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冰和金属碎屑、油料混合漂浮的海面上,深海航母院长CV-64星座号、CV-66美国号蓝灰色的甲板上,四架E-2C预警机在蒸汽弹射器上张紧,随后在蒸汽活塞的强大动力下被抛上天空。

十几分钟前,原本分布在核心栖地周围三艘电子干扰/侦查舰被来源未知的攻击摧毁,深海舰队暂时失去了实时侦查情报,丢失了机动舰队的位置信息。

星座号和美国号已经开启了自身的所搭载的AN/SPS-12监视雷达,理论上这型雷达可以扫描半径370km范围内的水面舰艇,但由于恶劣天气干扰,雷达的搜索范围被极大缩小,此刻机动舰队正好位于雷达有效侦查范围之外,星座号和美国号只能使用预警机辅助搜索,同时扩大自身的雷达警戒范围。

七分钟后,爬升到工作高度的E-2C预警机传回了雷达扫描图像:

之前遭受重创的机动舰队此刻正分为两组,一组留在原地,似乎已经完全失去了行动能力,另一组则快速向南部的暴风区航行,似乎是想要借助风暴的掩护拉近距离在夜晚寻求决战。

星座号和美国号并不在意这支小小的机动舰队残余,从雷达上看,这支舰队的上空几乎没有任何飞机盘旋,几乎可以肯定,在先前的袭击中,这支舰队早已被摧毁了所有的航空力量。

星座号和美国号只能这样猜测,毕竟先前深海电子干扰/侦查舰的覆灭过于突然,三艘战舰在1秒内被同时摧毁,星座号和美国号与反舰导弹的联系被瞬间切断,她们只能粗略估上一攻击波次的打击效果。

鱼叉反舰导弹在末端可以使用自身的雷达锁定目标进行攻击,在突然失联的情况下,只要不受到额外干扰,攻击就可以正常进行,只不过星座号和美国号无法直接观察到这次攻击的全过程罢了。

实际上,在这一波攻击中,星座号和美国号使用48架F/A-18C战斗机发射了192枚鱼叉反舰导弹,根据先前的袭击中对方的防空强度估算,这一轮打击至少能够消灭对方1/3的有生力量,只有那些不在重点打击范围内的次要目标才有幸免于难的可能。

星座号和美国号真正担心的是,目前在海域中,至少还有一位航母舰娘的位置还是未知状态,并且随时可能对它们发出致命的攻击。

电子干扰/侦查舰的舰载雷达完整记录了袭击的全过程:

8时50分,在机动舰队正疲于应付深海舰队的反舰导弹打击时,三架通体黝黑,速度极快的侦察机分别从三艘电子干扰/侦查舰上空1000m的低空飞掠。

这些侦察机有着可以减少雷达波反射的隐身外形,借助云层的掩护,电子干扰/侦查船在对方接近到10km左右的距离时才将其发现,还未来得及组织对空火力,这些侦察机便以2.5马赫的高速再次没入云层,从雷达中消失不见。

仅仅过去不到一分钟,三艘电子干扰/侦查舰同时报告在雷达上发现了以10马赫高速向自身接近的奇怪飞行物。

三艘电子干扰/侦查舰立刻组织对空防御,但这三艘以艾伦·萨姆纳级驱逐舰为原型而改装的电子干扰/侦查舰,虽然其动力系统和舰体防御力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但火力上却仅仅能够防御小规模的螺旋桨飞机空袭,想要用舰上这些127mm/40mm的高炮拦截十马赫飞行的导弹,无异于痴人说梦。

事实也是如此,在导弹进入防空火力范围后不到三秒时间内,深海电子干扰/侦查舰上的127mm高平两用炮只来得及开出一炮,下一刻,如太阳般耀眼夺目的光辉便将其彻底吞没。

半径近1.3km的火球将电子干扰/侦查舰整个笼罩其中,爆炸中心的海面被冲击波整个向下推移了80米,足够塞进去一栋摩天大楼;掀起的海浪有上百米高,即使是航空母舰在其面前也会毫无疑问地彻底倾覆。

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将绵延上百里笼罩在白令海上空的风暴撕开一个半径超过13km 的口子,热气和尘埃向上冲出19km,任何一架飞行在风暴云层上空的飞机都能看见蘑菇云的完整轮廓,直到现在,这三朵蘑菇云也没有彻底消散。

而那三艘遭到打击的电子干扰/侦查舰,在这样的打击下更是连一块完整的舰体都找不到。

上万度的高温和中心半径300m区域高达3000磅每平方英寸的超压可以轻易击碎任何金属,别说这三艘电子干扰/侦察船,恐怕连北方栖姬本人来了也难逃一死。

现在两位深海院长的当务之急,就是立刻找到攻击的源头,此前它们对于机动舰队单向透明的监视证明,这次攻击的发起者一定不在舰队中。

而这电子干扰/侦察船们所遭受的这三次攻击虽然发起位置不同,但威力和弹道几乎完全相同,这就说明了三次攻击的发起方式相同,但却是从三个方向分别发起的,极大概率是某位航母舰娘舰载机的杰作。

一般来说,航母舰娘在作战时,其上空一定会留有一定数量的舰载机负责空中警戒和防御。但或许是对方的舰载机全部使用了隐身设计,直到现在,两位深海航母院长也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空中或者水面目标。

正当两位深海院长转变思路,打算让预警机接近暴风区侦查时,一个孤零零的大型水面雷达信号出现在机动舰队西侧40km处,正匀速向北方航行。

而在其上空,一个移动缓慢的空中雷达信号正环绕其四周,似乎正在进行侦查作业。

或许这就是先前对电子干扰/侦查舰发起攻击的航母舰娘所在,而由于对方的舰载机都拥有隐身设计,E-2C预警机只能侦察到对方没有隐身设计,恰巧又在执行反潜作业的舰载直升机,借此确定了对方本体所在的位置。

一切都是那么的合理,两位深海航母院长没有犹豫,48架F/A-18C全部以反舰挂载分两波次升空,伴随着24架制空挂载的F/A-18C舰载机和全部的8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的掩护,径直飞向这位航母舰娘。

两波各40架舰载机在30分钟内便整备升空,以15分钟的间隔对仅仅一位舰娘发动连续打击,看起来在见到三艘电子对抗/侦查舰的遭遇后,两位深海航母院长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还未完全确认对方位置就全力发动攻击。

但殊不知,这样的举动正中利赛特下怀。

迷雾已经将战场笼罩,未知的恐惧会一直萦绕在对手头顶,直至胜负分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