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迷信祭祀,认为祭祀必定有福;又相信解除,认为解除一定能消除灾祸。“解除”的第一项仪式是先举行祭祀。比照祭祀,就如活人招待宾客一样。首先为宾客安排饭食,吃完后,用刃杖驱赶鬼神。鬼神如果有知,一定会发怒而与祭主搏斗,不肯就这样离开,或者心里怀恨,反而因此造成灾祸。
如果鬼神无知,不能造成灾祸,人们解除它无益,不解除它也无损。而且人们认为鬼神是什么样子呢?如果认为鬼有形状,形状像活人一样,那么活人怀恨在心,是一定要害人的。如果鬼没有形状,如烟云一样,要驱逐去烟云,也是不能除去的。
既然鬼神的形状不能知晓,鬼神的想法也就不可推测。鬼神停留在人的住宅中,是想干什么呢?如果鬼神势必要杀人,遇上驱逐鬼神的时候,它就会避开人而躲藏起来,驱逐鬼神一停止,那么鬼神又会返回原处。如果鬼神不想杀人,只是寄居在人的家里,即使人们不驱逐它,也不会造成什么灾害。
案清都
梦雨随春远。征衫薄、短篷犹逗寒浅。裁芳付叶,书愁沁壁,水窗竹院。别来被篝梅润,暗麈积、旧题纨扇。许多时,间了阑干,放得藓痕青满。
谁念。杜若还生,苹花又绿,不堪重染。山程水记,茶经砚谱,共谁间展。湖山旧会游偏。不怪得、近番心懒。恰今朝、水落洲平,江上楚帆风转。
开篇一句便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悠远的意境。“梦雨”一词将雨丝比作梦幻之物,给人一种捉摸不定、虚幻缥缈的感觉。而“随春远”,则描绘出春日将尽、时光流转的氛围。春雨似乎也随着春天一起消逝在远方,流露出对春光逝去的无奈以及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
它仿佛拉开了一个带有淡淡忧伤的画面,为全词奠定了基调。春日本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但词人却通过“梦雨随春远”展现出一种春去的苍凉之感,这种对自然季节变化的细腻描绘,也暗示着人生中某些美好事物的离去,引发了读者对时光易逝的共鸣。
“征衫薄、短篷犹逗寒浅。”“征衫薄”三个字写出了词人远行的状态,身上穿着单薄的行衣,说明此番出行可能是在晚春时节,天气还带着些许寒意。“短篷犹逗寒浅”,短篷是船上遮蔽风雨的篷帐,而“犹逗寒浅”形象地描绘出即使是在春暖时节,那短篷还能偶尔感受到一丝残留的寒气。
这既写出春寒未尽的自然特点,又体现出词人旅途之中的孤独与清冷心境。这两句不仅描写出旅途中的环境,更通过“寒浅”这种细腻的感觉,衬托出词人心中的一种孤寂与落寞。在远方的旅途之中,即便是在万物复苏的春季,词人也难以摆脱这种内心的冷清之感。
“裁芳付叶,书愁沁壁,水窗竹院。”此句进一步描绘词人的内心世界。他将心中的愁绪付诸纸笔,裁剪出芬芳的文字,却只能让它们落在无人问津的树叶上;而那忧愁也浸染在墙壁之上,似乎连房屋也在为他忧伤。水边的窗棂和幽静的竹院,更增添了几分清冷与孤寂。这样的场景描绘,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词人内心无处安放的愁绪的外在化。那些美好的情感和回忆只能以文字的形式留存,却又无人知晓,只能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默默存在,反映出词人内心的无助与孤独。
“别来被篝梅润,暗麈积、旧题纨扇。”“别来被篝梅润”描绘了离别后的时光流逝。篝梅(一种熏香用的梅)在离别后依然散发着湿润的香气,象征着回忆的绵长。而“暗麈积、旧题纨扇”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时光流逝的无奈。曾经题写的纨扇上已经积满了灰尘,这不仅说明了离别已久,也暗示了那些曾经的美好记忆已经被岁月遗忘,变得陈旧而黯淡。这种对比——曾经的芬芳与如今的尘封,生动地展现出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许多时,间了阑干,放得藓痕青满。”“间了阑干”意味着词人已经很久没有凭栏远望了。而“放得藓痕青满”则描绘出一种时间的沉淀与荒芜。旧日的栏杆因为无人照料,已经长满了青苔,这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冷清,更体现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的怀念。阑干曾经是他凭栏望远、寄托思念的地方,如今却因长久的无人问津而荒芜,这反映出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孤独感愈发强烈。
“谁念。杜若还生,苹花又绿,不堪重染。”下阕起笔“谁念”二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杜若(一种香草)又生,苹花又绿,春天的生机勃勃与词人内心的孤寂形成了鲜明对比。词人感叹这些美好的自然景象无人与之共鸣,他无法再像往昔那样与他人共同欣赏这春日的美景。
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词人的孤独之感,更流露出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曾经与他人共同经历的美好,如今只能独自面对,那种重逢的期待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使得词人更加难以释怀。
“山程水记,茶经砚谱,共谁间展。”“山程水记”写出了词人曾经的游历经历,他曾经游历了诸多山水,记录下那些美好的回忆。而“茶经砚谱”则暗示了他对文化与艺术的热爱。然而,如今这些曾经的爱好与经历却只能独自回味,没有人能与他共同分享。
这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孤独的感慨交织在一起,使得词人的心境愈发复杂。曾经的那些美好回忆,如今只能在独自回味中变得愈加珍贵,而这种独自回味的过程,也更加深了他的孤独感。
“湖山旧会游偏。不怪得、近番心懒。”“湖山旧会游偏”回忆起曾经与故人一同游历湖山的情景,那是多么惬意的时光。然而如今,词人却因为思念故人而“心懒”。这里的“心懒”,并非是真的懒惰,而是因为思念故人而失去了往昔游历的兴致。曾经的欢乐与如今的寂寞形成对比,词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这段回忆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当下孤独生活的无奈,词人以一种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恰今朝、水落洲平,江上楚帆风转。”结尾两句以一种豁达的语气收束全词。词人描绘了江水退去、洲渚平静的景象,而江上楚帆在风中转向,似乎暗示着一种新的希望与转折。尽管词人内心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但他仍然在内心深处保持着一丝希望。这种希望或许是对未来的期待,或许是对故人重逢的渴望,亦或许是对自己心境的一种解脱。通过结尾这句景物描写,词人以一种含蓄而豁达的态度结束了全词,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情感,展现了词人离别后的孤独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从旅途中的孤独与清冷,到内心世界的愁绪与无奈,再到对往昔美好回忆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希望,词人将这些复杂的情感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成功地勾勒出词人复杂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尽管词人在全词中多次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但他在结尾处以一种豁达的语气收束全词,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这种情感上的起伏与转折,使得整首词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感染力,让读者在品味词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