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女儿缩成个小刺猬样儿,一直不理人,云舒索性把她拥进怀里。
但还是那副闭着眼睛不理人的模样。
云舒就觉得有点儿奇怪了。
她自己就是医生,大学时儿科学也算认真学过,孕期更是把市面上能找到的育儿书籍翻了个遍。
她自认在理论层面,已经做足了准备。
但怀里这个小小的女儿,似乎和书上描写的“标准婴儿”不太一样。
最大的不同就是——她太“乖巧”了。
除了饿了、困了、或者尿布湿了需要更换时会发出明确的、但并不算响亮的哭声外,锦书在其他大部分时间里都异常安静。
她很少像别的孩子那样无缘无故地哭闹不休,需要人抱着走来走去不停地哄。
醒着的时候,她常常就是睁着那双乌黑、清澈得惊人的大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天花板上的吊灯倒影,或者窗帘上随风微动的光斑,有时能一看就是十几二十分钟,不像别的婴儿那样手舞足蹈、咿咿呀呀,仿佛对这个新奇的世界充满了无穷的探索欲。
“你们家孩子真是个天使宝宝啊!” 来探望的朋友总是羡慕地说。
她之前也一直沉浸在这种“幸运”中,庆幸自己不用那么焦头烂额。
但现在时间久了,心里却隐隐生出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怪异感。
比如喂奶。锦书会吃,但似乎总是带着点勉强。有时候她感觉奶水很足,女儿却吸吮几口就轻轻扭开头,闭上眼睛假寐,不像别的宝宝那样贪婪满足。
云舒反复检查姿势,甚至怀疑过自己的奶水质量,但一切似乎又都正常。
再比如互动。云舒会学着育儿书上的方法,对着女儿做各种夸张的鬼脸,或者用手指在她眼前玩“躲猫猫”,又或者拿出颜色鲜艳的摇铃、柔软的布偶逗弄她。
锦书会看,她的眼睛会跟着移动,但很少有那种婴儿该有的、被逗乐的咯咯笑声,或者看到新奇事物时那种兴奋、手舞足蹈的反应。
她的眼神总是过于平静,像个小小的旁观者,冷静地看着眼前这个试图逗乐自己的大人。
这些细微的“不一样”,像小小的问号,偶尔会跳进云舒的脑海。
她毕竟是医生,受过专业训练,对“异常”有着天然的敏感。
她甚至会偷偷观察女儿的肌张力、追视能力、对突然声响的反应……但一切指标又似乎都在正常范围内。
云舒抱着锦书坐在沙发上,看着女儿又一次对林书航拿来的会发光的小汽车“视而不见”,忍不住轻轻蹙起了眉,有些迟疑地对丈夫说:“书航,你不觉得……锦书是不是……太安静了点?好像……都没怎么听她咿咿呀呀地闹过。”
林书航正拿着手机给女儿拍照,闻言抬头,一脸不以为意地笑了,伸手宠溺地刮了一下女儿的小鼻子,锦书立刻皱了皱眉,但没躲开:“孩子省心点你还不乐意了?”
他调侃着妻子,语气轻松,“女孩子嘛,文静一点正常。我看挺好的,像你。”
云舒被他这么一说,看着丈夫轻松笃定的样子,再看看怀里女儿那漂亮乖巧的小脸,心里的那点疑虑又动摇了。
“也许……是我太敏感了?第一次当妈妈,没什么经验……”
那份母亲对自家孩子的喜爱滤镜,让她选择性地忽略了那些“违和感”。
……