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比扬卡大酒店”享受了两日美好时光后,终于到了起航的日子。

清点物资,整备行装,刚刚有了些生活气息的水兵宿舍很快又变回了原来空荡荡的样子。

冷风呼呼吹着,太阳在天边亮出一角,黄澄澄的光洒在海面,把海岛上灯塔的影子扯出去老远。

季利奇基海军基地从外面看上去并不大,海岸边只有零零散散几个码头,看上去停下十艘船都十分勉强。

所谓的“北方联合太平洋第二分舰队”,难道只是一个有十几艘小型舰船的小船队?

众人心中如此想着,而接下来的景象却让他们永生难忘。

在北方联合海军军士的带领下,碧蓝航线的志愿者们和舰娘,林林总总百十号人涌进了一个狭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

建筑的外墙没有进行过装修,灰白的混凝土墙面就这么暴露在咸湿的海风中,被岁月腐蚀得斑驳,看起来十分脆弱。但进入建筑内部,近十米厚的混凝土和钢板夹层构成的叹息之墙立刻消除了人们的疑虑。

这是一座防备森严的堡垒,内部宽阔的道路可以容纳两辆车并行,高大的穹顶完全满足大型机械作业的需要,堡垒的内部空空荡荡,只有一个似乎被用作停车场的大厅。

整座堡垒只有门,没有窗,一切的照明都来自于布置在四处的电灯。

电灯十分明亮,白森森的灯光照在同样发白的混凝土墙壁上,看着多少有些令人发慌。若不是地面上纵横交错的明黄色指示线和墙上四通八达的各色管道,来人或许会以为这里是什么集中营也说不定。

来到大厅的尽头,七八座方形的工程用升降电梯被并列布置在这里,有些电梯黄白条纹警戒线的中心露出一块黑漆漆的空洞,看来是正在使用中。

在尽头的角落处是留给人通行的几条电梯和楼梯,这些电梯和楼梯一眼望不到尽头,海军军士带领众人沿着楼梯向下走去,许久才走到尽头,回头向上望,只能看见视野中剩下硬币大小的出口,往外散发着点点白光,而它四周则被黑暗完全包裹,仿佛通往地狱的阶梯。

根据海军士官的介绍,他们现在正在季利奇基海军基地地下一百米处,一条宽阔的沥青大路延伸向远方,各式各样的卡车和工程车辆在这里穿梭,发动机轰鸣声此起彼伏,让这里显得比地面上的堡垒更有生气。

“这条路有多长?”有人好奇问海军军士道。

“五公里左右,放心,我们接下来乘卡车前进,看,它们来了。”

海军军士话音刚落,六辆乌拉尔-375D军用卡车接连被重型工程用升降电梯运输到地下。

伴随着金属摩擦和机械运转的轰鸣声,房屋大小的升降机在钢缆的操纵下稳稳地停在不远处,六辆军绿色的乌拉尔军用卡车驶下升降机在众人面前排成一列。

180马力的吉尔-375YA V8汽油发动机即使是怠速状态下轰鸣声也强劲有力,宽大的2*3越野轮胎和硬朗的车身轮廓,让完全不懂车的普通人也能一眼体会出它的与众不同。

粗旷的板簧悬挂很难给乘客好的驾驶体验,好在这条地下道路并不坎坷,摇摇晃晃没多久就一行人就到了地方。

“这是……”

大海的潮湿气息扑面而来,抬头却见不到一丝阳光,她们仍在地下,入目所及却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海洋。

这样的景色让杜缘觉得有些似曾相识,在阿尔卑斯山脉大格洛纳克山的溶洞中,杜缘也见过这样的景象。

“欢迎大家来到季利奇基海军基地地下港口,请跟随水手引导正确登船,战舰整备完成后会通过升降电梯送至地上出口。尽量不要在港口内逗留,港口内部地形复杂,随意走动有迷路的风险——祝各位一帆风顺。”

海军军士说完,对众人敬了个军礼,随后便离开了,紧接着一群水兵走了过来,开始引导众人登船整备。

莉莉丝和杜缘一行人一边在登船的地方排起长队,一边好奇地扫视着这片宏伟的地下工程奇迹。

据舰上水兵介绍,这片地下港口建成于深海危机时期,是北方联合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项目之一,其主要建成目的在于保存太平洋舰队实力,在深海危机最初的困难时期,北方联合太平洋舰队多次利用这个地下港口出其不意袭击深海舰队侧翼,在远东保卫战的胜利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深海危机在各国历史上的称呼都各不相同,例如东煌就将其称之为第二次东煌保卫战,重樱沿用碧蓝航线官方说法称其为深海危机,而对于北方联合来说,在他们的历史书上,这是一场直到现在都没有完全结束的战争——卫国战争。

由于海军建设薄弱,而深海危机的发生时间,也正好卡在北方联合主体国家的共产主义政权刚刚建成立足未稳的时候,尚不成熟的北方联合军队在战争初期付出了巨大伤亡,深海舰队数次深入内河炮击北方联合主要城市,甚至一度包围了北方联合的重要城市列宁格勒。

北方联合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们用尽一切手段抵抗深海舰队的进攻,反坦克炮、防空机枪甚至炸药包、燃烧瓶,一切能对大型机器造成伤害的武器都被利用起来,几乎所有人都投入到了保家卫国的战争之中,仅在列宁格勒战役这一场战役里,北方联合的军民伤亡人数达到了两百多万。

在卫国战争战况最为激烈的四年中,北方联合累计伤亡2960万人,终于将深海舰队驱离北方联合近海。

如今,由战士们鲜血刻成的红星早已褪色,但像这座宏伟的地下港口一样,北方联合人民为了抗击深海而修建的宏伟要塞,依然在用自己的斑驳身躯无声诉说着这段血泪交织成的历史。

一艘又一艘的战舰在整备完毕后,从地下港口的靠岸码头起航,在汽船的辅助下开入船闸。

紧接着,巨型升降机将其提升至距此70m高的海平面,战舰驶过一条宽阔的水道,在季利奇基北侧的一个不知名海崖处驶出。

以驱逐舰、巡洋舰以及各种辅助船只,总计四十余艘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陆续驶出地下港口,在季利奇基南部的卡拉金湾集结成一个庞大的水面舰队,准备开赴战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