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发生了这么一幕——
段老师在那一次的作业交上去后就特地找到子川,把他叫到办公室里去,在子川的面前踌躇好久才终于说出来,听起来语重心长:“子川同学,作文呢……不是这样写的。”
哎?
子川不理解,他歪歪头。作文不是这么写的,那作文是怎么写的?
“呃……”
段老师扶额,把头扭过去缓了好久。
“子川同学,难忘的一天,是要你写出有一天令人难忘的事,而不是……而不是把一整天从起床,洗漱,上学一直写到放学,你…你明白吗?这样的作文叫做流水账,不是好作文。”
“喔——”
这样一说,子川就明白了,作文不是自己那样写的——那,作文是怎样写的?
他回到家里去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妈妈,自古以来都在说的祸从口出就是这样了,妈妈当即就严峻了神色——
——然后,子川就在下一周被送进了一个小区,进到了小区里的一个单元,走入了单元里的某一层的某个房子。妈妈告诉子川说:“这一段时间,每一周周五放学后,你都要额外到这里上作文补习班,直到吃晚饭时我过来接。”
就是这样,子川开始读补习班了。不过,子川却并不伤心难过,因为第一节课,子川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这和补习班的老师有相当大的关系,那是一位十分温柔,十分漂亮的老师,眉眼弯弯,也姓徐,让子川不经意间想起自己在故乡的老师。见面第一次,徐老师并不让子川直接开始写作,而是笑着给子川塞了几颗糖,问子川喜不喜欢学习。
子川说自己不知道——徐老师就笑着告诉子川说:“那就让徐老师告诉你学习的魅力吧?”
徐老师当时到底是怎样做的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可是,的确,子川在那之后迅速地爱上了写作文——有一次,妈妈都已经到楼下了,子川还是捧着徐老师给自己发的作文作业书,说着要再写一篇作文再离开。
平常写一篇,时不时能写上两篇,每一次写完了作文子川都兴致勃勃地把那些稚嫩的文字递给老师看,老师也会接下那些天马行空,随后露出笑容,摸摸子川的头,带给他又一次的满心欢喜。
“写得很好,有进步哦!不过子川,你看,这个地方……”
这样的话语让子川每一周都期盼着周五的放学,他很想要见到徐老师,去到她的作文补习班,课前在画画本上随意涂抹出的道路,也会被老师在微笑间指着上面有着红与蓝的车辆问:这个是警车吗?
“是哦!”
小小的少年脸上淡起了微暖,一直渗透到心中去。
当然,这一个作文补习班并不是只有子川一个人,子川还有另一个同学,他的名字叫裴国安,大自己一岁,现在正在读四年级,在县城的另一座小学——明德小学里读书。
国安是一个很憨厚,很强壮的人,如果说子川是班级里的矮冬瓜,那么国安就是班级里的巨人——据他说,这是因为自己的父母都曾经在军队里服役。
“军人的后代!”子川听着两眼冒光,想要拉着国安,让他再多讲一些。“国安大哥!”甚至在后来,子川直接不经同意地叫起了大哥来,每当这个时候,裴国安就会挠挠头,为子川多讲一些故事。有时候,旁边一直笑着的徐老师就会提议:“把这些故事写成一篇作文怎么样?你们看,这些是不是我先前说的那种,很好的作文素材?”
“喔喔!”
听完后子川的眼睛里就几乎看得见星星了,直接动起笔来。
有一次,在交换看作文的环节,子川发现国安大哥的作文里出现了一个让自己感到莫名熟悉的名字——李梓沐。
在文章的描述里,那是一个三年级的同学,吃苦耐劳,有责任心,很善良,很勇敢。
“李梓沐的爸爸和我的爸爸是同事,他们都在警察局工作,而且,李梓沐的作文也写的特别好,虽然李梓沐比我小,但是,我觉得,李梓沐就是我心中的榜样,我想,我一定要向李梓沐这样优秀的同志学习。”
在这一篇以“榜样”为主题的作文结尾,裴国安这么写道。
子川读后也频频点头,这样的人,确实十分优秀!十分值得学习!不过,那股莫名的熟悉感仍然萦绕在穆子川的心头,可惜,随后很快就进入了点评和教学时间,子川只好把这方面的想法抛到脑后去——等到下课再来想吧。
在下课后,子川突然就明白了那股熟悉感的来源,他想起李子木这个自己幼儿园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的,曾经形影不离的,自己最好的朋友,他的爸爸也是警察!而且,正好也是三年级的同学,他是不是就在明德小学读书?
可是子川很快就想起来,国安大哥写的是“李梓沐”,而自己印象中的那个朋友是“李子木”,并不是同样的字。
所以,应该不是同一个人吧?
这样想着,子川就惋惜地点点头。李子木现在在哪呢?真可惜,自己那个时候还没有QQ账号,加不到他的联系方式。
这些想法随后就慢慢地淡在了子川的记忆里,之后都不再被他提起。
穆子川
202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