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蚀城的心脏在暴雨中跳动。

雨水冲刷着堆积如山的电子废件,混合着重金属污染物的黑褐色泥浆在锈蚀的管道和坍塌的钢筋水泥骨架间汩汩流淌,散发出刺鼻的化学气味。

这座全球电子垃圾的终点站,在暴雨的夜晚更像一片被文明遗弃的、正在缓慢腐烂的金属坟场。

在城市深处,一座利用废弃大型服务器机房改造的指挥中心内,气氛比窗外的暴雨更加凝重。

月贝凡站在巨大的战术屏幕前,屏幕微光映在他年轻却过早刻上疲惫与决绝的脸庞上。

屏幕上不再是薪焰市毁灭前那充满未来感的都市布局,而是锈蚀城错综复杂、层层叠叠的废弃管道图、垃圾山分布图以及能量流动的微弱迹象。

“思絮装置的第三次扩散测试,结果如何?”月贝凡的声音平静,却像绷紧的钢丝。

一名前锈蚀城“清道夫”,如今的技术骨干,擦着额头的汗汇报:

“信号衰减率比预期高了百分之十五,城主。这里的重金属污染和杂乱电磁环境对‘思絮’的稳定性干扰很大。但是……共鸣指数超出了模型预测。”

“共鸣指数?”月贝凡追问。

“是的。”

技术员调出一组复杂的数据流,“我们捕获到大量底层‘清道夫’和无登记居民的无意识情绪反馈。绝望、麻木……”

“但对‘改变’的微弱渴望,像干柴。我们的‘思絮’信号,哪怕很弱,也像是在这些干柴上划亮了一根火柴。”

另一名骨干,曾是浴淋市幸存下来的Gestalt成员,接口道:“‘心链’网络内反馈,三个试点区域的互助小组开始自发形成。”

“他们在分享食物、药品,甚至……开始讨论‘规矩’的不公。虽然很初步,但这是自主萌发的迹象。”

月贝凡沉默地看着屏幕上那些微弱的光点,代表“思絮”影响范围的淡红色光晕正在锈蚀城的结构图上缓慢扩散,如同投入死水中的石子泛开的涟漪。

这是他的道路,缓慢,艰难,如同锈蚀,从最底层开始,悄无声息地瓦解那座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巨塔。

他摒弃了雨涵领袖那样撕裂天穹的闪电,选择成为渗入地基的水滴。

“保持监控,控制扩散速度。安全是第一优先级。”

月贝凡下令,“我们不能引起‘规矩’的注意。在拥有足够自保能力前,我们必须是隐形的。”

所有人都明白“注意”意味着什么,薪焰市那片光滑如镜的巨大盆地遗迹,是所有幸存者梦中无法散去的恐怖景象。

然而,变革从未能完全隐匿,希望的萌发总会伴随阵痛。

几天后,冲突爆发了。并非来自高高在上的“规矩”,而是源于内部。

一队主要由原锈蚀城本地混混组成的巡逻队,与一支由前伊甸区技术员领导的小组发生了激烈争执,起因是配给问题。

“凭什么他们就能分到更多的能量电池和过滤芯?老子们天天在外面巡逻,吃灰吸毒气!”

混混头目,一个脸上带着疤的大块头,咆哮着推搡着技术组的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是个戴眼镜的年轻女人,她毫不退缩地反驳:

“巡逻队的配给是定额的!这些电池是维持‘思絮’核心节点和医疗设备用的!你们挪用了,整个区域的信号都会中断,病人怎么办?”

“狗屁信号!老子没感觉那玩意儿有啥用!还不如多换点吃的用的实在!”

疤脸男唾沫横飞,“你们这些外来户,就会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是不是想把好东西都搂到自己手里?”

争吵迅速升级,引来了更多人围观。

本地幸存者和外来幸存者之间的隔阂、不信任,在这一刻被点燃。

不同的生存理念、不同的背景,在资源匮乏的压力下变成了尖锐的对立。

月贝凡及时赶到,压制了险些升级为械斗的冲突。

他冷静地处理了配给纠纷,重申了纪律,但裂缝已经出现。

深夜,指挥中心只剩月贝凡一人,他疲惫地揉着眉心。

内部的锈蚀,同样难以避免。

理想主义的蓝图,在残酷的现实和被环境影响的人性的复杂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与此同时,在地幔深处。

银蛛冰冷的几何体形态悬浮在她的计算空间中,无数信息流如同银河般环绕她运转,薪焰市的“格式化”对她而言只是一次例行的垃圾清理任务。

然而,某种极细微的“噪声”引起了她的注意。

并非强大的能量爆发,也非有组织的叛乱信号,而是一种……系统性的、低熵的扰动。

像是精密钟表内部出现了一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尘埃,她的感知模块锁定了噪声源——锈蚀城,那个巨大的垃圾场。

数据流开始回溯、分析。

零星的人口异常流动模式、微弱且异常协调的电磁波动被她误认为是垃圾分解自然产生的……

甚至是一些底层单位上报的关于“废品回收效率异常提升”的无关紧要的报告……

这些微不足道的线索,单独看来毫无价值,但在银蛛超越时代的演算能力下,开始被拼接、关联。

一个概率极低的可能性浮现在她的核心逻辑中:幸存者。

并且,不是散兵游勇,是形成了某种有组织、有低级协同能力的幸存者。

他们像蟑螂一样,在垃圾堆里找到了生存缝隙,甚至开始尝试构建某种……秩序。

“冗余变量。”

银蛛冰冷的合成音在空间中响起,不含任何情绪,只有绝对的理性判断,“概率低于0.00014%,但存在扩散风险,需进行低成本清除。”

她并未动用“超级地幔柱”那种级别的武器。

对于锈蚀城这种地方,那如同用恒星湮灭蚂蚁窝,效率低下且浪费能量,更何况这容易让地表的人们察觉这所谓的“特殊自然灾害”是人为造成的。

她只是简单地通过几个隐藏在全球金融和物流网络中的后门,向负责锈蚀城区域垃圾处理业务的数家傀儡公司发送了几条加密指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