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傅春秋拉着一车搪瓷罐开始前往联合总部第十联络处驻长桂的办事处,路过‘蔷薇大街’的时候,他看着沿途尚未盖完的建筑,心中若有所思,稍微绕了远路,以便于可以更近观察这栋建筑。

单凭肉眼很难判断这栋建筑的功能是什么,目前还仅仅是一个水泥楼,既没有外部装饰也没有内部陈设,不过结合周围的环境判断,大概是住宅楼或者是类似那之类迎合普罗大众的东西,绝对不可能是高档写字楼——毕竟北极星人对商业的理解水平摆在那里……

自从北极星接管参商星后,参商星的商业环境急剧变化,商人们害怕北极星会没收他们的产业,将他们的财富尽数充公。

他们迅速变卖名下的产业,将资产以各种方式转移到海外,然后带上全家远走他乡。

而北极星对此并没有过多的干涉,或许在他们眼中这些商人是去是留根本就无足轻重,如果把这些人留下,多半也没什么用处,说不定还要因此多杀一批人。

北极星在意的是商人们留下的技术设备以及厂房机器这些带不走的东西,他们接管了这些东西并迅速将之接入北极星这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

世界大战期间,参商星西部政权为北极星提供了许多工业产品,比如通讯设备、被服弹药以及各类药品,虽然当时工人们对北极星实行的‘战时生产制度’极为诟病,但在参商星西部政权的维持下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乱子,尽管罢工之类的事情也曾发生过,但很快就平息了——由于历史上长期面临虚梁星赤东党和勾陈星赤东党的威胁,参商星搞出了一系列有效应对罢工的办法。

随着战争结束,北极星在接管的工厂中建立了工会,将这些工厂转化为工人们的集体财产。

虽然在那些逃走的商人眼中这和强抢无异,但参商星的工人们对此倒是没有太多意见,只不过也没有表现的特别热情——毕竟他们是参商星人,不是北极星人。

这样的举措实际上是对参商星内部的一种撕裂,据傅春秋所知,北极星在参商星实行的一些诸如此类的政策不仅在参商星内引起了争议,哪怕是在北极星内部也同样存在争议。

在世界大战中,那些敢于阻挡北极星前进的敌人,诸如摇光星、虚梁星、河鼓星,它们均被北极星以雷霆手段粉碎,而参商星不同,虽然傅春秋心里不愿意承认,但从客观现实来看,参商星选择向北极星屈服这一举动虽然耻辱,但也确实得以从世界大战中存续下来。

战后,北极星内部对参商星持有两种态度,虽然傅春秋没有真正接触过北极星高层,但他毕竟在情报系统工作,多多少少能够触及一些相关信息。

第一种态度是将北极星的制度移植到参商星,逐步削弱参商星的自治权,实现对参商星的全面改造,将之完全与北极星合并。

北极星人会对参商星持有这样的态度并不让傅春秋意外,虽然世界大战期间参商星作为北极星的盟友为北极星提供了大量的战争物资,甚至还有成建制的参商星军队赴北极星占领区参战,但对北极星来说,参商星东部地区的反叛为他们敲响了警钟,既然当时参商星东部出了这样的事情,又有谁能保证假以时日参商星西部不会出这样的事情呢?

况且,参商星是一个商业发达的科学院,商人是这里重要的社会构成,从北极星的角度看,这些‘布尔乔亚’的存在非常不利于他们对参商星的控制,他们在参商星的制度下依旧具备影响力,甚至可以左右一些事情的发展,这是北极星不愿意见到的。

在世界大战结束后,李日明政府垮台,参商星成立了一个亲北极星的政府等等这一切都是北极星这一态度的体现,其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五年前的丰昌八月事件。

至于第二种想法则是参商星维持现有的一切,与北极星成为‘兄弟之国’——这个词在现代政治学里是没有的,因为这个词通常应该出现在古代史书中,而不是现代政治学教材。

只要是熟悉东洲历史的人都知道,所有的兄友弟恭到最后都会变成兄弟阋墙,哪怕是曾经同舟共济的手足情谊,到头来也难保不会同室操戈、手足相残……至亲尚且如此,何况邻国?

