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找回我以前的那种感觉实在太容易了,回顾一下《LOVE LIVE》初代缪斯的live,看一看日本的推理四大奇书,还有梅菲斯特奖的那些书,看一看早期的日本轻小说,或者看一看国产的《狐妖小红娘》,某种感觉立刻就能回来。但我太想进步了,我想要新的东西,我不能理解有些东西的发展为什么就这样停了,我又太想惩恶扬善了,我想解决现在跳出来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声音。那实在太莫名其妙了,以至于现在让我回忆任何一句话,我都回忆不出来,我能够想到的具体的实例就只有米哈游的例子。
比如现在新出的这个《崩坏·因缘精灵》,官网开始发布了第一个精灵的视频,一个叫做骄傲驹的小精灵,一出手,这个设计,角色的设计独特新颖,做的视频也是创意十足,可是问题来了,我再也感觉不到创意给我带来的感觉了。可是,我去读1977年的《匣中失乐》,以前看书的那种感觉,我明明还能强烈地感受到,偶然间看到缪斯的live,以前的那种感觉,我还能强烈地感觉到。可是那些东西全部都有年代感了,新的东西,明明从哪个角度感觉都好,可是就是有一种虚无的感觉。
我尝试去说这种虚无的感觉,大约还是我以前提出过的,虚假的创新的那种感觉。一块画布,上面用各种色块几乎涂满了,这个时候,想创新是很难的,但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要描摹画布上空白的部分,就可以产出前所未有的新东西,但它实际上的创新含量,和描摹一个已经画好的轮廓没有区别。也就是说,描摹别人没有创造过的东西,和描摹(或者说抄袭)别人创造的东西,创新性居然几乎相同。
可是这还不够。看啊,我的这个例子多棒啊,可问题是,我已经完全没有以前那种成就感了,因为我已经见过太多顶好顶好的东西却只留下一堆“我看不懂”的评论了。以前我很喜欢推理游戏,可是到现在推理游戏的环境深深地伤到了我。比如说,最近叫做许二木的海龟汤博主出了个视频,里面有一个诡计:他们需要找出三个谎言,而第三个谎言就是,其实有三个谎言这句话是假的,这个海龟汤只有两个谎言,然后博主们就在那里辨析这个诡计到底合不合理。以前这是我最喜欢的,他们辨析得其乐融融,很多粉丝也在说他们好厉害。但是如果放到如今的现实中的海龟汤环境呢?如果去辨析这种“很绕”的逻辑,马上其他一起玩的人包括主持人就会不满,有可能就会吵起来,从我的亲身经历来说,就是我玩得很开心,突然间主持人就哭了,然后主持人的朋友就说我冒犯了他们好多次,然后一群人就通宵骂我几个小时。而我呢,因为实在不懂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我宁愿被骂,因为我想看看事情发展到最后到底怎么样。最后现实中这件事就是我们表面和好了,后来再也没有一起玩过。
以前我很喜欢逻辑游戏,什么四个人说话其中一个人说的是假话如何如何。我把这张逻辑用在实际的推理游戏里,当我发现现实中竟然真的做到了这样的推理,我真的可以在游戏中发现如果A是对的如何如何,如果A是错的如何如何,最后用严谨的逻辑分析出有一个玩家一定会邪恶方,这多开心啊,然后呢?我说了三遍,好悉心地打字一遍,在场的没有一个人听懂,最后甚至产生了厌恶,觉得你话太多了,反而叛逆地就是不出我说的那个人。发生的这件事过去很久了,但我到现在还没有缓过来。
因为到现在,类似的事情实在是越来越多了。以至于我害怕精彩,不敢精彩。瞧瞧我喜欢的东西,米哈游,单拿一个原神来说吧,就单拿每个国家的主题音乐来说吧,王道日系欧式冒险的、国风的、日系的、埃及古印度的、交响乐的、拉美等第三世界民族特色的,到现在凯尔特的,这样的大杂烩,难道不好吗?还有我以前喜欢唐家三少,琴啊、酒啊、厨具啊,通通都可以拿来写小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艺术鉴赏能力再差的人,看到那花花绿绿琳琅满目的元素,也应该会竖起大拇指,我原以为是这样的,所以他们的境遇实在是让我瞠目结舌。现在想想,可能我把人的心理机制搞错了,太有才会让人反感的。
