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责难说:“詹何坐着,他的学生在旁边侍候,有一头牛在门外面鸣叫。学生说:‘这是一头黑牛,而蹄子是白色的。’詹何说:‘对,这是一头黑牛,而它的蹄子被人弄白了。’派人看这头牛,果然是黑牛而被人用白布裹在牛蹄上。詹何,是位贤人,尚且能够听声音就知道牛的颜色,凭圣人的才智,反而不能知道吗?”
回答说:能够知道是黑牛而被人弄白了蹄子,能够知道这头牛是谁的牛吗?把它的蹄子弄白是为什么呢?术数仅仅能见到一个方面,不能弄清全部事实。即使明了一件事,如果多方面地加以辩驳和追问,往往就不能全部知道了。为什么呢?不亲眼望见亲口询问,就不可能全部知道。
鲁僖公二十九年,介国葛卢来朝见,住在昌衍旁,他听见牛叫,就说:“这头牛生过三头纯色牛,都已经被用来祭祀了。”有人问:“你怎么知道这些的呢?”他回答说:“它的叫声这样说的。”这个人去问牛的主人,情况果然同葛卢说的完全一样。这又是在运用术数,不是凭智慧所能见到的。
广汉郡的杨翁伟能听得出鸟兽的话,他乘坐一匹跛马拉的车到野外去,田间有一匹正放着的瞎了一只眼的马,两马相距几里远,鸣叫声却相互听得见。翁伟对他的车夫说:“那匹正放着的马知道我们这匹马是跛的,而它自己的眼是瞎了一只的。”他的车夫问:“你怎么知道这些呢?”
翁伟回答说:“那匹马骂这匹车辕中的马是跛的,这匹马也骂那匹马是瞎了一只眼的。”他的车夫不相信,就去看那匹马,那匹马竟然是瞎了一只眼的。杨翁伟听得懂马的声音,就像詹何、介国的葛卢听得懂牛叫一样,是依靠术数,把两匹马叫声的意思合在一起考察出来的,不是凭借视力强而转眼就看出来的。
壶中天(为兄风云水月主人寿)
丹台仙伯,记踪迹当年、琼楼金阙。底事来游人世界,为爱风云水月。结屋南园,境随人胜,不是溪山别。今朝初度,碧莲千顷齐发。
况是鸳侣新偕,凤雏才长,占人间欢悦,且尽壶天终夕醉,听取妙歌千阕。待得西风,鹗书飞上,更复青毡物。功成名遂,赤松还伴高洁。
《壶中天》这首词,宛如一幅泼墨山水,又似一曲悠扬的仙乐,将祝寿的主题演绎得空灵而富有意境。在这首词中,作者以超凡脱俗的笔触,营造出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神仙境界,既是对“风云水月主人”的美好祝愿,也借此展现了一种对高洁人格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词的开篇“丹台仙伯,记踪迹当年、琼楼金阙”,便将读者引入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之中。丹台,是道家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往往与仙境、仙界相联系,充满了神秘与神圣的色彩。而“仙伯”一词,更是赋予了寿者一种超凡脱俗的身份和气质,仿佛他本就是从琼楼玉宇、金碧辉煌的仙宫之中走来。在这里,作者没有直接描写寿者的外貌或行为,而是通过一种追忆和想象的方式,将寿者与仙界联系起来,暗示其非凡的来历与品格,为整首词奠定了一个高远、清雅的基调。
接着,“底事来游人世界,为爱风云水月”一句,巧妙地回答了寿者为何会来到人间的疑问。“底事”一词,带有几分好奇与探究的意味,而“爱风云水月”则点明了寿者的性情与追求。风云水月,本是世间至美的自然景物,风云变幻莫测,水月空灵清幽,它们代表着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生活境界。寿者虽为仙伯,却因对这人间美好景致的喜爱,而选择下凡一游,这样的设定,不仅增添了词的浪漫色彩,更体现了寿者对生活的热爱与诗意的追求,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寿者不羁于世俗功名、向往自然本真的高洁情怀。
“结屋南园,境随人胜,不是溪山别”进一步描绘了寿者在人间的生活状态。选择在南园结庐而居,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繁杂,有的是一份宁静与自在。而“境随人胜,不是溪山别”则更是道出了一种唯心境界。南园的环境之所以美好,并非是因为其本身的山水风光如何出众,而是因为寿者本人的高雅气质与心境赋予了这片土地一种特殊的魅力。在这里,景因人而美,人与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这既展现出了寿者对生活空间的精心营造,也体现了其内心的强大与独立。即便身处凡尘,也能凭借自身的品德与修养,创造出一方属于自己的美好天地。
