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厘清柏木高中与波之森神社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还有凛奈、玲奈这对“双生巫女”的离奇存在之谜,已经过去了好几天。
对枫川来说,困扰心头多时的迷雾似乎散去了不少。
以前那些七零八落的线索——图书馆阁楼的异变、后山的神秘指引、对鬼玖老师隐隐的怀疑——如今被清水颂的理论像丝线一样,微妙地串联了起来。
虽然仍有难以解释的缝隙,但至少,行动的脉络清晰了。
为什么要在波之森旧址和柏木高中之间奔走,为什么要执着于这些看似无用的“木牌”,清水同学脑子里转着的到底是什么念头……
大方向他总算明白了八九分。不再像一个迷路的人,而是走在一条地图标注虽模糊、目标却大致清晰的路上了。
他只觉得压在肩上的沉重感减轻了不少。
而另一边,被禁足在家的清水颂,则开启了她的“闭关研究”模式。
理由嘛,毕竟那禁止还没有解开,实则嘛……她摊开笔记,看着桌上那两块主角——古朴、哑光、毫不起眼的无字木牌,眼神里却透着一股专注的锐气。
不能外出,正好是整理信息和探索真相的黄金时间。
“研究的核心,就是现有的‘样品’。”
清水颂对自己说。
她面前并排放着的两块木牌,简直是天生的“双胞胎”。
无论大小、形状、木纹的走向,甚至握在手中的那份微凉沉甸感,都一模一样。她曾不止一次把它们拿混过。
“真是毫无‘个性’差别的复制品啊……”清水颂小声嘀咕,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木牌光滑的边缘。
为了防止再次混淆,她拿出两个小小的、画着可爱猫爪印的贴纸,小心翼翼地分别贴在两块木牌的角落不起眼处。
这样就好了,一个喵爪纹是‘1号’,另一个是‘2号’。
她先拿起贴着“1号”猫爪贴纸的那块。
这是第一块,也是指引性的开端。是在凛奈的梦境指引下,从柏木高中后山的某个角落找到的。
回忆翻涌上来,凛奈那沉静而带着一丝急切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鬼玖不可信’……后山……去寻找……”
“为了对付鬼玖……”清水颂低声念着。当时凛奈指引她去寻找木牌,明确表示这是用于“对付”鬼玖的关键。
为什么一块牌子能威胁到一个像鬼玖老师那样深谙“灵逝”之道的存在?
她把1号木牌轻轻放下,转而拿起了贴着“2号”猫爪贴纸的另一块。
与1号的沉重感几乎一致,但意义却截然不同。
这块,是她自己凭借初步推论,让枫川去波之森神社旧址碰运气找到的。
它并不在凛奈最初的剧本里。
一个有趣的疑问随即浮现:为什么凛奈当时只让她去找第一块,而不是直接指向更本源的第二块)?这两块牌子如此相似,作用是否也相同?
或者……凛奈知道第二块的存在吗?为什么不阻止我呢?
清水颂转念一想,又豁然。“啊……因为去波之森旧址取牌子的是枫川啊!”
她甚至能想象出枫川在破败神社里翻找的样子。“凛奈只能进入我的梦境与我沟通,她对枫川的行动无法直接干预或预警……所以,阻止我去取第二块?她做不到,因为她影响不了枫川。”
但新的、更核心的问题接踵而至:
为什么凛奈认为1号木牌能对付鬼玖?
以及,为什么凛奈要对付鬼玖?
这两个问题像两根交缠的荆棘,深深扎在她思路的土壤里。
清水颂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唰唰”地写下这两个问句,并在它们下方用力地画了两道横线。
结合之前关于巫女身份和神社更迭的推论,一个模糊但具有解释力的答案在她心中逐渐清晰成型:
凛奈是“旧的”——她是已经衰落、成为“根”的波之森神社的巫女。
她的存在形式是“灵逝”,似乎与那被遗弃的神社旧址紧密相连。
玲奈则是“新的”——她是随着波之森神社的核心功能向现代校园“柏木高中”转移、适应新环境而诞生的巫女,是柏木的化身。
这个划分,恰恰呼应了清水颂很早以前就埋下的一个疑问:鬼玖老师,作为最早一批接触并可能深入掌握了“灵逝”现象的人,他……算不算是整个柏木“灵逝”生态的“核心”人物?
“现在看来,大概率是的。”清水颂在笔记本上重重地写下了这句话。
顺着这条时间线回溯,故事的原点似乎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
那时,作为新锐教育代表的柏木高中,建校不过几十年,正是朝气蓬勃却又底蕴未丰的时候。年轻的鬼玖带着满腔教学热情来到这里。
可以想象,那时的校园可能还带着创始初期的朴素甚至粗粝,周围的山林也更为幽深。
这位富有理想又精力旺盛的年轻教师,很可能就是在探索学校周边、或是处理某些异常事件时,被“灵逝”——这个徘徊在佐川地区、由无数逝去思念或异常能量交织成的隐秘存在——所“选中”了。
它们或许像寻觅宿主一样,感受到了他身上某种特殊的吸引力:激情、执着,或者对未知的开放性。
既然鬼玖是这个“圈层”的关键核心,那么问题来了:核心人物,或者说“节点”性的人物。他的同伴是谁?谁能与他一起支撑起最初对“灵逝”的研究或引导?
