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窗纸,温柔地照进屋内,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运睁开双眼,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平躺,莫三娘侧身对着他,一条手臂自然地搭在他胸前,呼吸均匀。

李可则蜷缩在床内侧,依然沉浸在睡梦中,小脸上带着恬静的笑意。

他小心翼翼地起身,尽量不惊动她们。

晨光熹微中,莫三娘的睡颜显得格外安宁柔和,长睫毛在眼下投下浅浅的阴影,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正做着什么好梦。

李运凝神注视片刻,心头涌起一阵暖意,轻手轻脚地披上外衣,下了床榻。

他提起昨晚特意留好的那条肥美青鱼,轻掩房门,向着村东头的王先生家走去。

清晨的村庄尚未完全苏醒,几缕炊烟袅袅升起,鸡鸣犬吠间杂着农人下田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清新气息。路旁的草叶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在朝阳下闪烁着微光。

王先生名叫王知心,王先生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据说年轻时曾在朝为官,不知何故辞官归隐,在这偏远村落开设私塾,教导孩童。

李运希望能从他那里借些书来看,更希望能通过他了解这个时代的科举制度——那是改变命运最直接的途径,也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所在。

王先生的院落整洁宜人,**墙上爬着几枝青藤,墙角处种着几丛翠竹,清风过时飒飒轻响,更添几分幽静雅致。

李运轻叩门环,铜环撞击木门发出清脆声响,在清晨的宁静中格外清晰。

不多时,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妇人迎门而立,看上去三十出头,穿着一身素雅衣衫,仪态温婉。

她生得丰润动人,体态匀称,眉目间凝着一股书卷清气,与寻常村妇迥然不同,倒像是从古画中走出来的女子。

她并未立即开口,只以目光静静相询,那眼神澄澈如水,似是一幅淡墨描成的人物画——端庄中藏着明媚,沉静里含着生动。

李运一时竟有些怔忡,这般气质,在这乡野之间实在少见。

“王夫人安好。”李运恭敬地行礼,语气谦和,“小子李运,特来献上鲜鱼一尾,望夫人笑纳。”

王夫人微微颔首,目光落在李运手中的鱼上,唇角泛起浅浅笑意:“可是溪中的青鱼?这个时节能捕到这般大小的,倒是难得。”

她的声音温润如玉,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抑扬顿挫。

她侧身让李运进门,衣袂轻拂间带来淡淡墨香。“夫君正在书房晨读,你随我来。”

李运跟着王夫人穿过庭院,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两侧种着些不知名的花草,晨露未晞,更显生机勃勃。来到书房外,王夫人轻叩门扉:“夫君,有客来访。”

书房内传来温和的应答声。

推开门,只见一个清瘦的中年男子坐在书案后,手中捧着书卷。

阳光从窗棂间漏进来,在他身周镀上一层金边。见李运进来,他放下书卷,微微一笑,眼角的细纹舒展开来:“原来是李家小子。听说你近日常去溪中捕鱼?”

李运恭敬地回答:“回先生的话,小子确实常去捕鱼贴补家用。今日特献上鲜鱼,是想向先生借几本书看看。”

他顿了顿,补充道,“家中贫寒,无钱购书,只能以鱼相易,还望先生莫要嫌弃。”

王先生眼中闪过讶异之色,仔细打量了李运一番:“你想看什么书?”

“小子想先看看《识字经》、《千字文》等蒙学读物,若有可能,也想向先生请教科举之事。”李运不卑不亢地回答,目光坚定。

王举人抚须沉吟片刻,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略显陈旧但保存完好的书:“这本《识字经》你先拿去看。若有不懂之处,可来问我。”

他顿了顿,又道,“科举之路艰难,非一日之功。你若有心向学,每旬可来听我讲学三次。”