可是我还是没办法理解现状,现在原神的前瞻直播说原神不想赚钱,本来就是这样啊,任何一个有一定游戏阅历的就会知道,别的不说了,单拿一个王者荣耀来说,王者的玩法几乎就没有创新,收入就靠皮肤,结果呢?对于原神来说,单一个皮肤,稍微多出一点点,不都是白花花的钱?这都是任何一个人都能看到的常识,可是现实就是,到现在还有人在说原神逼氪,学了点经济学皮毛的小孩子想找万恶的资本家,别的不找,就偏偏找到米哈游头上。啊……在米哈游以前,中国的游戏是个什么样子?中国的二次元是个什么样子?中国的文化产业是个什么样子?做梦都想不到的二次元良性发展的样子,米哈游做出来了,结果得到的是什么评论?我想啊,我多想这些乱七八糟的评论都是水军,都是假的,可是我和我稍微熟悉的人多聊聊,为了个什么剧情跳过,我们就闹掰了。啊……
我现在感觉《刀剑神域》里的那句名言就像是在做梦:这是游戏,但不是闹着玩的。我怎么觉得现在那么多人在把本来不能闹着玩的东西玩得那么的不亦乐乎啊?现在倒是也能看到有人在夸《凉宫春日》,那夸到点子上了,然后马上就会有人杠他。今天很多评论哪里奇怪?我想到了一点,就是对于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好像基本见不到有人认真地询问了。其实也有人认真询问,但是和钓鱼的、玩烂梗的混杂在一起,纠缠不清。然后有时候看到一个人认真提问,有人来认真回答了,我刚刚欣慰一点,结果那人用认真的态度回答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答案,什么“展信佳”这样的写信常见问候是少数高高在上的群体使用的黑话,我真的见到这种离谱的事情我真的感觉……有人说今后跟小孩子说有一种虫子会发光,他们都不会信了。何止是不会信,大约现在小孩哥就会说萤火虫是统治阶级编出来哄骗人的谎言呢。
如果真的有时光机,我应该也不想坐了,我不相信未来会有什么好的东西。如果真的有宇宙飞船,我应该也不想坐了,我不相信外星人就能有什么好的文明。如果真的有脑机接口,有《刀剑神域》那样的游戏,我几乎绝对是不想进去的,网络世界对于现实就是虚拟的,现在变成了这副鬼样子,你告诉我《刀剑神域》那样的游戏世界能更好?
现在原神不就搞了个创意工坊,看着他们做出来的那个宣传视频,我一点都不心动,我的心中真的只有惶恐,我在想,如果有人搭了一个涉z的东西然后举报,这整个项目怎么可能不黄掉呢?没有办法,我的见闻,我的重度的网瘾,我在灰色地带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把我变成了一个担惊受怕的废人了,我好怕我呼吸都被人举报啊。
我明明有那么多的创意想写,可是谁来告诉我,会有人看懂吗?能不能没有人看不懂就来乱喷啊?有人能保证我不被直接举报吗?我最喜欢的那些东西,能不能不要几乎就只有恶评啊?我喜欢麻耶雄嵩,我喜欢北山猛邦,清凉院流水我都能接受,我小时候我以为我不会反感什么东西的,为什么啊,为什么要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啊,我现在真的已经到了写一句话就要害怕误解害怕乱喷害怕举报然后要缓几个小时的地步。日本永远能够在任何我对他们失望的时候产出好的作品,而国内呢?《狐妖小红娘》我小时候以为是国漫崛起的起点,到现在,国漫能看的我觉得还就是只有一部《狐妖小红娘》,啊……
小时候,那会儿电视上一些十几岁的人拿着《百年孤独》出来装X,于是我就想我一定要看懂《百年孤独》,结果那会儿看了,看了就感觉很喜欢,读起来也很轻松。到了现在,我想以这个经历激励别人,不要害怕名著,不要被奇书的名头吓到,读一读,也许就是你喜欢的。结果我提出一个“《百年孤独》也是轻小说”这样有趣的命题,结果呢?被骂了,甚至还被挂了,大约就是我侮辱名著之类的,隐含的就是觉得一个真正读过名著的人不可能发出这种暴论,觉得我在装之类的。我后来才知道《百年孤独》放到现在的小孩圈子里也算是一本时尚单品了。当年的那批装X的小孩和今天这批小孩如果碰撞上,真不知道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而我这代人呢,我这代人傻了吧唧地在中间真的去读书,真的喜欢上,然而他们聊起书的时候什么时候是真的在聊书了?