“总不能是桧月吧?那……是哪一个桧月?凛奈……还是玲奈?亦或者……两个都是?”
这个想法让她自己也愣了一下。
仔细琢磨,在那个起源的时间点,玲奈可能根本还不存在!因为玲奈是随着柏木真正承载“神社”核心后才诞生的适应体。
她飞快地在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时间轴:
[时间:20世纪80-90年代]
地点:刚建立数十年的柏木高中
核心人物:年轻教师鬼玖 + 同伴(?)
事件:鬼玖被“灵逝”现象吸引/选中。
问题1:同伴是谁?
初步结论:当时存在的巫女只有波之森的凛奈(玲奈尚未“诞生”) --> 同伴很可能是桧月凛奈!
问题2:他们想做什么?
“对!很大可能是凛奈!”清水颂自言自语。
鬼玖和他的同伴,他们看到了“灵逝”的力量。怀着某种纯粹的、建设性的目的——或许是试图理解、安抚、甚至利用这股力量来保护学校、引导某种良性的发展?
他们不知用了什么方法——也许是借助了凛奈身为波之森巫女的古老力量、某种仪轨,或是结合了现代的知识与实验——最终促成了一个关键的“转移”或“嫁接”。
那就是……将原本属于波之森神社的力量核心,逐步地、引导性地迁移到了朝气蓬勃的柏木高中这个新的土壤上。
这个浩大的工程,不可能是鬼玖在短时间内独自完成的。
清水颂相信,他背后一定站着一群或明或暗的支持者。其中最关键的助力,恐怕就是当时的柏木校长。
那位带着理想创办这所学校的元老级人物。他可能是最初的“量变”推动者,提供了资源、空间和理念上的支持,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布局。
鬼玖的到来和他与“灵逝”的接触,则如同投入量变积攒池中的那颗关键“催化剂”,引发了突破性的“质变”,彻底激活了这股力量在现代校园中的运行。
遗憾的是,那位校长在本世纪初就去世了,那些更早期的规划细节和具体协议,都随着他化为无人知晓的过往。
“鬼玖是质变的关键点,校长他们则是漫长的量变积累……”清水颂在笔记上勾勒出这个模型。这个解释,意外地完美覆盖了她之前关于凛奈与玲奈分裂的疑惑:转移的过程导致了“适配”的问题。
旧的核心和新的载体之间,产生了深刻的改变需求。
凛奈这位“橘子”无法完全适应柏木这片“淮北”的规则和环境,或者说,需要一个新的“接口”。于是,作为适应柏木这个现代“神社”而产生的玲奈——这个“枳子”,便应运而生。
她们是同源的“种子”分裂出的、分别适配新旧环境的形态。
凛奈被困在旧址和“灵逝”状态,或许是因为她与波之森的结合过于紧密,难以转移。
而玲奈则是新“系统”催生的原生守护者。
思绪走到这里,清水颂关于巫女的谜团豁然开朗:
至于为什么凛奈会变成“灵逝”状态?
当初那个“转移仪式”或“力量嫁接”的细节是什么?
为什么最终会导致“一个种子”分裂成“两个存在”?
这其中或许藏着鬼玖、凛奈、校长甚至更多逝去之人的秘密。
是理念的分歧?是不得已的牺牲?抑或是为了守护柏木而必须做出的、某种与凛奈的分离决定?
这背后的故事,或许充满了无奈与决绝,是另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了。
清水颂摇摇头,这不是她目前能掌握的维度。
大概,又是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深刻故事吧。”她轻声喟叹。
重新回到那两块木牌。
清水颂的目光在1号和2号之间流转。
“这样看的话……”她拿起贴着2号猫爪贴纸的木牌,“这块……来自‘根’的地方,代表着最初的巫女……凛奈。”她的指尖感受到木牌细微的纹路。
然后,她拿起1号猫爪贴纸的木牌:“而这块,由凛奈指引我找到的、存在于柏木内部的,代表的是……新生的守护者,玲奈。”
凛奈让她找属于玲奈的木牌,用来对付现在与玲奈同处一个阵营的鬼玖?这其中的逻辑闭环,以及凛奈的动机,瞬间清晰了!
“呼……”清水颂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身体向后靠进椅背,窗外正是午后灼热的阳光,蝉鸣声浪一阵高过一阵。
困扰她许久的几个核心问题:巫女的本质、神社的转移、木牌的象征,以及它们在历史线索中的位置……经过几日的潜心推演和细节补充,终于,在这一刻,由点及面,串成了一个大致连贯且自洽的故事轮廓。
悬在心头的那份迷茫感消散了大半。
她拿起笔,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写下一行字:“七月二日·晴·框架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