李运大喜过望,连声道谢。他又与王先生交谈片刻,发现这个时代的文字与中国古代相似,科举制度也大同小异,心中顿时有了打算。

王先生见他谈吐不凡,思路清晰,不禁也多了几分欣赏。

告辞时,王夫人送他到门口,忽然轻声问道:“你娘近来可好?我听说她一人抚养你们姐弟很是不易。”她的眼中流露出真诚的关切,“这些年来,她一个妇道人家,既要操持家务,又要养育子女,实在令人敬佩。”

李运点头:“多谢夫人关心,娘亲一切都好。”他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她总是说,再苦再累,只要看到我和姐姐平安长大,便心满意足了。”

王夫人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这里是一些点心,带回去给你姐姐尝尝。若是有什么难处,可来寻我。女子当家不易,我深知其中艰辛。”她的目光温暖而睿智,仿佛能看透人心。

李运再次道谢,将布包小心收好,提着空了的鱼篓往家走。

阳光洒在乡间小路上,将他的影子拉得修长。路边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几只蝴蝶在花丛间嬉戏。

他的脚步轻快了许多,心中充满希望。有了书籍和王举人的指导,他相信一定能在这个时代闯出一片天地。

回到家中,莫三娘正在院中晾衣服。

见李运回来,她停下手中的活计,关切地问:“怎么样?王大人可愿意借书给你?”她的眼中既有期待又带着些许不安,生怕儿子遭到拒绝。

李运举起手中的《识字经》,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不仅借了书,王先生还答应每旬让我去听三次课。”他顿了顿,补充道,“先生还夸我有志气,说若肯用功,将来或许能有所成就。”

莫三娘惊喜地捂住嘴,眼中泛起泪光,在阳光下闪烁如珠:“太好了,运儿!娘就知道你与众不同。”她激动地抱住李运,又很快放开,抹了抹眼角,“娘这就去给你缝个书袋,可不能辜负了王大人的好意。”她转身快步走向屋内,脚步轻快得如同少女。

李运看着莫三娘忙碌的身影,心中暖意涌动。他暗下决心,定要刻苦攻读,早日考取功名,让莫三娘过上好日子,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

午饭后,李运坐在院中翻阅《识字经》。文字与前世所学大同小异,阅读并无障碍。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书页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他专注的模样吸引了李可,她凑过来好奇地问:“这些字你都认得?”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是崇拜。

李运点头:“大多认得。姐姐要不要一起学?”他往旁边挪了挪,给李可让出位置。

李可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来:“女子学这些有什么用?娘说女子只要会持家就行了。”她低下头,摆弄着衣角,声音渐渐变小,“再说,女子又不能参加科举……”

李运正色道:“识字明理,男女皆然。姐姐若懂得读书写字,将来便能明事理、辨是非,不管做什么都能比别人强。”他轻轻拉住李可的手,“姐姐若愿意学,我教你便是。”

于是午后时光,姐弟二人并肩坐在院中,一个教一个学。莫三娘在一旁缝补衣物,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树影在地上摇曳,仿佛也在跟着认字。

夕阳西下时,李运已经教李可认了二十多个字。李可聪明伶俐,学得很快,这让李运很是惊喜。他发现姐姐不仅记忆力好,理解能力也很强,每个字教过一遍就能记住,还能举一反三。

晚饭后,李运主动帮莫三娘洗碗。厨房里油灯昏暗,两人并肩站在水缸前,手臂不时相触。

李运能闻到莫三娘身上淡淡的皂角香气,混合着女性特有的温暖气息,心中泛起异样的感觉。他偷偷瞥了眼莫三娘,灯光下她的侧脸柔和美好,睫毛在眼下投下浅浅的阴影。

“娘,等我将来考取功名,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李运忽然轻声说道,语气坚定。

莫三娘手中的碗差点滑落,她稳住手,转头看向李运,眼中水光潋滟:“傻孩子,娘不求大富大贵,只要你们平平安安的就好。”

她伸出手,轻轻抚过李运的脸颊,掌心温暖而略微粗糙,“你能有这份心,娘就知足了。”

这一刻,李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仅要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还要让爱他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这个目标,从今天起,有了实现的可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