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无人知情,知情却不似人,这不止有人的世界,却是无法归去来兮的旧梦。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啊!别人在他和他父母兄弟之间说不了挑拨离间的话。”虞舜是个大圣人,他在掩盖亲属的错误方面,应该超过闵子骞。舜的父亲瞽叟和异母弟象让他修理谷仓和淘井,打算借机杀害他。

舜应当看出他们有要杀害自己的意思,应该早早地规劝他们预先防止事情的发生,既然无可奈何了,也应该躲开或装病不干。为什么要使他父亲和弟弟构成谋杀自己的罪名,使人们知道这件事而指责他的父亲和弟弟,以至万世之后还有人在谈论呢?以虞舜不能预见这件事来说,圣人不能先知,这是第十三条证据。

周武王生病,周公乞求上天延续武王的寿命。设置了祭坛,读完了祝文以后,还不知道上天答应了自己的请求没有,于是就用龟甲占卜了三次,结果兆象都很吉利。如果圣人是先知的,周公就应当知道上天已经答应了自己的请求,不必紧接着又用龟甲占卜三次。

知道圣人不以个人的意见来决定事情,所以周公还要乞求天命,并且把祝文秘藏起来不让人看见。由于天意很难知道,所以三次进行占卜,把得到的兆象合起来加以对照。兆象定了心也就定了,于是就根据兆象的指示去办事。圣人不能先知,这是第十四条证据。

齐天乐(和张龙山寿词)

老夫耄矣,怪新年顿尔,忧衰俱现。排闷篇诗,浇愁盏酒,自读离骚自劝。长安日远。怅旧国禾宫,故侯瓜畹。风景不殊,江涛如此世绿浅。

莫莫休休切切,来须乾坤毁,幽怀无限。弱羽填波,轻装浮海,其奈沧溟滟。年花婉娩。况六十平头,底须顽健。戏唱高词,作还丹九转。

这首《齐天乐·和张龙山寿词》是一首充满深沉感慨与无奈叹息的词作,词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岁月流转、人生易老的图景,同时也抒发了对往昔的怀念、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老夫耄矣,怪新年顿尔,忧衰俱现。”起首一句,词人开门见山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与心境。“老夫”二字,透露出年华老去的无奈,“耄”字更进一步强调了衰老的程度。而“怪新年顿尔”则反映出新年这一本应充满希望与喜悦的时刻,却引发了词人内心的忧愁与感慨。这种反差,瞬间将读者的情绪带入一种沉重的氛围中,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重压正缓缓落下。

在这里,时光仿佛是一位无情的雕刻师,将岁月的痕迹刻在了词人的心头。新年本该是万象更新的时刻,然而对于年迈的词人来说,它却成为了忧愁与衰老的象征。这种情感的转变,不仅源自岁月的流逝,更源于词人心中对过往岁月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恐惧。岁月如流水般悄无声息地流逝,而词人却在这流逝中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排闷篇诗,浇愁盏酒,自读离骚自劝。”面对岁月的沉重,词人并未选择沉沦,而是以诗意的方式进行自我慰藉。他以诗篇排遣忧闷,以美酒浇灌愁绪,更独自诵读屈原的《离骚》,试图在经典中寻找慰藉与力量。“自读离骚自劝”一句,尤其体现了词人的孤独与执着。他仿佛在与古人对话,试图从屈原的高洁品格与不屈精神中汲取力量,以坚定自己的信念,面对岁月的磨砺。

这种自我慰藉的方式,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坚韧与不屈。虽然岁月带来了无尽的忧愁,但词人并未被它们所击败。他通过诗歌与酒的陪伴,试图在内心的世界中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正如《离骚》中屈原的不屈不挠,词人也在岁月的重压下保持着自己的尊严与信仰。诗意的排遣不仅是对情感的一种释放,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坚守。

“长安日远。怅旧国禾宫,故侯瓜畹。”词人将目光转向远方,回想起曾经的故土与往昔的繁华。“长安日远”四字,透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长安作为曾经的都城,象征着辉煌与荣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却变得越来越遥远。而“旧国禾宫,故侯瓜畹”则进一步勾勒出往昔的景象,那些曾经熟悉的土地与田园,如今已不复存在,只剩下无尽的惆怅与感慨。