“今朝初度,碧莲千顷齐发”,是为祝寿的点睛之笔。“初度”即生日,而“碧莲千顷齐发”则是一种极为壮观而美好的意象。莲花自古以来便是高洁、纯洁的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高洁的品格与寿者的性情不谋而合。千顷碧莲齐发,不仅代表着一种辉煌与盛大的庆祝场景,更寓意着寿者如莲一般的生命,正处于最旺盛、最美好的时期,未来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这样的祝福,既大气磅礴,又贴切自然,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下阕中,“况是鸳侣新偕,凤雏才长,占人间欢悦”进一步增添了喜庆与祥和的氛围。“鸳侣新偕”意味着寿者与伴侣情投意合,婚姻美满;“凤雏才长”则暗示着子孙后代也如凤凰般前途无量,正在茁壮成长。这是一个家庭完美和谐、幸福美满的生动写照。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家庭的幸福是人生至乐,而这种幸福的延续则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基础。作者在这里融入了对家庭幸福的祝愿,使得寿者的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不再是一个孤高的仙人,而是一个拥有圆满家庭的凡世之人,从而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且尽壶天终夕醉,听取妙歌千阕”展现了一种尽情享受生活的态度。“壶天”一词,化用了“壶中天地”的典故,象征着一种独特的、只属于寿者自己的自由天地。在这里,他可以抛却一切世俗的束缚,尽情地饮酒作乐,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之中,度过一个彻夜的狂欢。这种对生活的热情与享受,既体现了寿者豁达的胸襟,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珍惜当下的生活理念。人生短暂,应当如寿者这般,抓住每一个值得快乐的时刻,尽情享受生命的美好。
“待得西风,鹗书飞上,更复青毡物”则又将词的意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鹗书”是古代推荐贤才的奏章,而“青毡物”则代指官场中的清贵之职。这里暗示着寿者不仅有福气享受家庭的欢乐,更有才华与机遇获得仕途上的成功。待到西风起时,寿者将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与努力,得到朝廷的重用,踏上青云之路。这是一种对寿者未来的美好期许,既不脱离凡世的追求,又有着超凡脱俗的底蕴。
最后,“功成名遂,赤松还伴高洁”作为全词的总结,道出了寿者最终的理想与归宿。“功成名遂”是世俗的成功,而“赤松还伴高洁”则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赤松子是传说中的仙人,与之相伴,意味着寿者即使在功成名就之后,也不会沉迷于世俗的虚名浮利,而是保持着内心的高洁与纯净,回归到一种超脱的境界,与仙人为友。这既体现了一种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升华的高尚情操。
整首《壶中天》以“壶中天”为题,寓意着寿者所拥有的那一片独特的自由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既有仙风道骨的超逸,又有凡尘生活的美好;既有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又有对家庭幸福的珍视与向往;既有功成名就的辉煌,又有高洁淡泊的坚守。词中的每一句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串连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完美而和谐的人间至境。它不仅仅是一首祝寿的贺词,更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首词,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壶中天地的真实景象:在一片风云水月的仙境之中,寿者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与仙人为友,与自然为伴,而那碧莲千顷,正盛开在他的生命之中,散发着永恒的芬芳。这样的词句,不仅令人心驰神往,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了一首不朽的经典之作,让我们在千年后依旧能从中感受到那份美好与纯粹,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这种对人生的全面、多维的诠释,使《壶中天》在众多祝寿诗词中脱颖而出。它不仅仅关注寿者的个人品质与成就,还融入了家庭、社会、自然等多方面的元素,展现了一个完整而丰满的人生画卷。同时,词中所蕴含的那种超越世俗、追求高洁的精神内涵,也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显得珍贵。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境遇,我们都可以像寿者一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壶中天”,在这片天地中,追求梦想,享受生活,最终达到内心的安宁与圆满。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