永间家的祖上,永间海夜的爷爷。但永间海夜的爷爷在她一二岁时便已物故,而刻痕的岁月显然有数十年,海夜的名字又是怎样出现在几十年前的刻痕上呢?仔细思索,其实也不难理解。

“事实证明,历史最为悠久的‘すず’将无字有痕的扉页送给你的爷爷,并非因为他们两人之一有视觉上的障碍,而是因为另一个原因——你的爷爷专门习学过金属雕刻的工艺。否则,在黄铜这般质地的金属上刻下那么规整的字迹,一个业余人士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的。”

在黄铜上刻字,笔划大的可以用刻刀,笔划小的就只能用酸液。将在本就体积微缩的蛋形坠饰里的铜片上刻字,那更是蚊子腿上刮精肉了。这些字的笔迹一致,可以断定出自一人之手;护身符上的名字中,完整地列出了永间大志这一辈人,说明护身符只能出自这一辈的上代。上代又只有永间秀规一人的名字,那么他自是护身符的雕刻者无疑。此外,这块护身符年深日久,海夜的名字的刻痕却和其他名字一样,这却也不难解释:在永间秀规盛年,自己的子女已经全部生养完毕之后,他制作了许多类似的护身符,分送给每个子女。在对应的子女的铜片上,他为自己的子女,已经提前订好了孙辈的姓名。“海夜”这个名字,也是男女皆可,并无特别的倾向。

至于第一位“すず”何以用没有墨水的笔题写《若菜集》的扉页,只写出字的痕迹而不着墨,在知晓她赠书的对象——永间秀规的职业之后便并非难解之事:作为雕刻人员,指尖对平面上凹凸痕迹的抚摸是少不了的。一本书的扉页在想象中也是平面,但永间秀规只要用手触摸,立刻便能以异于常人的敏感发现上面的痕迹。或许,“すず”了解到永间秀规有用手抚摸书面的习惯,才会将自己的心意用这种方式表达出来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