原先我以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那些以前接触不到的好书,被大众接触到,会迎来一个蓬勃的文化盛世。结果呢,结果是好书与坏书鱼龙混杂,评价体系彻底崩盘,小孩哥化身无敌杠精,只要看到你有差评,就会搬出“有人喜欢”、“你凭什么高高在上评头论足”之类的万金油话术来杠,杠完了那书是他们的真爱吗?怎么可能,如果真的是他们的真爱他们就不会说“有人喜欢”,而是“我喜欢”了。
啊……
记得以前我还能看到一些人说会好起来之类的言论,我自己也还能看到一点希望,可是到现在呢?我不知道,最起码,轻小说这条路……真正走在这条路上,看着这么多年国轻的发展史,我就不明白,愈发地不明白,日本当年到底是怎么发明出轻小说这么个玩意儿的。前几天我看到有个人说,他看到《物语》系列没什么插画,当时看的时候还以为是纯文学。啊……
有些小孩哥说的还是有道理的,轻小说在日本是国民文学,和国轻完全不是一个赛道。是这样的。日本的纯文学、推理小说和轻小说,其实本身就没那么多界限。比如日本的《新青年》,我们的《新青年》后来变成了那样,而日本的《新青年》变成了推理小说杂志。四大推理奇书的《匣中失乐》被评价不如其他三本,但亦有评论家说它对于后来的轻小说有一定推动作用。世纪初的轻厉榜单,比如《戏言》系列就同时也得了推理小说的梅菲斯特奖。为什么雨森焚火可以五十多岁来写轻小说?因为那是他们的国民文学。而索何夫来写轻小说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今天中国的国民文学是什么,科幻小说是虚假的繁荣,所以如果我说一个人不务正业去写科幻小说,可以对标雨森写轻小说,好像也不对,好像怎么都对标不了。上一个能够这样对标的好像还是宋词,当然了没那么早了,不过我突然想到了上一个足球健将还是高俅这样一个梗。
啊……真是……
我没有办法,我实在没有办法不去发牢骚,这么多年了,反而是感觉越来越没有办法。我越是看到其实还是有好的在,我就越是遗憾,那怎么这些好的就是不能带动一点点更好的呢?今天比起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悲剧的是,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比如一个京剧名角死了,一个大文豪死了,有人感慨一下,其他人还默默赞同,那样,文艺圈就还能积蓄起新生的力量。到了今天呢?一个人去感慨没有好作品了,马上就会有杠精跑过来:唉呀,你了不起啊,你怎么不找自己的问题啊,你讨厌的作品有人喜欢啊。啊……
这肯定有幕后操盘手的推波助澜就是了,可是……
唉,优秀的人永远都有,努力的人永远都有,他们不会发牢骚,他们只是默默地产出好的作品。可是作品本身是不会说话的,一个作品一旦创作出来,就和作者无关了,喷子和杠精有一万种话术把好的作品骂得体无完肤,这个时候作者就像是在虚空工作,好像辛辛苦苦什么都没干一样。真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撑过来的。
我衷心地祝愿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真正的幸福者,看到他幸福,我就算一辈子不可能变成他那样,我也至少能看看幸福是什么样子。可是现在,我想象不出一个幸福的人该是什么样子,我能想象出的就是一个杠精,一个杠一切的杠精,所有的作者都只能在他身下摇尾乞怜,所有的作者都必须经过他的拷问才能写作,所有的作者必须经过他的评判才能决定作品的价值。而一个作者要想打败他,就必须变得比他戾气还重。没有戾气的作品,这个世界上还有吗?还有的。但是新的,好像真的没有。
我之前还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快乐的伊壁鸠鲁,可是现在……
哈哈哈哈!我说的伊比鸠鲁,是那位现在的互联网名字都不能提的德国思想家的博士论文里的,不是什么享乐主义,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别来杠!别来杠!啊啊啊啊啊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没办法,我就算在脑子里想到那位思想家我都怕有人到我的脑子里来举报我,哈哈哈哈哈哈哈,如果,如果没有人跑道人的脑子里举报人的话,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明明奉行他的思想,他思想里的东西却鲜有人知,一群人说着他的名字在扯什么鬼东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看点他的名作看出了禁书的感觉,明明那么浅显简单的东西一堆人在往相反的方向理解,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难怪德谟克利特要痛苦地挖出自己的眼睛,没有办法,实在没有办法,他哪里是想挖出自己的眼睛,他是想挖出自己的大脑啊,为什么要长一颗大脑看到这个世界的腐朽和愚蠢呢,哈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我好喜欢,好喜欢《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最后房思琪的意识彻底飞了。我好像又更懂了一点林奕含为什么要这么写,她想像房思琪一样失去思考,《复乐园》的颓唐可能比我之前想的还要严重,那看起来精巧的设计其实是来自于林奕含天才的功底,其实在房思琪意识飞走的时候,林奕含的大脑可能就死了,一个死亡的大脑在写作,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