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似乎也并不小,作家的梦开始于七年前的2017的暑假,期间幼稚地做过不少尝试与白日梦,但真要严格来讲,我开始进行有自主意识的创作其实是2020年的某一天,那年我十四岁,跟刚刚准备出发的艾彼一个年纪。
我也是在写下这一些话时才意识到这一个巧合。讲真,《冻土》这本书里真的有太多太多的巧合了,甚至不止这一本书,我目前将满十八年的经历各处也似乎到处都是巧合,总是使我产生一种“我似乎是天选之人”的错觉。
这样讲下去似乎就又要陷入空讲大道理的漩涡当中了,我不太愿意这么做,虽然说大道理这么经世致用,的确是因为他们是一种“道理”。
往深里再稍微挖掘挖掘,空讲和实干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当你行路不久的时候,路边还是绿茵与花香,有不少长辈会告诉你这些道理,他们想让你避离他们曾经遇见过的未来的泥潭,你也因此知道未来大概会有必须要面对的泥潭。
不以为然?孩子在那时候的确不以为然,而在之后真正面对泥潭,真正体会过一次后,便明白了所谓“道理”的厚重感,也就能窥见一分艰辛,也就能向上成长一分。
但仅仅明白道理倒也不能称之为智慧,我想,智慧的人应该是有自我的人,不被留言所掌控,客观看待,不论演讲者是自己所喜爱还是自己所厌恶,正确的便听它,错误的就当一阵风。
而正确和错误我们又当如何辨别呢?
这个问题我似乎真的回答不了了,因为此时此刻的我也并非一个智慧的人,我只是感受到了一些东西,然后就将它讲了出来,写在这里。我只能说,各人的内心自有各人的明灯,我的只会是我的,只能作为一个借鉴,而你的也只能是你的,能改变你自己的终归只能是你自己。
又不知不觉地开始扯到远方,我现在甚至已经忘记我为什么要写下这一些文字,可能也只是因为一时兴起,抓住那一些分的“感觉”,就这样顺嘴地一路说来。
所以,现在大概就要开始讲一些类似于“回到主题”云云的话了,你看,这些字的标题叫做“前言”,那么依据我对“前言”的定义,其实也就是当你翻开这一本书时——看到的来自于我的话语。
怎么讲了跟没讲一样呢。
好吧,这也都没差。
总之,现在是2024年6月21日15时46分,一年前的现在,再往前推那么一个小时,一个笔名叫做穆子川的高二孩子落下他处女作的最后一笔。
他的处女作就是你现在正翻看的这一本书,讲述一个叫做艾彼的少年在永夜的冻土上追逐自己梦想的故事,文笔似乎稚嫩,但我想的确蕴含了少年最真挚的情感与愿望,还有那一份现在与未来似乎都会无数次感叹的热血。
那么,一年后的现在,再过几天就要拿到高考成绩的那孩子,也想要就此跨越时间,对着过去,也对着未来的他自己,还有未来正在看着这一些话的你们,说上这么一句似乎带了些耍帅性质的话。
“我仍然在路上,我仍然是穆子川。”
我最最亲爱的小少年,我最最喜爱的孩子们,无论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我都毫不吝啬地给予你们祝福。
去吧,去追逐,去追逐你心中的太阳。
你看,昼最长夜最短,又是一个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