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见过如此盛大的夏了。

紫苑坐在浓密的树荫下,感受着带着草叶清香的凉风拂过皮肤,心底不由得发出这样一句感慨。这感慨带着点文学少女的矫情,但此刻却无比熨帖。抬头望去,天空是那种近乎奢侈的、毫无杂质的湛蓝,像一块被上帝精心打磨过的蓝宝石,一直铺展到视野的尽头,亮得晃眼。

在她的故乡珠海,气候总是温吞吞的,像一杯永远泡不开的温茶。四季如春固然清爽宜人,但这种带着灼热生命力、明亮到几乎要燃烧起来的夏日,却是从未体验过的奢侈。物理学上讲,这是北回归线附近特有的高气压系统带来的杰作,阳光穿透稀薄云层和低湿度大气,毫无保留地倾泻而下,将万物都镀上一层耀眼的白金。

这样的天气,简直就是为树荫下的草地、书本的油墨香和无所事事的慵懒量身定制的。紫苑也确实这么做了。一本摊开的诗集搁在膝头,墨绿色的硬壳封面在斑驳的光影下显得深邃。对她而言,这座充斥着超能力者和隐秘斗争的南湘学院,唯有在这种时刻,才能给予她一种近乎纯粹的、属于“普通”的快乐。

“格格不入”——这四个字几乎是她入学以来的心境注脚。十五岁之前,她的人生剧本里压根没有“超能力”这个荒诞的选项。她坚信自己只是个扔进人海就找不到的普通女孩,未来轨迹清晰可见:读书、考试、上大学,找份安稳工作,嫁个平凡人……直到那个戴着墨镜、自称“招生办”的神秘男人,用一份优渥得令人无法拒绝的“奖学金”合同,把她的人生脚本粗暴地撕碎,强行塞进了这个光怪陆离的新世界。

想象一下,一个习惯了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突然被扔进了强子对撞机。茫然,无助,像只误入狼群的羊羔。这里的同学,大多在觉醒能力的年纪就已被吸纳,早已习惯了空气中弥漫的“空想粒子”波动和课表上诸如《权能实战应用学》、《古代秘仪解析》这类科目。而她?一个连“空想粒子”是什么都搞不清楚的“新生儿”(这是负责她的导师的原话,带着点居高临下的怜悯),就像拿着算盘闯进了量子计算机实验室。

危险?当然危险。老师口中那些“需要警惕的组织”,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九头蛇或者保护伞公司的阴冷气息。让她去对抗这些?开什么玩笑!她连体育课的长跑都喘得像条离水的鱼。人际交往更是灾难。那些早早形成圈子的同学们谈论着实战任务、能力进阶、秘传咒文,而她只能像个局外人一样沉默。内向的性格在此刻成了沉重的枷锁。所以,这片人迹罕至、唯有风声与蝉鸣的僻静角落,成了她唯一的避风港。寂寞?有时确实会啃噬内心。但比起在人群中无所适从的煎熬,孤独反而成了一种保护色。

离家前母亲担忧的眼神,如同烙印般刻在她心底。

“女儿,到了那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北方的冬天可不是闹着玩的,零下十几度,风像刀子!千万别学在家里,穿件薄外套就往外跑……”母亲絮絮叨叨的叮嘱仿佛没有尽头,仿佛她不是去首都上学,而是要去西伯利亚挖土豆。

一向沉默的父亲站在门边,眼神复杂,欲言又止。

“安心啦,爸爸妈妈,我又不是小孩子了。”紫苑努力挤出最灿烂的笑容,像朵强行在寒风中绽放的小花,“等过几年毕业,他们承诺分配好工作,到时候接你们去享福!”她刻意加重了“好工作”和“享福”的字眼。

“去,我还没老到要享你的福呢!”母亲终于被逗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了些。

只有紫苑自己知道,她要去的是怎样一个地方。那个墨镜男没有完全隐瞒风险,但那份足以改变家庭窘迫经济状况的“奖学金”合同,像一块沉甸甸的蜜糖,堵住了她所有退缩的念头。知识就是力量?在这里,力量就是生存的资本。也许……也不算太坏?

特别是,当她想起那个只见过一次,就让她心跳失序的银发少女时。

就在这时,一阵歌声毫无预兆地飘了过来,像一缕带着晨露清香的微风,瞬间抚平了她心底所有的褶皱。那声音空灵、纯净,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穿透力,让周围的蝉鸣都成了背景和弦。

“……修长的百合像酒神的侍女,

把月光色的杯盏高举,

直到那火焰色的明星——它的眼睛,

透过明净的露珠,直视慈祥的天空。

还有羸弱的素馨,甜蜜的玉簪,

它芳香绝伦,为百花之冠;

一切来自各方的奇花异草,

都在花园里生长的兴旺茂盛……”①

歌词带着雪莱式的古典浪漫,有些晦涩,但那旋律和嗓音本身,就是最纯粹的美的享受,让人忍不住想沉溺其中。好奇心被撩拨,更被那近乎神性的声音吸引,紫苑像被无形的丝线牵引,小心翼翼地拨开枝叶,循声望去。

呼吸,在那一刻停滞了。

是她!

那个在入学初、银杏大道金黄的落叶雨中,因为第一次能力测评惨败而蹲在路边偷偷抹泪时,递给她一方带着淡淡冷香手帕,并用一枚形状完美的银杏叶轻声鼓励她的学姐。

银色的长发如同流淌的月光,随意披散在肩头,在树影间投下细碎的光斑。肌肤是那种久不见阳光的冷白,细腻得如同上好的东方瓷器。精致的五官组合在一起,带着一种超越性别的、近乎精灵般的空灵之美。学院制服穿在她身上,硬是被穿出了高定礼服的清冷贵气。

紫苑见过不少漂亮的女生,但眼前这位,是直接在她审美神经上引爆了一颗小型核弹的存在。美得惊心动魄,美得让同为女性的她都感到一阵眩晕和莫名的……悸动。所谓“同性相斥”的定律,在此刻失效得彻底。

① 出自雪莱诗作《含羞草》的第一部分,这里苏泠歌唱的是以它的中文译本改编的咏叹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