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谁老了,可以……值得忘记的,都是不曾想起的,不值得,是忘不了,终成悔恨的。星桥度情处,地久天长。有情人自然如此,无情之人,自然不如此,难为更有人想要如此。

一般人迷信祭祀,认为祭祀的人一定有福,不祭祀的人一定有祸。因此生了病就占卜是什么鬼神在作怪,知道了是哪种鬼神在作怪就举行祭祀,祭祀结束心中疑虑就消除,疑虑消除病也好了,却固执地认为这是祭祀的作用,而不断地尽力去祭祀。认为死人有知觉,鬼神能饮食,好像招待宾客一样,宾客高兴,就报答主人的恩情了。他们举行祭祀,这是对的;相信鬼神能享受供物,那就错了。

实际上,祭祀的意义,只是主人自己尽到对鬼神报恩和表示殷勤的心意罢了,鬼神未必会享受供物。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如今祭祀的目的是为了报答被祭者的功德,乃是遵循活人报答恩义的办法而已,其实鬼神哪里会享受供物呢?现在所祭祀的是死人,死人没有知觉,是不能吃东西的。

根据什么确知受祭祀者不能享用供物呢?天是实体,与地相同。天上有各种星宿,地上有住宅房舍。住宅房舍依附在大地的形体上,各种星宿依附在天的形体上。形体具备,就有口,才能吃东西。假使天地有口能吃东西,应该把上供的食物都吃光。如果没有口的话,那也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就是气了,如同云雾一样罢了,也就不能吃东西。

夜飞鹊

星桥度情处,地久天长。尘世无此忽忙。纤云淡荡凉蟾小,家家瓜果钱唐。愁人独无那,欢紫箫易断,青罢难将。返魂何在,漫空留、荀令余香。

忍记穿针儿女,篝尘想都暗,垒损衣裳。谁念才情未灭,老来何逊,少日虑郎。柳风荷露,黯销凝、罗扇练囊。更银河曲曲,玉签点点,都是凑凉。

这首名为《夜飞鹊》的词充满了深邃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通过对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转、情感变迁以及岁月沧桑的感慨,其语言凝练而意境悠远,值得我们深入赏析。

词以“星桥度情处,地久天长”开篇,直接点明了七夕这一主题。“星桥”即鹊桥,是牛郎织女相会之处,象征着爱情的坚贞与永恒。“地久天长”四字更是将这种情感升华至极致,寓意着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份情感都能长久不息。

然而,紧接着的“尘世无此忽忙”则形成了一种对比,尘世间的喧嚣与忙碌,与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七夕的珍贵,也暗示了词人对尘世纷扰的无奈与超脱。

“纤云淡荡凉蟾小,家家瓜果钱唐”进一步描绘了七夕的夜景与人间习俗。纤云轻柔飘荡,弯月如钩,清幽的月光洒落人间。钱塘(即杭州)的人家纷纷摆出瓜果,庆祝这一传统节日。此处的“凉蟾”不仅写出了月夜的清冷,更有一种静谧的美感,而“家家瓜果”则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烟火气。这种冷暖相间的描写,既渲染了节日氛围,又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

“愁人独无那,欢紫箫易断,青罢难将”转向词人自身的感慨。“愁人独无那”表明词人在这样的节日里,却有着无尽的愁绪。“无那”即无奈,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法排遣的忧伤。而“欢紫箫易断,青罢难将”则以紫箫和青梅比喻美好的事物易逝,难以长久握在手中。紫箫象征着音乐与欢乐,青梅则暗喻青春与美好回忆。词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与无奈。

“返魂何在,漫空留、荀令余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返魂”暗示着词人对往事的追忆,而“荀令余香”则借用了荀令君留香的典故,说明美好虽已逝去,但仍留有余韵。这里的“余香”不仅是对过往情感的怀念,也是一种对时光无法倒流的无奈感叹。

这种情感的表达,如同秋夜的凉风,虽无声却能穿透人心。词人通过对自身情绪的抒发,将个人的悲欢与宇宙的永恒相对比,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深沉与复杂。

“忍记穿针儿女,篝尘想都暗,垒损衣裳”。穿针是七夕的传统习俗之一,女子们会借此祈求巧手与美满的婚姻。“忍记”表明词人不忍回忆往昔的欢乐,如今只能在回忆中体会那份温馨。而“篝尘想都暗,垒损衣裳”则描绘了一种岁月侵蚀的景象,过去的欢笑已成为尘封的记忆,衣物也因时间的流逝而磨损。这种描写不仅生动形象,更增添了一份岁月沧桑之感。

“谁念才情未灭,老来何逊,少日虑郎”进一步抒发了词人的感慨。词人在这里自比何逊,表达了自己的才情未减,但岁月已老。何逊是南朝文学家,以文才著称。词人借此典故,既表现了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而“少日虑郎”的回忆,更是将词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从对自身才情的感慨到对青春时光的怀念,情感层次丰富而细腻。

“柳风荷露,黯销凝、罗扇练囊”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柳风轻拂,荷露清冷,罗扇与练囊都沾染上了这幽凉之气。此处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词的意境美感,更是一种情感的外化。词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如同这清冷的夜景一样,难以言表。

最后,“更银河曲曲,玉签点点,都是凑凉”以银河与玉签的意象收尾。银河曲折,玉签滴落,整个画面充满了静谧与清冷。这种结尾既呼应了开篇的七夕主题,又进一步深化了词的意境,使读者在回味中感受到词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喟叹。

这首《夜飞鹊》通过对七夕的描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节日氛围相融合,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文习俗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感慨。词中典故的运用与意境的营造,使整首词风格深沉而优美,情感细腻而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情感的共鸣。

从开篇的七夕夜景到结尾的银河玉签,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既热闹又冷清、既美好又无奈的画面,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深刻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情感起伏与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