这所谓的‘兄弟之国’如果按照北极星的角度来理解,就是北极星和参商星组成一个‘共同体’,像‘兄弟’一样互相帮助,只不过这种帮助是以北极星为主导,参商星需要时刻跟在这位‘老大哥’的后面听候号令。

这种‘兄弟关系’目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北极星通过往参商星运送石油来换取参商星的工业制品,这些石油的价格远低于国际油价,就是质量不太好——北极星的石油含硫较高,需要经过提炼加工才能使用,参商星在这方面有基础,因此北极星为了省事,往往会直接将石油运给参商星,由参商星自行提炼,其实算上成本比国际油价也不是低很多……

如今参商星政府其实也愿意接受这样的‘兄弟之情’,想要重建参商星东部耗费甚巨,如果能有外力帮助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再怎么说,成为北极星的‘兄弟’总比被北极星强加在头上的‘北极星式制度’同化,最终成为对方的一部分要好的多。

自从丰昌八月事件后,参商星新政府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一条让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路。

改变现有的制度与维持现有的制度吗?

傅春秋微微叹气,这便是许多问题的矛盾之处,或者说任何一个政权都时刻处于‘既要又要’的左右脑互搏状态,无论北极星还是参商星都不例外。

一面答应维持参商星原本的制度,一面却又迫使参商星商人逐步让出更多的利益用于改善工人待遇。

一面同意将接管的那些逃往海外的参商星商人留下的工厂移交给参商星政府,一面又在这些工厂里成立工会,允许他们实行工人自治。

从这些自相矛盾的情况可以看出北极星内部对此的撕裂态度,也在冥冥中能够预见参商星未来的发展……

恐怕会在参商星原本制度的基础上主动或者被动加入许多北极星式制度,融合成一种介乎于二者之间或者是两者都不像的制度,这取决于能充分融合二者的优点还是二者的缺点……

傅春秋微微一愣,自己在想什么?

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祖国的制度有缺点?而且北极星的制度又有什么优点可言了?

参商星的制度无论怎样也是为参商星人服务的,是属于参商星人自己的制度,而北极星的制度也只适用于北极星,不应该强加在北极星以外的其他科学院头上。

傅春秋侧目看着一旁驶过的冷藏车,上面印着‘明善’齐蓝厂的字样,缓缓驶入工地前的土坡,晃了几下车身后进入了工地。

‘齐蓝’是武族语,后被引入当地的炎族方言中,其实就是‘腌菜’的意思,在东洲各地都能看到各种就地取材的腌菜,其不同的菜式无一例外,都会加入食盐、酱油一类的调料。

作为参商星人,他偶尔也会吃一点儿——虽然不喜欢太咸的食物,但参商星的腌菜还是多少带一些酸甜滋味的,即便放盐也不会放的像北极星那样离谱……

傅春秋至今还记得参商星那些关于腌菜的小歌谣,什么‘你的盐,我的醋,全家老小准备米和锅,碗碎’之类的……

以前总能听到小孩唱,只可惜如今再也听不到了……

由于建筑周围也没有围挡,傅春秋得以看到那栋未完工建筑周围的全貌,在这里施工的人并非全部都是参商星人,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北极星人,这从他们的口音就可以得到证实。

从动作来看,这些人都受过军事训练,但身上却没有与军队有关的标识物。

这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北极星体制下几乎人人都受过军事训练,就连学校的老师、医院的医生甚至是科学家、工程师都不例外。

这些人即便受过军事训练也不代表他们就和军队有关,况且北极星联合总部麾下也确实有一些北极星派来的援建人员,主要是从北极星过来‘增加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与工人——在北极星这两者的区别也不是很大,工程师也需要干活,而工人也得画图纸……

眼见那冷藏车驶入工地,工人们发出欢呼声,似乎在说终于可以开饭了之类的话,然后傅春秋就看到他们从工地的一辆小巴车里抱出几个保温饭桶,大有准备露天开饭的意思。

他在北极星生活的久了,知道北极星人一向如此,倒也不以为然。

不过是一群干活的北极星人……没什么好看的……

傅春秋轻踩油门准备开车离去,脚还没将油门踏实,便听到了非常熟悉且刺耳的北极星口音。

——来来来!我先把咸菜疙瘩捧下来!

他松开油门侧头望去,看向那个说话的北极星人。

那不是佟仁吗?他怎么会在这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