在这里,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岁月沉淀的画面。故乡的影子在记忆中逐渐模糊,而往昔的繁华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散。这种对故土的眷恋与对过往的怀念,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生命中美好时光的珍惜。岁月的沉淀让词人的心中充满了感慨,而对故土的思念则成为他内心深处无法割舍的情结。

“风景不殊,江涛如此世绿浅。”此句与前文的怀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风景依旧如昔,但词人的心态却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光的流转让曾经的美好变得遥不可及,而江涛的奔涌则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世绿浅”三字,尤其给人一种岁月沧桑之感,仿佛曾经的一切都在时光的洗礼下变得淡然与模糊。

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岁月的无情,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落寞与无奈。曾经的繁华与美好,如今已不复存在,而词人只能在回忆中寻找一丝慰藉。江涛的奔涌与风景的依旧,成为了一种无情的对比,让词人的内心充满了感慨。时光的流逝无法阻挡,而词人只能在岁月的长河中,寻找那些曾经留下的痕迹。

“莫莫休休切切,来须乾坤毁,幽怀无限。”词人在这里陷入了情感的纠结之中。“莫莫休休切切”六个字,生动地刻画出词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莫莫”与“休休”透露出一种无力感,而“切切”则表达了内心的渴望与焦虑。这种情感的纠结,让词人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与不安。

“来须乾坤毁”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与绝望感。天地的毁灭似乎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结局,而词人只能在这样的背景下,抒发自己内心的无尽幽怀。这种情感的纠结与无奈,不仅是对生活的无力感,更是对命运的无奈接受。词人试图在内心的挣扎中寻找一丝希望,然而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弱羽填波,轻装浮海,其奈沧溟滟。”词人以“弱羽”和“轻装”自比,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与无助。面对浩瀚无垠的沧溟,词人感到自己的力量如此微不足道,无法抵抗命运的波澜。“其奈沧溟滟”一句,尤其传达出一种对命运的敬畏与无奈。

这种生命的渺小感,让词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残酷。在时光的长河中,人类的生命如此短暂,而命运的力量却如此强大。词人在这种对比中,不禁对自己的存在产生了怀疑,同时也对命运的安排充满了敬畏。这种敬畏并非是对命运的屈服,而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种深刻思考。

“年花婉娩。况六十平头,底须顽健。”在岁月的流逝中,词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年花婉娩”四字,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易逝。而“六十平头”则让词人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年华的流逝让词人不禁感叹生命的短暂,而岁月的磨砺也让他的心态变得更加豁达。

“底须顽健”一句,反映了词人对生命的深刻领悟。生命的意义并非在于活得长久,而在于活得有意义。词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生命的一种豁达态度,即使岁月带来了无尽的忧愁与烦恼,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这种对生命的领悟,让词人的心境变得更加开阔,也让他在岁月的流逝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戏唱高词,作还丹九转。”在词的结尾,词人以自嘲与豁达的方式结束了全篇。他以“戏唱高词”表达了对生活的调侃与豁达,而“作还丹九转”则寓意着对生命的升华与超越。词人试图在诗意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以诗歌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

这种自嘲与豁达,不仅是对生活的调侃,更是对生命的一种深刻思考。词人通过诗歌与诗意的表达,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安宁与平静。诗意的归宿成为词人面对岁月流逝与生命无常的一种方式,他以诗意的心境面对生活的无奈,试图在诗意的世界中寻找生命的永恒。

这首《齐天乐·和张龙山寿词》以细腻的笔触与深沉的情感,勾勒出了一幅岁月流转、人生易老的图景。词人从对岁月的无奈,到自我慰藉的诗意排遣,再到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的转折与变化丰富而真实。他以“弱羽填波,轻装浮海”的形象,表达了对命运的敬畏与对生命渺小的深刻认识,同时也通过对生命的豁达领悟与诗意归宿的表达,展现了内心的强大与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词作不仅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更传达出对生命、对岁月、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它如同一首生命的赞歌,在岁月的长河中唱响,让读者在感受到词人情感的起伏与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思考。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