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会这么想?”
“…因为,当时的情况,我以为自己死定了,怎么想也不可能有逃脱的机会。”
“还有老夜你还没告诉我,我是怎么回到这里的。”
机体褪换成了白毛猫娘的陈星怜对他如是这般质问。
“呃…这事说来有些复杂。”
“有多复杂?”
见好友沉默,她便愈发不死心地追问。
“是这样,我对你的数据有远程备份,就在你家的电脑里,所以只要数据存储器不坏的话,你基本就不会死。”
陈星怜似懂非懂地眨了眨眼
“这么厉害的吗。”
他点了点头,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自然。
“那岂不是说以后我不管怎么造都不用担心挂掉了吗?”
“额,最好别,虽然理论上是这样,但是也不是一点副作用都没有。”
“?这有啥副作用啊。”
她不解道
“该怎么说呢…”
“因为记忆系统是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算法体系,我也是花了好多年才研究出适合你的独一份。”
“加上你自身脑内主机是个独立的硬盘,虽然我给你设置了实时云端传载的功能,但这个效果也仅限于在正常的信号环境下才能使用。”
“所以…?”
“所以你的两个盘都在手肯定是最好的,但如果失去了其中一,我就很难根据记忆算法帮你重生了,如果你能接受失去了部分记忆的你也还是你的话那当我没说。”
她眨了眨眼,有些微呆。
由于这是对方第一次主动同她讲起这些,以至于她的心里被迫掀起了一阵滔天骇浪。
“这就是所谓复活的底层逻辑吗?意思我现在只是你根据死去的我所拟造出的人格而已?”
“就连我的性格也都是,你所创造出来的,对吗…”
“并非创造…”
“这是以我对你的了解所复制的,应该说是还原比较准确…”
“老夜…”
“很难以接受,对吗。”
“其实我一直不想这么早就告诉你的,怕你心里承受不来这个事实。”
“…”
看着陷入迷茫与情绪低落的好友,他有些忍不住道
“那我现在到底是谁,这种意义上的重生真的能算是重生吗,所谓的灵魂也是你虚构出来骗我的对吧?”
她眼神复杂地看着面前的好友,忍不住有些想要流泪的冲动。
“看你是怎么么想的了,事实上我已经尽量根据我对灵魂的理解,让你以一个合乎逻辑的方式重新回到这个世界了,你没发现你一直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他一边说,一边悄悄观察对方的态度道
“可,可是…这和原来的我有什么关系,我们只是有着共同记忆的不同人而已…我…”
“别去想这些,想这些是没有意思的星怜,你只需要知道你现在是作为陈星怜而活就可以了。”
“过去的事情已然过去,过于纠结对未来一点帮助都没有。”
“老夜…”
他已经尽量用自己想到的方式安慰说服对方了,剩下的只能既希望于对方内心的强大能够消化这一切。
“你知道的,我哲学一直不及格。”
“…”
“我想一个人静静。”
许夜笙点了点头,他知道此刻对方急需私人空间。
对于陈星怜而言,这确实是个难以接受的消息,她一直以为自己身上有着及其玄乎的力量,让她可以以独特的个体存在于世上,而她所经历的一切也都证明了如此。
可是今天,好友的一番发言却打破了她一直以来的天真幻想,原来她到底也是科技的产物,而不是来自唯心力量的奇迹。
这样的现实,让她极度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对着半透的窗镜,她迷茫地看着于其中倒影显现的漂亮人偶,觉得对方是那么的陌生。
“所谓的灵魂,不过是记忆混合体搭配思维的产物,抛开那些精神上的固执坚持,其实人也不是那么特殊。”
她莫名地想起小时候有人曾对她说的话。
至于那个人到底是谁,她已经完全想不起来了。
“所以每个人都是可以被复制的存在吗…我,包括老夜。”
是夜,她带着消沉的情绪再次与对方相见。
“星怜,你该充电了。”
他拿来移动电源,试图想与对方转移话题。
“嗯…”
“怎么了,还没想明白吗?”
“老夜…”
“你不知道这样的我对比别人有什么特殊,或者,我是不是可以认为,每一次复活都是一个新的,与过去没什么关系的我。”
“…”
“唉…你问这些可不是我所擅长的啊,而且说起来,星怜你一定要在这个话题上深究吗?”
“抱歉…我只是想找一个能给我解惑的人。”
因为有些不忍好友陷入低迷,眼见于此,许夜笙只能同她道
“所以,你只是因为觉得自己是原身复制体,而失去了作为人的独特性所以才烦恼的对吗?”
“如果是这样,那我可以告诉你,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
他摇了摇手指道
“?”
“难道你就不曾发现吗,在这个世界上,能与你有共同遭遇案例的人,几乎少得可怜。”
“我这个阿赖耶识计划的虽然理论上很简单易懂,但真正实际做操起来,却是以年为单位的大工程,而且由于这个技术理论出现得比较晚,以至于真正能利用得上的,放眼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但你很幸运的是其中之一。”
不知是不是错觉,她感觉对方言语中带着丝骄傲。
这种情绪,就像是在说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一样。
“什么意思?”
“意思不用担心像你这样的存在过度泛滥,同时,你也可以把借着这种模式复活的你,当做是一种特殊个体的存在,这不就是你所希望的,和别人不同吗?”
“原来,你是这个意思。”
陈星怜有些复杂地下头,虽然她感觉和对方聊的频道有些儿错开,但不得不说的是,最起码许夜笙确实也在陈述某个事实。
记忆系统的研究,必须要从一个人很小开始便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独立算法开发,这个过程并非易事,需要科学家对目标进行大量的时间投入研究,而这也就导致了阿赖耶识终究只停留在论文之上,作为一个小众且高成本的科学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